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院士,陜西三原人,祖籍陜西臨潼。1956畢業於西北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西北大學雙聘院士。從事實驗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的基礎研究,取得多項成果。在準晶物理性質的研究中,首先發現了D相準晶各種輸運性質的強各向異性。發現了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沿準周期方向的質量增強效應。在D相準晶的隧道譜中發現了壹系列低能峰,這可能顯示了準晶長度程序的能譜效應。首次觀察到電荷密度波材料NbSe3經過第壹相變點時電子態密度連續變化。首次在相變點以上直接觀察到贗能隙的存在,並發展了相關的實驗技術。200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侯洵院士光電探測與光學材料
侯洵院士,陜西鹹陽人,65438-0959畢業於西北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Xi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西北大學雙聘院士。6月1986至3月1995任研究所所長。1984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85被國家計委、經委、國防科工委聯合授予“國防科研協作先進個人”稱號,1989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更名為院士)。2002年被聘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1998、2002年先後被聘為陜西省第壹屆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第二屆決策咨詢委員會特邀委員。侯洵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瞬態光學和光電子學專家。瞬態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的傑出代表。侯洵院士是中國第八個五年攀登計劃項目“飛秒激光技術與超快過程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也是第九個五年攀登計劃預選項目“強場激光物理與飛秒超快過程研究”專家委員會的兩位召集人之壹。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發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壹等獎、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光華科技基金壹等獎、何李“科技進步獎”。
鄭教授(主任)博士生導師
鄭,男,1962年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洪堡學者,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道研究院,南昌大學兼職教授。《焊管雜誌》和《應用光學雜誌》編輯委員會。1983年7月畢業於西北大學物理系,1992年5月獲得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博士學位。1994年6月被聘為教授,1997年3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1996-2006 54 38+0在芬蘭、香港、德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做訪問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與力學、熱力學、高分子材料、腐蝕與防護、材料與結構安全。包括:石油工程材料、石油動力學、新材料和材料的環境行為;高性能銅合金鑄造和加工;大變形時的損傷評估:大型設施(油氣管道、壓力容器等)的保護和安全評價。);復合材料的物理和力學。主持國家86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陜西省科技攻關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中捷、中保)、來自工業部門的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80余篇,EI收錄70篇,被其他作者引用200余次。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霍英東青年教師二等獎(研究類)、陜西省第二屆青年科技獎、中國大學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他多次出國訪問和講學。
現任陜西省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建材行業科技評價專家、陜西省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科學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研究所主要研究人員
(全名)
職稱
郵政
專業領域
張
院士,博士生導師
凝聚態物理、材料
侯洵
院士,博士生導師
光學材料和器件
鄭
教授,博士生導師
優點
能源材料、安全工程
姚和寶
教授
材料技術
廖廣智
教授
石油動力學
李
教授
石油鉆采工程
黃宇
教授
石油鉆采工程
金柚皇
教授
石油動力學
朱
教授
材料技術
劉永寧
教授,博士生導師
材料技術
胡曼麗
教授,博士生導師
檢測技術
柴東郎
教授
材料技術
胡小雲
副教授
材料技術
萬雲
副教授
材料技術
侯瑤
副教授
材料技術
高愛花
副教授
材料技術
趙新偉
高級工程師
石油材料與安全工程
羅金恒
高級工程師
石油材料與安全工程
李謹伯
副教授
材料技術、石油動力學
鄭新亮
講師
材料技術
朱
講師、博士
材料技術
廖春燕
講師、博士
檢測技術
馮仲堯
講師
檢測技術
王永強
講師
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