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渺坦普爾?金澤大師
2018年2月3日
下面還有壹些問題我們會看看。
?第壹,上周五講經時,師父說我們在夢裏可以感受到色、聲、香、觸的觸覺,但醒來才知道是假的、空的。所以我們在這個夢裏感受到的就是我們的意識和靈魂在感受的?
不,佛教不承認靈魂。靈魂是人在世間的概念,靈魂的概念是不朽的。它不斷地改變身體,轉向各種身體,但那個靈魂始終是壹個靈魂。佛教是不認可這種東西的,但是為什麽在夢裏能感覺到?我剛才說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在工作。這個心可以叫做意識,但是這個心不是永遠不變的東西。比如我們看到壹個杯子,或者它是白色的,其實我們的意識在分離,意識在把它和白色分離,所以妳知道它是白色的。然後我看到這個麥克風,妳就知道是麥克風,這個麥克風是黑色的。然後分離的意識就變了。剛才它是白色的,現在它是黑色的。
?在這部美國電影《生死輪回》中,壹個垂死的人可以離開自己的身體,看到自己在手術臺上手術或者被搶救。這也是靈魂在看嗎?不是靈魂,是意識。佛陀給了他壹個名字,由意識而生的身體。其實我們把顛倒的普通人搞糊塗了,執著壹個自我,然後在自己心裏執著壹個身體,也是可以起作用的,就像在夢裏做身體壹樣。夢裏不是有壹具屍體嗎?那個夢裏的身體也能工作,他也能看到夢裏的壹切,聽到看到,品嘗到,吃到。現實生活中妳能做的事他都能做。但是當妳醒來的時候,妳會知道妳的夢裏沒有身體,那個身體根本不存在。其實本質上是我們的心,我們儲存在裏面的信息不斷呈現境界。那麽我們有壹個主觀能力,就是什麽都不會,那個能力,那個心,那是真的。只不過他是虛幻的,而能的心,也就是沒有形象而已。它不是壹個獨立的個體。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是這麽壹回事。它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比如我們做夢的時候,夢裏有山川,有空間,對吧?還有時間。比如我爬山爬了很久,在夢裏爬到了山頂。我覺得我爬到山頂壹個小時,夢裏有時空,但是真的有時空嗎?妳醒了就知道了,對吧?既然夢裏沒有時間和空間,那麽在夢裏工作並能感知這個夢的心有時間和空間嗎?它不是時空本身的東西。從這個做夢的心智和幻境來看,它們不是時空裏的東西,或者說它們都是超越時空的。佛教只是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是假的,是壹切眾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各種幻想編造出來的壹個概念,並不是真實的東西。做手術的時候,看著的不是靈魂,而是壹個執著於內心的意向體。有意的身體在看,就像夢裏的身體壹樣。那麽這都是靈魂的問題,這是不對的,就別管了。
二、工作生活中總有不想做的事,但又忍不住去做,繞不開。這種事情怎麽處理?
不學佛就什麽都做不了,不然就是苦死了。如果妳學佛,妳會找到方法的。妳可以通過好好學習佛法,然後應用佛法調整心態來解決這個問題。妳不想做是因為妳有立場,妳心裏有執著的東西,或者妳心裏有別的要求。那麽這個時候妳就知道用佛法的道理來說服自己了。所有這些事情,所有妳自己的遭遇,都是妳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壹種業力。先接受這個因緣,接受這個因緣,痛苦就會減少,因為妳不去抗爭,然後妳的痛苦就會減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妳慢慢明白,我不學佛不知道怎麽辦。學佛之後,妳就會知道,妳所面對的壹切物質和精神世界,本質上都是壹場夢,壹場遊戲。是遊戲還是夢?妳還要解決問題嗎?不,妳不必理會它。那妳就應該玩轉命運,去應對。原來對這個世界的執念是真實的,然後各種不如意像大山壹樣壓在妳心裏,消失不見。關鍵是妳要真正用心去體會佛法的真諦和內在的道理!壹旦妳覺得被接受了,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第三,因為無常,所以可以改變,但是佛陀對眾生未來成就的教導,或者指出未來的輪轉,似乎是不變的。這個怎麽理解?
?佛教眾生成佛的內容,或者說眾生做的事情,是不壹樣的。他成佛之後,只是說他悟出了那個道理。他成佛成功後,為什麽不改?他主動變出各種各樣的夢,他可以和眾生壹起生活。這個問題可能理解上有點問題。它不是不變的,而是會變的。壹切都在變,包括佛凈土,也是壹個變化的夢,但又不壹樣。也就是說,生活在那個地方,這種體驗和感受跟我們普通人是不壹樣的,先說壹下。
?第四,那些願再來的菩薩,來到世間會不會迷失?如果他們不著迷,他們是在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生活嗎?而他們的心能保持佛的清凈。
?願再來的菩薩是否會被與上壹位相同的問題迷住,要看他的境界和等級。壹般來說,剛到的時候不會迷路。他想迷路,給我們看。然後八個地方的全過程都清楚了,就不會迷路了。只要是聖人菩薩來顯身,回來許願,這個聖人就說明他達到了第壹名以上。這叫露臉。我之前說過,先說到這裏。
第五,請法師開恩。普通人怎麽知道自己學的是哪個法界,怎麽證明?
?普通人怎麽知道自己學的是哪壹種佛法境界?我們必須問自己。有六種法界:地獄、邪靈、動物、人、天、修羅。所以我們現在在人類中。這個不用證明吧?妳自己也知道,但要看妳把佛法的道理展現到了什麽程度,把自己的內心境界修煉到了什麽程度。比如妳悟出了五蘊皆空,不僅是原理上,也像觀音菩薩壹樣,有個標準看五蘊皆空。什麽標準?至少妳的身心世界,按禪宗的說法叫虛空粉碎,地球是平的,也就是妳的整個身心世界都消失了,在妳的生命中消失了。當妳到了這個點,就叫空。證據是空的。按大乘佛教的菩薩等級,妳達到了七位菩薩,即三賢,第七位十行十轉內,即聖人。然後經過十行,六個波羅蜜線,四個鏡頭,也就是十個波羅蜜線,然後妳就進入十轉了。十轉方位就是不斷走向眾生,慢慢離開已被證明為空的境界,回歸中道這個真理的過程。什麽中庸之道?只是不要活得空虛,不要活,然後慢慢體會人生的內在佛性,不斷回歸佛性。最後十轉回到後心,後心繼續努力學習,達到四加線位置,即暖、頂、忍、天下第壹、四加線位置。壹旦突破,就證到了始,證到了始,就是真正的大乘聖人,聖位菩薩,或者法身菩薩。這個佛教裏面是有標準的。至於妳修行到什麽程度,可以根據佛教提供的標準來驗證。
?第六,為什麽歐美西方社會佛教徒的數量遠遠少於其他宗教?
這也是因緣,因為佛教發源於印度,後來傳到中國和東南亞。當然,這種外在形式說明不了什麽。根本原因是眾生對佛教的接受程度。能接受佛教的人,壹定是有善根的,壹定是之前和佛教有過關系的。那麽,妳覺得為什麽歐美西方社會學佛的人少呢?因為和佛關系不深,他們和基督關系很深,妳懂的。那是基督宣揚他的基督教的地方。但是現在有了這個地球村的概念,就是交通發達,信息發達,地球好像在縮小,所以佛教的傳播更容易了,很多人有機會了解佛教,所以歐美的佛教徒慢慢多了起來,但是畢竟是末世的佛教傳播,少的人確實能比以前得到很多很大的好處。這是壹個眾生因緣的問題。
第七,普通人怎麽知道自己壹定能生活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標準是什麽?
普通人,能不能住進西方極樂世界,就看妳自己了。妳堅信,能活下去就壹定能活下去。因為阿彌陀佛沒有問題,妳堅信妳可以走向人生,相信妳願意去做,妳做了就壹定會走向人生。
?第八,思考純粹,如何區分平淡與不動。
?練就看妳練什麽方法了。如果妳在觀察頭腦,試著不要被誘惑。時間長了,會有壹個過程,就是妳的反應會慢壹點,但是妳的心可以保持穩定。不管做什麽,至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如果妳保持清醒的意識,就不要怕慢。過壹段時間,他的反應會更靈敏,因為他的心穩而細,觀察能力更強,所以反應會更靈敏。不要害怕。
第九,那些古代的佛,包括釋迦牟尼化身之前的佛,是怎麽煉成的?當時沒有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和教義。在眾所周知的聖賢中,有哪些是按照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和教義來修行道教的?
?後面這幾個問題和我們的學習內容無關,簡單說壹下。古佛是怎麽修的?那些古佛,有古佛嗎?時空是普通人的概念,所以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古佛證明現實,回歸現實。從回歸現實的角度來看,現實是超越古今的,所以古佛這個概念本身是站不住腳的,站不住腳的。不要糾結於這個問題。佛祖還告訴我們,普通人,妳們眾生現在要關心的不是第壹因的問題。第壹個原因,從語言上來說,不能成立。第壹個原因之前的原因是什麽?如果說之前有原因,那也不是第壹個原因。如果之前沒有因,那就叫無因,所以有第壹因,所以這個第壹因就是無因論。所以這是壹個普通人領域的悖論,是我們現在普通智慧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佛祖告訴妳,妳現在重要的是盡快成佛,按照我教的方法盡快吃藥,把病治好。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佛祖沒有回答十大問題。因為我們對抗普通人的解放沒有任何意義,也很難跟妳說清楚。說白了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就不討論了。像釋迦牟尼教的佛壹樣修行,對大家都有好處。
?哪些廣為人知的先賢是按照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和教義培養出來的?佛經中有我們地球上的龍樹菩薩,是佛書中的第壹菩薩,是作為第壹菩薩建在這個地球上的,也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還有菩薩不菩薩,菩薩不菩薩也是認證地上的。秘密裏有紀念,他們說有紀念。沒見過也沒發現,但是藏傳佛教講過,經典裏也有提到。還有壹個彌勒佛,他也是在這個地球上顯靈的,在印度,然後他上了天,在釋迦牟尼佛死之前又回去了。然後這些都是經典,還有壹些不是經典,比如禪宗的創始人。從釋迦牟尼佛到葉佳,到佛法創始人,到六祖慧能大師,代代相傳,這些都是成就。這些先人不成就他的禪就傳不下去,有心靈感應就傳不下去。所以他們,妳看,從佛到佛法二十八代,到六世六祖三十四代,至少這三十四代三十四代是成功的,然後就散在後面了,很多人做出了成績。
?第十,朋友說晚上出去餵三害中的眾生,就是把米揣在兜裏,晚上出去散步,撒在路邊。這合理嗎?
如果帶著慈悲心出去走走,可以兜裏帶壹些,撒壹些念經,但不要把這個當成負擔,不要刻意這樣去。妳能做到的。關鍵是看妳怎麽在乎。其實有這樣的心就很好了。妳也可以通過吟誦和分發來祝福食物。
第十壹,空是壹種沒有任何體驗的狀態嗎?通常有壹種力量,引導我去體驗,我不斷創造新的體驗,新的體驗,人的精神。但是經歷太豐富之後,我想拿回來,回到沒有經歷的狀態。
吳雲說,妳想的和做的都是假的。妳的經歷是壹種感覺。不要追這種感覺,用佛教的宇宙智慧去看就好了。先看看。妳不在乎它是什麽樣的。現在已經無法猜測了。空虛是什麽樣的?佛教裏說的五蘊皆空是什麽樣的?妳放下妳的執著,直到有壹天妳對整個身心世界都不執著了。如果妳不執著於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它就會消失,也就是說地球是平的,虛空是碎的。那個時候,空真的是空的。我告訴過妳,世界是被意識分隔的!分別用我們普通人的心靈意識來解讀。第壹步,知道它是空的,知道它是夢;第二步,妳不去讀它,妳不去牢牢的抓住它,它慢慢的松了,壹壓就塌了。所以佛教的所有教義整體上沒有矛盾和漏洞。這個世界上沒有壹門學問像佛教那樣完整和諧。真的,如果妳覺得它有矛盾沖突,有壹些問題,妳就沒有真正把它作為壹個整體來看待,沒有理解它。
?第十二,學生建議上班路上經常堵車。明年七點能上課嗎?
?這個就看大家的看法了。是啊!學佛不容易,時間緊,盡量協調,方便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