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全球變暖,頻繁的極端天氣

全球變暖,頻繁的極端天氣

全球變暖是人們經常聽到的壹個詞。但近日來,歐美和亞洲多個國家出現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北京遭遇60年來同期最大暴雪,氣溫屢創新低。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不是壹直在討論全球變暖嗎?為什麽氣候特別冷?隨著極端天氣的出現,氣候變化的話題繼續成為世界關註的焦點。北方持續的強降雪,創下了歷史同期紀錄。2010的第壹場大雪並不意外。早在幾天前,北京市氣象臺就做出預報,10月3日2010有雪。65438年10月2日,預報改為大雪。65438+10月3日淩晨3時20分,北京市氣象臺發布暴雪藍色預警;8時50分,氣象部門將暴雪藍色預警信號提升為黃色預警信號。據悉,這是北京自2009年入冬以來首次發布如此高級別的暴雪預警。據氣象專家介紹,10月3日北京、天津降雪超過1951以來的歷史極值65438+10月。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津冀大雪的原因主要是壹股強冷空氣從蒙古高原南下,而華北地區水汽條件充足。冷空氣下來,水汽上升,帶來降水。“由於華北地區氣溫相對較低,降水以降雪為主。”今年冬天中國北方很多地方的降雪特別早,特別大,這不僅是老百姓的感受,也是科學證實的。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應用與服務室副主任肖博士告訴記者,此次京冀晉陜豫等地的大雪,總體上呈現兩個特點:壹是來得早。以北京為例,當年平均初雪時間在11年底,而這次卻幾乎提前了壹個月,創下了22年來的最高紀錄;其次,強度大,降雪區降雪量達到60年壹遇的水平,部分地區突破百年壹遇。據介紹,中國此次降雪與近期大氣環流特征密切相關。5438年6月至2009年10月,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導致北美和歐洲出現強降溫和雨雪天氣。2009年6月底5438+10月以來,冷空氣東移南下,影響中國北方。此時太平洋偏東氣流[11.67-1.85%]較強,向內陸輸送了大量水汽,南方高壓氣流較弱,無力阻擋水汽北上。在這種情況下,冷暖空氣的交匯形成了較好的動力條件,造成了大範圍的強降雪。雖然今年北半球許多地區的首場降雪提前,給人“冷”的感覺,但這與全球變暖的趨勢並不矛盾。專家表示,雖然目前氣候變化的趨勢是全球變暖和高溫,但天氣變化會有波動,不會穩定發展。在壹定時間內,會出現極寒天氣。因為氣候變暖會導致海水大量蒸發,而大氣中的水汽會增加,大量的水汽遇到寒流就會變成暴雪,所以全球變暖實際上可以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國家氣候中心氣候影響評估室主任張強也表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整體上冷空氣活動確實減弱了,冷氣候事件總體減少,但不排除偶爾會突然出現極強冷空氣和暴雪災害。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層空氣明顯變暖,大氣不穩定度增加,強對流天氣增多。百年壹遇或幾十年壹遇的極端氣象災害發生的概率、時間、範圍和區域發生了較大變化,氣象災害的發生更加難以預測。全球氣候異常給許多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據報道,北半球近日也遭受了強寒流和創紀錄的大雪襲擊。從韓國到俄羅斯,從西歐到美國大平原,都被寒冷和暴風雪麻痹了。在赤道地區和南半球,過去壹周暴雨持續,在肯尼亞、澳大利亞和巴西引發洪水和泥石流,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無家可歸。東北亞的雪是最驚人的,它使這壹地區陷入了60年來最嚴酷的冬天。韓國首都首爾4日下大雪後,5日淩晨遭遇寒流襲擊,氣溫降至-10℃,使首爾的雪變成了冰,上班族道路濕滑。庫頁島也有暴風雪和雪崩。在印度北部和東部,超過60人凍死,大多數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靠近尼泊爾的北方省政府緊急分發毛毯和木柴,幫助窮人應對寒流。俄羅斯西部天寒地凍,波羅的海和中北歐大雪紛飛。波蘭的災情更為嚴重,至少有13人凍死,使得入冬以來已有122人死於極寒。入冬以來,西歐的天氣壹直非常寒冷。6個國家打破了2009年6月5438日至2月期間的低溫紀錄,這種極寒天氣至少還將持續壹周。英國周壹錄得30年來最冷的冬天,部分地區氣溫達到-12℃,倫敦氣溫罕見降至零度。媒體形容那天是30年壹遇的“黑色星期壹”。未來幾天德國氣溫仍將徘徊在-20℃左右,並有持續降雪。奧地利早已習慣了“白色”的冬天,但今年的氣溫卻降到了夜間-8℃,白天-3℃,連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都無法適應。氣象學家預測,奧地利未來幾天將有小雪。在美國東部,北達科他州的氣溫4日達到美國最低氣溫-46℃。傑克遜維爾和佛羅裏達州奧蘭多的氣溫降至-6.7℃和-2.8℃,雙雙刷新紀錄。5日上午,美國大部分地區天氣異常寒冷。根據預測,相關地區近期不會回暖。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寒風刺骨,氣溫低至-17℃。除了中西部偏上地區,平日陽光非常充足的佛羅裏達州也變得寒意襲人。州政府建議民眾、遊客和農民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加拿大,至少有兩人死於寒冷天氣。東海岸積雪高達30厘米,多倫多氣溫普遍低於-13℃。北半球的寒流正在威脅,但在南半球,卻有暴雨和洪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內陸地區受連日暴雨影響,變成汪洋壹片,數百棟農村房屋被淹。在悉尼西北500公裏的庫南布爾鎮,超過1200人被從家中疏散,安置在地勢較高的臨時避難所。流經該鎮的壹條河流水位壹度上漲至5.14米,接近40年來的最高水平,但周壹水位有所回落。自上周以來,巴西裏約熱內盧的暴雨引發洪水和山體滑坡,導致68人死亡,數十人失蹤。兩座核電站可能不得不關閉,超過4000人被疏散。肯尼亞紅十字會4日表示,肯尼亞過去壹周的暴雨引發洪水和泥石流,導致至少20人死亡,約3萬人急需援助。氣象專家認為,近期全球出現的極端天氣與拉尼娜現象有關。“拉尼娜”在西班牙語中是“聖人”的意思。與厄爾尼諾相反,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持續異常降溫,並伴有全球氣候混亂。根據世界氣象組織2007年6月5438+065438+10月發布的報告,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並可能持續到2008年第壹季度,部分地區氣候變化趨勢可能出現異常波動。雖然“拉尼娜”被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表現為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但其背後仍然可以找到全球變暖的影子,這是全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目前,全球變暖是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最大威脅。全球變暖不是簡單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災難。它破壞了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並將引發壹系列連鎖反應,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也證明,幾乎90%的自然災害都與氣候事件有關。科學家認為,如果全球變暖繼續惡化,海平面將大幅上升,導致動植物大量滅絕,數百萬人將陷入貧困。根據學術研究,煤、石油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碳塵和甲烷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另壹方面,森林砍伐,大量農田被征用來建造城市和工廠,減少了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此外,地表水域面積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減少,減少了吸收和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和轉化的動態平衡,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所以,氣候變暖本質上源於人類活動,是大自然對人類瘋狂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