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轄79個行政村,9380戶3.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除蒙古族、回族、苗族、彜族、朝鮮族、滿族、哈尼族、傣族、土家族、獨龍族等少數民族136人外,其余均為漢族。該鎮財政總收入在全縣9個鎮中排名第壹。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小康鄉鎮、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山東省財政廳1999授予的會計基礎工作標準化單位、淄博市委市政府先後授予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1948,隸屬於怡和區寨子高青縣城關。1958,天鎮人民公社。1981年1月,舒天鎮公社更名為天鎮鎮,轄天鎮鎮、常家、大理、三河、、、、義和、崔掌、李、寨子等10個行政區和149個生產大隊。1984年6月,機構改革,寨子鄉、關旭鄉、常家鄉與天鎮鎮分離。1987年2月,行政區劃調整,寨子鄉並入天鎮。截至2004年底,全鎮轄6個行政區,79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人口34218人。耕地4153公頃。
65438年至0978年,天鎮人民公社擁有土地9300公頃,耕地7300公頃。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小麥、紅薯和油菜,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8元。1979之後,糧食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水果、棉花、畜牧、蔬菜、桑園等經濟作物發展迅速。1986建成萬畝水果生產基地。1993萬頭肉牛生產基地建成。自1994以來,在崔張區和義和區分別實施了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改造中低產田1886公頃。1995,建省畜牧小鎮。1997建成萬畝瓜菜供應基地。1997、1999先後開挖修建了甘二排(崔張段)、支爾齊、甘寺等條形水庫。2003年投資230萬元,完成了鎮農業科技示範園、段家示範園和400公頃溫室大棚微滴灌、田間管灌等節水項目。截至2004年底,全鎮共有瓜菜大棚3000余個,瓜菜面積1.8萬公頃,桑園面積453公頃。現有2600頭奶牛。
1978期間,天鎮公社有搬運公司、建築公司、磚瓦廠、油棉廠等幾個小企業。1988年6月,天鎮振興化工廠成立,年加工原油1000噸。1993年5月,高青縣天發實業公司成立。1994年8月,該縣第壹家臺資企業東米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產日用陶瓷產品。1999,中外合資企業淄博宏業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產強力毛紡系列服裝和童裝。2001,淄博華冠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產咖啡杯。自2002年以來,淄博聚創紡織服裝有限公司、魯群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淄博宏豐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山東永盛油脂有限公司等10多個項目落戶天鎮。截至2004年底,全鎮共有工業企業524家,其中私營企業521家,其中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21家。個體工商戶2850戶。經營範圍主要包括紡織品、服裝、地毯、陶瓷、化工、建築、建材、釀酒等。工業總產值8.92億元。主要民營企業有:淄博宏業紡織服裝。
有限公司、淄博聚創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淄博宏豐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淄博華冠陶瓷有限公司、淄博迪達集團川爵酒業有限公司、高青華盛貿易有限公司、高青尼森印刷有限公司等
65438到0978,天鎮公社在九鎮路北段,全是磚房。天鎮四街有兩條不到6米寬的土路。1991,天鎮四街舊城改造;1992,鎮政府搬遷至黃河路以西,新建辦公樓。3月1995,中心路向北延伸至純糧二采油礦,機動車道拓寬至14m。65438年至0996年,依托縣城優勢,以街道和道路沿線為重點開發天鎮四街,總投資8000萬元,先後建成天鎮四街、官莊、侯家、寨子、崔張等副食品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到2004年,* * *已有五條主街,壹橫(即天鎮街)、四縱(即中心路北段、天鎮路、和平街、啟東路北段)。
1978,學校分散,規模小。有1醫院,10平房。1991建成5所完全小學,鎮第二初級中學開始按市級標準化學校標準建設。1994,鎮衛生防疫站建成;1995,鎮成人教育中心校建成。2002年8月,第壹初級中學和第二初級中學合並為天鎮初級中學。同年通過市教育加強鄉鎮驗收。截至2004年底,天鎮鎮有初中1,小學4所,幼兒園6所,在校生2758人,其中中學1,380,小學1,378。教師245人,其中中學教師127人,小學教師118人。診所91,醫務人員123。省級示範敬老院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