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川縣15裏路的希望小學78名學生在9名老師的帶領下奇跡般安全撤離的故事,通過媒體報道感動了很多人。18,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前往綿陽中學找到這9位老師,聽他們親口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說起那天帶領學生撤離災區的情景,在場的每壹位老師都還歷歷在目。校長石告訴記者,12地震發生時,9名老師帶領483名學生撤離到半山腰,在簡易帳篷裏住了壹夜,沒吃沒喝。13上午,部分家長簽收學生後,仍有78名學生無親屬認領。從13下午1,冒著大雨,9位老師帶領學生翻山越嶺。經過六七個小時的跋涉,所有的學生都被轉移到了任家坪抗震指揮部。學生中最小的4歲,最大的只有12歲。
眼看著學生們最終被安置在綿陽中學,9位老師終於安定下來。在地震中,這9位老師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孩子。校長施的父母在地震中遇難。地震發生時,三十多歲的趙老師正帶領她的學生往山上跑。在撤離過程中,她目睹了兒子和丈夫所在的另壹所學校瞬間被夷為平地。“他們再也沒聯系過我。”趙老師哭了。
“同學們,再堅持壹會兒!”“馬上就要到了!馬上就到了!”在疏散過程中,九位老師總是用這樣的話鼓勵學生。壹位老師說,我知道我家離這座山只有半個小時的路程,但我必須先把娃娃送到安全的地方。老師們流著淚說,沒有壹個人回去打聽親人,他們不能丟下孩子不管。
請記住老師們的名字和他們感人的故事。
9教師:肖小川羅吳光南趙嚴明的母親何常熟
四川綿竹市漢旺鎮董琦中學教師李凱生說。
地震發生後,董琦中學教學樓1-3的八個班級中,只有三個班級的師生安全撤離,其中高二教師李凱生所在的班級就是其中之壹。雖然他安全疏散了班上近40名學生,但他剛滿17歲的兒子仍留在廢墟中。
他告訴記者,5月12日下午2點28分,他和學生正在教學樓二樓的壹間教室裏上課。突然,整個教學樓劇烈搖晃起來。當他剛剛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事的時候,坐在前排的三個學生已經先沖了出去。然而這三個學生因為房屋倒塌,從教學樓的露臺上摔了下來,再也沒有出來過。
冷靜下來,李凱生迅速安頓好教室裏的學生。當他走出教室時,發現兩邊的教室已經大面積坍塌。為了避免危險再次降臨,他把班上近40名學生帶到樓梯間,由其中壹名年齡最大的孩子帶領,安全轉移到學校外的空地。同時,另外兩個班安全轉移。
“大家都沒事吧?全體同學報告!”除了三個學生,全班都已經安全撤離。幾分鐘後,驚魂未定的李凱生突然“啊”的壹聲大叫,迅速向倒塌的教學樓方向沖去。原來他兒子還在三樓的壹間教室裏,生死未蔔。
然而教學樓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壹片廢墟。看著眼前的壹幕,李凱生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悲傷,淚流滿面。聞訊趕來的李凱生的妻子聽到兒子被埋的噩耗後,壹下子癱坐在地上。隨後,李凱生夫婦強忍悲痛,護送學生們安全轉移到綿竹市政府臨時設立的救護中心。
“我兒子兩個月前剛滿17歲,突然就沒了。我不甘心!”這是李凱生見到記者的第壹句話。然而,他決定留下來,繼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李凱生已經擦幹了眼淚,流露出壹種堅持。
據記者後來了解,李凱生已經加入了綿竹市抗震救災的誌願者隊伍。“我失去了我的孩子,但我不希望更多的人像我壹樣失去孩子。他們都有活下去的權利。”他告訴記者。
24.何:她保護了七個學生。
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三五班班主任何的遺體被救援人員在廢墟中找到時,雙臂張開,躺在壹個狹小的空間裏,雙臂張開,腋下夾著7名學生。壹直在現場參與救援的老師回憶,壹名學生被救時,還聽到何老師的聲音:“同學們不要著急,有人來救我們了。”
25.蒲斌和劉:堅守講臺。
28歲的浦斌是聚源中學的壹名地理老師,他剛和女朋友結婚半年。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壹樓教室上課。在離門最近的講臺上,他可以壹步逃脫。然而,他堅守講臺,催促學生們趕快跑。班上大部分同學都逃了出來,他卻被深埋在廢墟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劉,壹位25歲的化學老師,是聚源中學的壹名新生。地震發生時,她也叫學生先逃生,但她始終沒有活著走出教學樓。
26.李佳平:用身體擋住門框。
地震發生時,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四班正在上課。隨著隆隆聲,教室劇烈搖晃,學生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政治老師李佳平吼了壹聲:“快跑!”同時,迅速為學生開門。當時整棟樓搖搖欲墜。為了讓更多學生逃生,李老師用身體抵住變形的門框。在房子倒塌的那壹刻,李老師用盡全力把壹個學生推出去。學生們安全地出來了,但是李老師摔倒在倒塌的房子下面。
27.無名特崗老師:為救學生不幸遇難。
地震發生的那壹刻,綿陽市平武縣平通中學的老師們放棄了稍縱即逝的逃生機會,為很多孩子贏得了生命的希望。平通中學初三化學老師喬廣平當時正在備課。地震發生時,他馬上叫大家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廣安的“特崗”老師為了救壹個被絆倒的孩子,在地震中遇難。
於勤:我是老師,所以跑不到前面。
地震發生時,汶川縣映秀鎮小學的於琴老師正在壹年級上課,教室在壹樓。地震發生後,她馬上讓學生們跑到外面,最後她走了。她說,“我是老師。我不能跑在前面。”
29.劉懷德:張開雙臂保護學生。
5月12日,正在德陽什邡市龍居中心小學三樓六年級教室上課的劉懷德老師,和同學們壹樣,被突如其來的震動嚇了壹跳,但劉懷德馬上意識到這是地震!他趕緊抱住沖向教室墻壁的三個學生,蹲了下來。蹲下的壹瞬間,砰的壹聲巨響,磚頭和石板砸了劉先生和三個孩子壹身。孩子們獲救了,但劉先生的頭被擦傷了。
30.周郁嵐:我連續跑了4次,幹掉了最後壹個學生。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彭州市紅巖小學四年級二班的老師正在給學校52名幼兒園學生上課。房子劇烈搖晃,那些只有五六歲的孩子嚇得魂不附體。正在上課的周如蘭老師來回跑了四趟,終於帶著最後壹個孩子走出了教學室。可怕的幾分鐘終於過去了。全校820多名學生被緊急轉移到教學樓後的大操場,沒有學生和老師受傷。
31,數千名師生走過“死亡谷”
在這個“5?在“12”汶川大地震中,許多正在上課的師生永遠被埋在廢墟下。而陳家壩初中、陳家壩小學、陳家壩幼兒園的老師們,不顧親人和孩子,冒著山體滑坡和余震的危險,壹起長途跋涉,帶著近千名幸存的學生。最後,他們不僅奇跡般地實現了100公裏安全撤離,還及時將陳家壩鄉的災情帶出大山。
12當晚,為了讓轉移過來的學生晚上不凍不餓,陳家壩的老師們把鄉政府發放給學生們的餅幹和礦泉水全部收集起來,分發給他們。每個學生有三塊餅幹,沒有壹個老師吃!午夜時分,開始下雨,氣溫驟降。驚魂未定的師生依偎在壹起,互相取暖。在臨時避難的空地下面,大壩的水位正在上升。1000多名被轉移出來的師生在恐懼中度過了這個漫長的雨夜。因為交通和通訊的中斷,陳家壩與外界失去了聯系。鄉政府要求學校自救,組織學生徒步轉移。13早上7點,這支龐大的師生大軍開始徒步前行。然而地震之後,天氣變壞了,雨越下越大。沒有雨具的師生只好冒雨前行。左躲右閃的老師背著1,懷裏抱著1 3-4歲的孩子在濕滑的山路上跋涉。師生被雨水淋透,凍得瑟瑟發抖。路邊不時有石塊掉落,不少師生的腳已經磨破。為了鼓勵大家走出這個“死亡之谷”,各班班主任老師不停地給同學們加油鼓勁:“政府直升機在盡力幫助災區,只要我們都堅持,就能活下來!”抱著這種活著的信念,大部隊徒步三個多小時,近千名孩子被帶出死亡地帶,成功轉移到江油、綿陽,創造了無壹傷亡的奇跡。學生們被安全轉移出去了。當時這些老師大多還沒有親人的消息,但是為了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他們選擇了留下來。
32.周郁嵐,紅巖鎮中心小學教師
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時,在距離彭州市區10多公裏的紅巖鎮,大面積房屋倒塌,通訊中斷,人員傷亡...地震發生時,正在輔導幼兒園大班的紅巖鎮中心小學周如蘭老師沒有獨自逃生,而是四次沖進教室搶救學生,直到班上52名學生成功脫離危險。
第壹次沖進教室,抓起兩個娃娃就跑。
12,13: 50—14: 30是紅巖鎮小學的第壹節課。在幼兒園的課堂上,34歲的女教師周如蘭告訴學生們在教室裏睡覺或寫字畫畫。14: 28,房子開始強烈顫抖。“跑出門去,快!”意識到地震要來的周如蘭驚慌地吼叫著。班裏的學生都是4-6歲的孩子,於是放聲大哭,教室壹片混亂。“快跑!”周如蘭抓起兩個學生,向小操場跑去。壹些年長的學生跟著她。
劇烈的震動把灰塵變成了濃煙,籠罩了整個學校。周如蘭告訴已經跑出去的10多名同學在小操場上蹲下,然後跑進教室。當她看到孩子們在教室門口擠成壹團時,她趕緊理順他們的出門順序,再次踢開後門,看到小娃娃們嚇得哇哇大哭。她左手拿著壹個,右手抓著壹個,向小操場跑去。
第二次沖進教室,搖醒睡著的娃娃。
短短十幾秒,地震越來越厲害。街上的房子開始倒塌,教室屋頂的瓦片砸在周如蘭的頭上嘎嘎作響。她再次沖進教室,看到三個學生還在睡覺。她紅著眼睛,掙紮著去叫醒熟睡的學生,又抓到兩個學生在外面跑。
第三次沖進教室解救三個哭鬧的娃娃。
當大部分孩子已經成功轉移到操場的時候,整個紅巖鎮都在顫抖!房屋倒塌的聲音不絕於耳。“不行,教室裏還有學生!”周如蘭隱約看見教室裏三個孩子趴在桌子上哭,趕緊沖進教室。當她第三次沖出教室時,她已經筋疲力盡了。
第四次沖進教室,兩個人差在哪?
最後,周如蘭軟綿綿地站在操場上收拾人數。“五十二個人?不是54個人嗎?”周如蘭第四次沖進教室。此時教室裏能見度相當低,周如蘭只好大喊:“還有人嗎?”“周老師馬上就要出來了,今天有兩個學生請假!”直到班主任楊來了,周如蘭才跑出教室。地震後,看著孩子們整齊地蹲在地上,周如蘭的眼淚奪眶而出。
周老師的女兒,我支持媽媽救哥哥姐姐。
周如蘭是小學四年級二班的班主任。當時她是臨時轉到幼兒園的。地震的時候,她沒有陪在班裏的孩子身邊,心裏很愧疚。幸運的是,每個人都很安全。周如蘭告訴記者,她在幼兒園救孩子的時候,連女兒都不管。那天晚上7點,周郁嵐見到了他的女兒何。“媽媽回家問學校有沒有學生,然後問我安全問題。”何於陵有點委屈,但還是理智地說,“但我不怪我媽。我支持媽媽去救我的兄弟姐妹!”
“災難過後,周郁嵐先生壹直堅守在學校的崗位上。我們學校接待了300多名災民在學校操場搭建帳篷臨時居住,周老師每天都去現場幫忙。”該校校長陳賢斌說。記者想讓周如蘭老師談談她當時的感受。“沒什麽,和救災壹線的同誌們比起來,我差遠了!我得去看看其他壹些孩子。”周如蘭笑著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