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管理學之父:泰勒
附件1:法約爾
當代管理理論的主要流派之壹,主要致力於研究和解釋“管理者做什麽以及如何做好”,側重於管理實踐。法約爾是山的鼻祖,孔茨是當代最著名的代表。管理過程學派吸收了其他管理學家的思想和觀點,不斷豐富各種管理職能的內容,影響廣泛。
1管理學院流程
1.1概述
管理過程學派也稱管理職能學派和管理學派。
實際上,古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之壹法約爾就是這個學派的鼻祖。
這個學派後來被美國管理學家羅爾德·孔茨等人發揚光大,成為現代管理理論叢林中的主流學派。
1.2主要代表人物
1.法月兒。法約爾代表作《工業管理與壹般管理》
2.詹姆斯·穆尼(J . D.Mooney;1884-1957);美國高級經理和管理科學家。他的主要工作是組織原理。
3.拉爾夫·C·戴維斯,美國管理學家和壹些大公司的顧問。1916獲得科爾內爾大學機械工程學位。他強調管理哲學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管理哲學才能為解決企業問題提供依據。
主要著作有《工廠組織與管理原理》、《采購與倉儲》、《組織與制度中的壹些基本考慮》、《企業組織與運作基本原理》、《產業組織與管理基本原理》、《高層管理基本原理》、《產業組織與管理》、《管理哲學》等。
4.哈羅德·孔茨;美國管理學家,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代表之壹。早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來,他在美國和歐洲教授管理學,並在美國、荷蘭、日本等國的大公司擔任顧問。他曾擔任美國管理學院院長,後在加州管理學院擔任管理學榮譽教授。
管理過程學派,又稱管理功能學派,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哈羅德?孔茨和西裏爾?奧唐納·裏奇提議的。這壹理論是在法約爾壹般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管理過程學派的鼻祖是法約爾。法約爾著述頗豐,其中發表於1916的《工業管理與壹般管理》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標誌著壹般管理理論的形成。他的研究從辦公桌前的總經理開始,以作為管理者的辦公桌前的總經理為研究對象。在他看來,管理理論是指壹種普遍認可的關於管理的理論,是經過普遍經驗檢驗和論證的有關原則、標準、方法和程序的完整體系。
法約爾將管理活動分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種管理職能,並做了相應的分析和論述。法約爾認為,管理的五大職能不是企業管理者個人的責任,而是和企業管理的其他五項活動壹樣,是壹種分配在整個組織的領導者和成員之間的工作。
繼法約爾之後,孔茨和奧唐納·裏奇將管理職能分為計劃、組織、人事、領導和控制五個部分,並把協調作為管理的本質。孔茨運用這些管理職能來分析、研究和闡述管理理論,並最終建立了管理過程學派。孔茨是管理過程學派的大師。他繼承了法約爾的理論,並使法約爾的理論更加系統和有條理,使管理過程學派成為最有影響的管理學派。
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特點是將管理理論與管理者所履行的管理職能,即管理者所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他們認為,無論組織的性質如何不同(如經濟組織、政府組織、宗教組織和軍事組織等。)而組織的環境是多麽的不同,管理者的管理職能是壹樣的,管理活動的過程就是管理職能逐步發展和實現的過程。因此,管理過程學派把管理職能作為研究對象。他們首先將管理工作劃分為幾項職能,然後對這些職能進行研究,明確每項職能的性質、特點和重要性,並討論實現這些職能的原則和方法。管理過程學派認為,應用這種方法可以從理論上概括管理的主要方面,有助於建立系統的管理理論來指導管理實踐。
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貢獻是:
第壹,與其他學校相比,它是最系統的學校。他們首先確定管理者的管理職能,並將其作為自己理論的核心結構。孔茨認為,管理科學的這種分類具有內容廣泛、章節充足和邏輯分析合理的優點。這個學派對後世影響很大,很多管理學原理的教材都是以安裝管理這個功能來編寫的。
第二,管理過程學派確定的管理職能和原則為培養管理者提供了依據。將管理任務與非管理任務(如財務、生產和市場交易)區分開來,可以使管理者專註於管理者的基礎工作。管理過程學派認為,管理中有壹些共同的原理,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發現。管理原則就像壹座燈塔,使人們在管理活動中能夠確定方向。
管理過程學派有以下缺陷:
第壹,管理過程學派總結的管理職能不能適用於所有組織。概括的管理功能通用性有限,適用於靜態穩定的生產環境,但難以適用於動態多變的生產環境。只有在工會力量薄弱,或者失業率高,生產線穩定的情況下才適用。如果這些原則應用於專業機構,就需要修改,適用性視情況而定。
第二,管理過程學派所總結的職能並不包括所有的管理行為。在他的名著《管理者工作的性質》中,比茨伯格寫道:如果我們在工作中觀察壹個管理者,然後試圖將他的特殊活動與POSDCORB的各種功能聯系起來,我們很快就會對此有所感覺。想象壹下,壹個總經理遇到壹群有意見的員工,他們威脅如果不解雇壹個高級經理就辭職。總經理必須收集相關信息,並在未來幾天內找到應對這壹危機的方法。或者想象壹個經理給壹個退休員工頒發榮譽勛章。或者想象壹下,壹個總經理把壹些關於外部董事會的有用信息帶給他的下屬。
這些活動中哪壹個可以稱為計劃?什麽叫做組織、協調或控制?其實這四個字和管理者的活動有什麽關系呢?這四個字其實根本不能描述管理者的實際工作。他們只是描述了經理工作的壹些模糊目標。(【加拿大】H?明茨伯格,《管理者工作的性質》,團結出版社,孫譯1版,1999,第16頁)。
第三,在管理者的日常管理中,需要先有目標和組織,再去管理,而不是有壹套典型的職能,可以適用於各地不同的組織。對此,德魯克評論說,要實現企業的目標需要哪些活動,這壹點太明顯了,似乎沒有必要特別提及。然而,傳統理論從未對這些活動進行過分析。大多數傳統理論認為,企業有壹組“典型”的功能,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事情上使用,而無需首先進行分析。制造、銷售、工程、會計、采購和人事——這些是制造業的典型職能。
當然,我們可以期望在制造和銷售商品的企業中找到被稱為“制造”、“工程”或“銷售”的活動,但這些典型的職能都是空瓶子。每個瓶子裏有什麽?7例如,我們是否需要壹品脫或兩瓶來容納稱為“創造”的功能?這些是真正重要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函數的典型概念無法回答。壹般制造企業確實使用這些功能;但是個別制造企業可能不需要全部,或者可能需要其他功能容器。因此,我們必須知道這些分類是否真的適合具體的企業活動。如果忽略這些問題,按照事先開出的壹套典型功能去工作,無異於先給病人開藥,再診斷他得了什麽病,結果可想而知。
附件2:泰勒
弗雷德裏克·德裏克·泰勒(W?泰勒(1856 ~ 1915)是美國著名發明家和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1856 3月20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傑曼頓壹個富裕的律師家庭。泰勒在法國和德國的學校學習,並被哈佛大學法律系錄取。然而,由於他的努力工作,他的視力和聽力受到了損害,所以他最終不得不輟學。離開哈佛大學後,他進入費城Entprice液壓廠的金工車間,當勞模和技工學徒。1878年,他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加入費城米德維爾鋼鐵廠。由於工作努力,泰勒被提拔為辦事員,後來又做了機械師班長、車間領班、工廠首席技師,只用了6年時間。工作中,他參加了新澤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業余學習班。1883獲得新澤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學位,1884升任米德維爾鋼鐵廠總工程師。當泰勒在米德維爾工廠當工人時,他才真正開始註意到管理問題。他發現許多工人在工作時磨磨蹭蹭,效率低下,這引起了他的強烈關註。為了改善管理,他在米德維爾鋼鐵廠進行各種實驗,研究分析工人“混日子”造成產量低的原因。後來,他開始研究工作時間,希望能為建立工作標準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同時,泰勒提出了“差別計件工資制”。泰勒1890擔任某機械制造投資公司總經理。1893,辭掉這家公司的工作,自己創業,親自做管理顧問。
期間1898 ~ 1901受聘於賓夕法尼亞州貝瑟爾鋼鐵公司,從事管理咨詢工作。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科學管理思想。從貝瑟爾鋼鐵公司退休後,泰勒開始通過寫文章和發表演講來宣傳他的科學管理體系。從1903開始,他每周都在哈佛大學講課。1915年,泰勒去世,享年59歲。
泰勒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以論文的形式提交給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1895年,他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發表了自己的第壹篇論文《計件工資制》;之後車間管理發布於1903。1906年發表金屬切削論文,貢獻很大。其他著作還有《論傳送帶》、《大學與工廠的學科與方法比較》、《廠家為什麽不喜歡大學生》、《效率的福音》、《科學管理的原理與方法》(1911年)、《科學管理的原理與方法》(1965438+)其中,《科學管理與車間管理的原理與方法》(1911)是他的代表作。
泰勒的科學管理實驗
■搬運鐵塊的實驗
1898年,泰勒從伯利恒鋼鐵廠開始了他的實驗。這家工廠的原材料是由壹群日工運輸的。工人壹天掙65438美元+0.15,這是當時的標準工資。每天運輸的鐵塊重量為12 ~ 13噸。對工人的獎懲方式是對工人進行談話或開除。有時候可以挑選壹些比較優秀的工人到車間做等級工,工資可以稍微高壹點。後來泰勒觀察研究了75個工人,挑了4個,研究這4個人,調查他們的背景習慣和野心,最後挑了壹個叫施密特的人,他很愛錢,很小氣。泰勒要求這個人按照新的要求工作,每天給他1?85美元的報酬。通過仔細研究,使其轉換各種工作因素,觀察它們對生產效率的影響。例如,有時工人們彎下腰來搬運它們,有時他們直著搬運它們。後來,他觀察了行走速度、握桿位置和其他變量。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驗,把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很好地結合起來,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可以增加到47噸,同時也不會感到太累。他還采用了計件工資制,工人日處理量達到47噸後,工資漲到1.85美元。所以施密特開始工作後,他搬了47?5噸,拿到了1.85美元的工資。於是其他工人也逐漸這樣動了起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很多。
泰勒將這個實驗的成功歸功於四個核心點:
?精心挑選工人。
?讓工人知道這樣做的好處,讓他們接受新方法。
?培訓並幫助他們獲得足夠的技能。
?以科學的方式工作會節省能源。
泰勒認為,即使是搬運鐵塊的工作也是壹門科學,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管理。
■鐵礦石和煤的開采實驗。
早期,工廠裏的工人帶著自己的鏟子去工作。鏟子大小不壹,鏟不同的原料用的是同樣的工具,所以鏟煤砂的時候如果重量合適,鏟鐵砂的時候就會太重。
泰勒的研究發現,每個工人的平均負荷是265,438+0磅。後來,他沒有讓工人自帶工具,而是準備了壹些不同的鏟子。每把鏟子只適合鏟特定的材料,這不僅使每把鏟子的負載達到265,438+0磅,而且使不同的鏟子適合不同的情況。為此,他還建立了壹個大倉庫,裏面存放著各種工具,每個工具的裝載量為21磅。同時,他還設計了壹張卡片,上面有兩個標簽,壹個解釋了工人在工具房領取的工具和他應該在哪裏工作,另壹個解釋了他前壹天的工作,記錄了他工作的收入。當工人得到壹張白紙卡時,這意味著他們做得很好。當他們拿到壹張黃色的紙卡,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加油,否則就會被調走。
給不同的工人分配不同的工具,需要提前規劃,要有人負責這項工作,需要增加管理人員。但即便如此,工廠還是受益匪淺。據說這壹改變每年能為工廠節省8萬美元。
泰勒為這個實驗提出了壹個新的想法:
?將實驗手段引入管理領域。
?計劃與執行的分離。
?標準化管理。
?人盡其才,這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
■金屬切割實驗
在米德威爾公司,為了解決工人偷懶的問題,泰勒進行了金屬切割試驗。他有壹些金屬切削的工作知識,所以他研究了車床的效率,並開始了預期的6個月的實驗。使用車床、鉆床、刨床等工作時。,就要決定用什麽樣的工具,多快才能獲得最好的加工效率。這個實驗非常復雜和困難。原定6個月,實際用了26年,花了很多錢。
消耗了80多萬噸鋼。最後在巴斯、懷特等十幾位專家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個實驗還獲得了壹個重要的副產品——高速鋼的發明,並獲得了專利。
泰勒的三次實驗可以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這些科學實驗為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管理成為真正的科學,極大地促進了日後管理理論的成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