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感情問題。
當妳的情緒陷入困境時,妳需要什麽?當然,妳需要有人聽妳說話,最重要的是有人幫妳解決問題。
陷入“失戀”、“離婚”、“第三者插足”等感情泥潭的人,就像陷入沼澤的人壹樣。如果有人及時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他們會像抓救命稻草壹樣深信不疑。
市面上真的有這樣壹個專門“拯救”有情緒問題的人的機構,叫做“線上情緒拯救”。
這種線上對話幾乎每天都在這家機構的“心理咨詢師”和“情緒大師”與他們服務的客戶之間上演。
客戶說出自己的情緒問題,“情緒大師”告訴他解決方法。客戶做了,但是沒有效果,甚至比以前更差。
“情感大師”不捶胸頓足地為自己辯解:“這就是現在的效果,證明他心裏有妳。現在分離還處於初級階段,雖然只是初級階段,但也產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恐怕連“情緒大師”說了什麽都不知道,但客戶已經付了錢,處於情緒絕望中,只能聽“情緒大師”的話,撞南墻後再也不回頭。
比這更可笑的是,這家機構竟然敢承諾“21天修復感情”。
不管客戶處於什麽樣的情緒狀態,哪怕客戶已經開始了新的感情,這個機構也敢拍著胸脯說:“我們可以幫妳搞定這個!”"
外人可以清楚地理解:這怎麽可能?感情都是妳想要的,人家不願意開始新的感情。妳的修復能力再強也沒用。
身處其中的人很難如此理性清醒。在組織的牽引下,他們會看似“按部就班”地進行挽回感情的行動,但實際上他們會壹步壹步地升級服務,壹筆又壹筆地投入資金。
在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這個機構表現出了無所不能。
該機構表示,如果客戶的對象已經開始了新的戀情,他們也有壹個技術部門,可以看到對方的微信後臺和通話記錄,也可以通過侵入的方式添加對方的微信好友,對其進行心理引導。
在下單的客戶心中,只需要花幾千元到幾萬元就能挽回壹段感情。當時的客戶不會想到,這種高性價比的“買賣”其實是壹場有組織有計劃的騙局。
壹、“情感大師”如何拯救失敗的情感?2021年3月,林女士失戀,起不來。她心裏還是不願意接受失戀的事實,想挽回男友。
壹次偶然的機會,林女士看到了壹家專註於“情緒恢復”的機構。該組織的廣告詞是“讓愛無悔”,這深深打動了林女士。
林女士隨即聯系了這家機構,有心理導師負責與林女士對接。
心理導師不僅向林女士展示了以往客戶的成功案例記錄,還向林女士展示了客戶贈送給機構的錦旗。
心理咨詢師告訴林女士:“我們這裏有很多像妳這樣的情況,很容易恢復。”給林女士制造“解決妳的問題對我們來說是小菜壹碟”的心理暗示
林女士對此很激動,但還是抱著謹慎的態度在網上查詢了該機構的資質,在心理咨詢師的朋友圈看到了很多其他客戶的成功案例,也看了很多客戶的留言回復。
林女士剛接受服務,交了3888元費用。
費用3888元的服務內容包括為林女士定制壹套挽回前男友的方案。
心理導師告誡林女士,“不要和前男友有任何聯系。如果妳前男友聯系妳,壹定要告訴我聯系的內容。”
林女士問怎麽聯系前男友,心理導師說必須在她指導下進行。
在接下來的20多天裏,林女士按照心理導師的指導,沒有和前男友有任何聯系。
林女士非常信任組織,把和前男友的聊天記錄全部發給了心理導師。
心理咨詢師也給了林女士壹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反饋,比如“婚姻和感情都需要壹起經營。”
這些話是處於失戀狀態的林女士最想聽到的。她似乎把自己的心理導師當成了知己。
然而,林女士的核心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她沒有等前男友回心轉意,而是等著前男友有了新女友的信息。
林女士崩潰了,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心理咨詢師。
輔導員淡淡地說:“哦,如果他們確認了關系,妳的案子就復雜了。妳需要再購買13888元的服務,才能快速達到挽回情緒的效果。”
林女士出於挽回前男友的迫切和對心理導師的信任,支付13888元升級服務。
服務升級後,林女士被拉進了壹個咨詢服務群,這個群叫“專業團隊”。
專業團隊綜合各種信息,得到了解決問題的第壹步——分離。
怎麽分開?就是給林女士前男友的現女友找壹個虛擬男友,促成林女士前男友和現女士的分離。
如何實現這壹步?專業團隊表示,需要利用技術手段獲取林女士前男友的聊天記錄等信息,然後將林女士前男友的現女友添加為好友,作為虛擬的“第三者”,破壞兩人關系,促使兩人分手。
林女士覺得這個方案很不合適,拒絕了。
專業團隊很快想出了第二個方案,就是幹預。也就是專業團隊與林女士前男友溝通,督促她回心轉意。
林女士覺得可以接受這個方案,就答應了。
然而,20天的服務期匆匆而過,林女士的前男友絲毫沒有回心轉意的跡象。
林女士委婉試探前男友。前男友說,根本沒人來找他談他和林女士的事。
林女士的心獲得了新生。她要求中介出具他們和她前男友的聊天記錄。
該機構以“保護個人隱私”為由拒絕。所謂的“情緒恢復”好像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和林女士類似的,還有文先生。
文先生和前女友分手後,被前女友拉黑,聯系不上。當文先生求助無門時,他看到了該機構的廣告,上面寫著“在愛情‘生病’的時候,我們恰好是專業的。”
文老師被機構的廣告語和預期目標所感動,買了最基本的服務,並沒有盲從機構的建議,只是聽從機構的指導。
沒過多久,心理導師告訴文先生,前女友有了新男友,讓他買升級服務挽回感情。
就在文老師猶豫的時候,心理導師下定了決心:“那個男的離妳很遠,他在外面有外遇。如果妳前女友跟著他,那就慘了。”
文先生還愛著前女友,怕前女友被騙,當即花了18888元購買了升級服務。
交完錢後,心理導師給阿文先生吃了顆“定心丸”。她說,組織會安排人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溫先生前女友和現男友的關系,伺機拆散他們。
還跟文老師說:“妳不用管這個事,去妳的班就行了。”
溫先生這樣做也是出於對組織的信任。
但沒過多久,心理導師又去找文老師,告訴他妳前女友心理有些問題,需要專業指導,妳也需要提升服務。
當時文先生被愛情沖昏了頭腦。因為太擔心前女友想都沒想,就交了15000買了“開導前女友”的升級服務。
讓文先生萬萬沒想到的是,交完錢後,心理導師對他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不頂嘴也不接話,仿佛“化為烏有”。
溫先生氣憤地要求退款,但旅行社表示不可能。因為《第三者插足》花了很多演員費、差旅費、服裝費等。,這些錢是退不回來的。
最後這個機構完全無視文老師。
林女士和文先生為了挽回愛情,因為聽信了這家“感情恢復”機構的“欺騙”,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和金錢,最後得不償失。
第二,“拯救愛情”其實是個騙局。林女士和文先生並不是個例。
2018以來,這個組織打著“拯救愛情”“拯救婚姻”的幌子,吸引了大量客戶。
警方苦於證據不足,壹直沒有立案。
這種事情很少舉報,就算知道被騙了,壹般也不會舉報。
然而,根據少數線人提供的線索,警方對這家機構展開了調查。
經過調查,民警了解到,這個機構主要由客戶服務部、分析部、咨詢部、物流部四個部門組成。
客服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引流,吸引失意群體,主動加客服微信,與他們溝通。
通過客服部門獲取的信息,這個機構可以獲取有情緒恢復需求的客戶信息。
客服部門只要確認客戶有情緒恢復的需求,就會把客戶信息推送給分析部門,分析部門的人員就是心理導師。
心理咨詢師在與來訪者建立溝通渠道後,首先會大致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如職業、收入等。
從表面上看,心理咨詢師會告訴客戶,根據感情恢復的難易程度,收取2888元到4888元不等的費用。
其實收多少錢取決於客戶的收入。
本來是挽救情緒的服務,但是在前期與客戶的溝通中,心理咨詢師要詢問客戶的收入情況。
如果客戶表現出猶豫,心理導師就會和客戶“強行下單”“嚇唬故事”,加劇客戶挽回感情的迫切心理。
在前期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心理咨詢師會給出非常肯定的虛假承諾。告訴客戶,只要妳配合我們機構,100%的感情是可以挽回的。
我也會每天和客戶在微信上交流,叫做“匯報工作進度”。
心理咨詢師通過積極的態度,給顧客虛假的希望,贏得顧客的信任,這是他們“成功”的基礎。
在客戶信任的基礎上,會提出各種問題和對策,最終目的是讓客戶加錢升級服務。
當客戶同意升級服務時,就會推給有“專業團隊”和更有經驗的心理導師的咨詢部門。
咨詢部向客戶承諾,不僅有專業團隊提供解決方案,還有相應的技術手段支持解決方案的實施。
咨詢部給客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聯系不上前男友前女友,可以采取技術手段找到前男友,查看他們的聊天記錄,獲取他們的活動軌跡。
即使他們的前任開始了壹段新的感情,他們也可以通過“第三者插足”來破壞他們的感情。
升級服務是有價值的,通常在10000到30000元之間。代理機構會根據客戶的收入水平來確定價格。
這樣虛假的服務,顧客不滿意甚至懷疑被騙是常有的事。
機構早就想好了對策。
當客戶對服務不滿意時,就會推給第四個部門,即物流部門。
後勤部門也有壹套成熟的說辭。
比如“這件事我們已經為妳花了兩個月的錢了,不可能退錢。”如果我們真的不能挽回妳的感情,我們也很抱歉。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妳壹些補償。"
這種補償的費用壹般在2000到3000元不等。與顧客支付的總額相比,這筆錢只是九牛壹分。
客戶情緒受挫,加上客戶的花言巧語,很多客戶都是“多壹事不如少壹事”,最後都放棄了繼續追究責任的想法。
如果客戶承認了,就會有更多的客戶卷入這個精心策劃的詐騙陷阱。
第三,被騙後,還不知道。表面上看,客戶都是“自願”接受“情緒恢復”服務,並“自願”支付各種費用,但實際上,客戶已經落入了機構設置的陷阱。
這是壹個打著“情感救贖”招牌的組織。其實他們的欺騙戰術更專業。
他們有專業的“劇本書”,對什麽樣的客戶說什麽能吸引他們,這個機構組織的很清楚很明確。
劇本中明目張膽地出現了“攔路”、“強行法案”等刺耳的字眼。
他們準確地掌握了客戶在情緒低谷時的心理。很容易相信別人,我有強烈的需求去傾訴自己的感受。而且,我也不希望自己的感情問題被別人知道。所以,即使被騙,我也不會真的去舉報。
他們大張旗鼓地包裝他們的機構。假錦旗,假案例,假資質,壹應俱全。而且設備特別齊全,每個客服都有十幾部手機。
而所謂的“第三方”技術就是介入,就是假裝和自己的小號和自己的大號聊天,把自己的小號頭像換成客戶前任的頭像。
或者嘗試添加客戶前任的聯系方式。如果僥幸過關,他們不會做任何“拯救”的事情,只會說壹些無關緊要的話,比如“妳的快遞到了”。
這個機構在如何騙人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卻不願意在“心理咨詢”上做任何努力。
他們的員工沒有壹個是心理學專業的,沒有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入職培訓是“言語培訓”,不是心理咨詢培訓。
機構裏的高級心理咨詢師、高級情感咨詢師,其實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騙子。
機構的員工不是搶著給客戶解決問題,而是搶著要錢。
他們工作的目的特別單壹,就是騙取客戶不斷付費升級服務。
老員工工作久了覺得這是詐騙,但是因為高薪的誘惑,打算繼續做下去,抱著“就做壹段時間”的打算。
就是這樣壹個以“情感救贖”為名,以“詐騙”為實的組織。近年來,它的客戶遍布全國各地,超過5000人。
當警察聯系他們時,壹些顧客因為“面子問題”或其他顧慮,不願意承認被騙。
正是騙子掌握了客戶的心理,所以客戶才會壹次又壹次被騙,甚至被騙後還不知道,也不敢承認。
這也提醒我們,壹定要冷靜,理性思考,不要輕易相信虛假不切實際的承諾。
人的情緒管理永遠是雙向的,只有雙方才能決定情緒的走向。
想要挽回壹段感情,必須依靠自己的真心,依靠壹些所謂的“專業”技巧和科技手段,只會走向相反的方向,加劇感情的流失。
圖片來源網絡入侵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