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致力於為城市市長決策層提供重要信息參考,是各級政府低碳發展決策的最佳學術助手;同時為關註氣候變化和城市低碳發展的中外高端人士、城市研究管理者、城市規劃師、集團企業總裁提供詳實專業的低碳參考,也是城市建築、城市交通、城市發展、城市品牌、城市投資、城市規劃等領域機構展示低碳成果的最佳發布平臺。劉國光,6月出生,1923,11,男,漢族,江蘇南京人,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主席團成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名譽會長。1946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1955畢業於莫斯科經濟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顧問、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他還是孫經濟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名譽會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學術專長是經濟學。1988波蘭科學院當選外籍院士;2000年被俄羅斯科學院授予榮譽博士;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經濟學獎“傑出貢獻獎”。
張倬元,出生於2005年7月,1933,男,漢族,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中共黨員。6月65438+7月0954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經濟系,大學學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還是中國成本研究會會長、中國價格學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和孫經濟科學基金會秘書長。學術專長是政治經濟學和價格科學。1990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程津培,男,漢族,1948年6月出生,江蘇灌雲人。化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5月加入中國致公黨,1989。他現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致公黨天津市委名譽主席、第十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外,他還擔任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估組成員、教育部科教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中國大學化學學報》編委等職務。
潘家華教授,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劍橋大學碩士1985,哲學博士(經濟學)1992。65438-0993回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環境經濟學和全球可持續發展。1997/98曾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北京代表處高級項目官員、能源與環境顧問。1998-2001,赴荷蘭參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溫室氣體減排社會、經濟和技術綜合評估報告的協調、組織、撰寫和匯編工作。200110回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擔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5438年6月至2005年10月任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被聘為浙江省等生態省建設活動顧問。同時,他還是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母親河保護顧問團成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成員、歐洲氣候論壇成員。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經濟學、可持續城市化、全球變化和世界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發表學術(會議)論文200余篇,撰寫專著4部,翻譯1。主編3部大型國際綜合評價報告和論文。1篇論文和1部專著分別獲得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壹等獎和二等獎,參與撰寫的系列書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鄭新立,經濟學碩士,研究員,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在計劃和投資體制改革、宏觀調控、中長期發展政策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多次參與中共中央全會、政府工作報告和第八、九、十五、十壹五規劃的起草工作。2009年4月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範恒山,1977,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84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65438-0988,進入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要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規劃、方案研究設計和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後任國家發改委綜合經濟體制改革司司長,2006年6月任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學術研究的範圍很廣,特別是在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理論研究方面。他主持或參與撰寫了壹系列重要文稿,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建議。
楊朝飛,男,漢族,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9月生,1951,河北定州人,1968年2月參加工作,10月加入中國* * *產黨,武漢大學法學院環境法專業研究生畢業。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環境法學會副會長。2010 11擔任環境保護部核安全總工程師。
陳淮,國家有特殊貢獻專家,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現為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出版《工業化——中國面臨的挑戰》等專著十余部,發表論文數百篇。主要研究領域:工業化理論、產業結構理論和區域經濟理論。工業化理論與房地產經濟研究者。
周天勇,出生於1958,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1980從青海省民和縣考入東北財經大學投資系。1984畢業,留校。1989考取東北財經大學王向春教授博士學位,1992獲得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東北財經大學期間,我在經濟理論方面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東歐經濟學各流派和西方經濟學。並學習了貨幣銀行、財稅、會計、統計、產業經濟等部門的經濟學。65438至0994年調入中央黨校任教,從事研究。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小城市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發改委價格咨詢專家;浙江省資本與企業發展研究會名譽會長。
徐松嶺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長期從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經濟學研究。2009年5月16日,國務院重新任命徐松嶺為國務院參事。
劉迎秋,男,北京人。1950年8月出生於河北深澤。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從1993被評為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從1996被評為中國社科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朱鐵震,江蘇南京人(祖籍鎮江)。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東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城市生態經濟委員會常務副會長。1992被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城市發展和城市生態經濟理論研究,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劉樹成,1945,6月出生於上海,男,漢族,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8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畢業,198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經濟研究》主編,中國數量經濟學會顧問。學術專長是宏觀經濟學。1992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8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楊,山東金鄉人,出生於2005年7月1939。1966至今的35年間,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財貿所、研究生院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外貿易與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顧問。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財貿經濟》雜誌主編。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價格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成本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等。1992 10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證書。1993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至今已培養博士20人,博士後2人。1994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證書。2003年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陳東升,男,1935+00年6月出生於湖北應城,著名區域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咨公司總經理、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副區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東中西區域發展與改革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武漢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10多位市政府經濟顧問、深圳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武漢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特聘專家。雲南財貿大學區域發展研究所兼職教授。曾獲孫經濟科學著作獎和第二屆(2005年)中國發展百人獎。1991獲國務院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趙,男,1933,出生於浙江金華。1957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1957-1985,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0被授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博士生導師、特邀理事。趙研究員還擔任過《經濟研究》雜誌副主任、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總編輯。長期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因對計劃與市場問題的研究獲得1984孫葉放經濟學獎。他因對收入分配的研究,分別於1986和1994年獲得孫葉放經濟學獎。從1995開始,就被列入了侯爵世界名人錄。
張平,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江南信托首席經濟學家,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首都理論研究室主任、主任助理。
高培勇,1959年6月出生,男,漢族,天津市人,中共黨員。1978至1985在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1991至1994獲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經濟學博士學位。2000年,他是卡迪夫大學商學院的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姚晨,經濟學博士,漢族,湖南長沙人,1958。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員,產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管理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專業研究領域:區域經濟、產業空間組織和政府政策。研究重點:國家區域政策、區域規劃、產業集群與區域競爭力、開發區定位、資源型城市轉型、都市經濟、西部大開發戰略、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縣域經濟。
董誌凱,女,1944出生於上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多次主持國家重點項目研究,如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選編》常務副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項目經濟史》第壹、二卷主編等。
曹建海,河北永年縣人,1967年2月28日出生,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
韋傑於1952年9月出生於Xi。先後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有資產管理研究所所長。現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企業戰略與政策系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兼任全國13個省市經濟顧問,15家企業經濟顧問,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等5個學會副會長。1991被評為國家有特殊貢獻中青年專家。從1979開始,20多年* * *在余本發表論文400余篇,專著20余部。
呂斌,男,博士,東京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研究所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蕭灼基是廣東汕頭人。1953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大三時因學習成績優異被推薦讀研。現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常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特聘顧問。曾獲首屆孫經濟科學獎等多項大獎。1992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政治經濟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
周壹星,教授,江蘇常州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教授,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
胡,教授,男,1938出生,浙江人,1952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聘理事。他還是中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的主席。主要貢獻有:完成寧南、溫州山區土地與城市規劃工作,獲教委、省級壹等獎,系統論述地理學基礎理論、中國發展規律、北京城市發展和中國鋼鐵工業布局,講授《經濟地理學概論》、《中國經濟地理學》。
魏興華是山西省五臺縣柏楊鄉善文村人。* * *黨員壹級教授。1952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主任、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理論經濟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研究》雜誌主編。曾任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科規劃組成員,中國首都研究會副會長,全國綜合性大學首都研究會會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聘理事。
何偉,河北省趙縣人,10月28日出生於1926 112。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雜誌主編,多所國家級科研院所特邀研究員,企業顧問,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在九州大學講學進行學術交流。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民營企業研究會理事、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聘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