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冠心病有多嚴重?

冠心病有多嚴重?

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第壹殺手”,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的頭號死因,而冠心病是最重要的心臟病之壹。據統計,每100名40歲以上的中國人中,就有4-7名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縮寫,由供應心臟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引起。久而久之,這種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心臟供氧不足,從而出現壹系列缺血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第壹殺手”,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的頭號死因,而冠心病是最重要的心臟病之壹。據統計,每100名40歲以上的中國人中,就有4-7名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縮寫,由供應心臟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引起。久而久之,這種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心臟供氧不足,從而出現壹系列缺血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梗阻,冠狀循環障礙,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壹種心臟病。目前,國際公認的三種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由於大多數藥物對嚴重病變心肌缺血的治療作用有限,且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不能阻止患者冠狀動脈其他部位的狹窄,這三種治療方法都不能根治冠心病。

冠心病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或者說冠心病是壹種生活方式病。目前,除年齡和遺傳因素外,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大部分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生活方式的改變很重要。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將血壓、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高脂血癥要註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動物脂肪,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戒煙,加強鍛煉,控制體重,平靜心態,緩解不良情緒。

現代冠心病的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所有這些治療方法都有壹定的適用範圍。在選擇治療方案之前,醫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並進行分析。除了心電圖、超聲心電圖等壹般檢查外,冠狀動脈造影被認為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冠狀動脈造影可以顯示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範圍和程度。

目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甘油類冠狀血管擴張劑是緩解心絞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缺點是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狹窄。

治療冠心病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1)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2)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可用於心肌梗死後的二級預防,可有效減少心臟事件,在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也是穩定心絞痛患者的首選;(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對心肌梗死患者有較好的近期和遠期療效,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4)降血脂藥物,可降低冠心病急性冠脈事件和死亡率,是治療冠心病的基本藥物;(5)硝酸酯類,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可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和發作頻率;(6)長效或緩釋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和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可緩解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癥狀,且不增加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註意:任何治療方案的選擇請咨詢您的醫生,您的醫生將為您決定選擇哪種藥物以及如何治療。

冠心病介入治療是指在現代放射影像的指導下,經大腿股動脈或其他外周動脈插入導管,送入升主動脈,再插入左或右冠狀動脈,註入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這樣可以清楚地揭示冠狀動脈的解剖畸形及其梗阻病變的部位、程度和範圍,進而進行心血管疾病的檢查和治療。介入治療可以治療很多過去只有開胸手術才能治療的心血管疾病,而不需要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等特點,受到很多患者的歡迎。隨著放射影像和超聲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技術設備的不斷完善,心臟介入治療的適應癥越來越廣。對於很多心血管疾病,可以替代手術,達到手術治療的效果。更多信息請參考:藥物支架與冠心病。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是從患者的其他部位取出壹根血管,移植到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移植的血管就像主動脈和冠狀動脈之間的橋梁。常用的血管是靜脈,取自下肢,或動脈,取自胸壁內側。旁路手術後,可以重新建立良好的血液供應,血液也從主動脈通過橋流向阻塞的冠狀動脈遠端。有時需要建立壹個或多個橋來完全改善心肌缺血。從下肢截斷靜脈通常不會造成任何問題,因為靜脈的功能可以被其他靜脈替代。

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壹教授曾說過,冠心病有五道防線。首先是預防疾病,要“防患於未然”;第二,要防止事端。冠心病患者要預防心肌梗死、中風(俗稱中風)等嚴重事件;第三,我們必須防止後果。如果出現心梗或者中風,要及時送醫院,防止向更壞的方向發展。四是預防復發,防止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復發;最後,是防止心力衰竭、復發性心肌梗死、心臟增大和最終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守住這五道防線,更多的人會有壹顆充滿活力的心。

冠心病是可以預防的。根據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超重、吸煙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與生活方式有關。年齡、性別、遺傳也與發病有關。因此,冠心病的防治應采取綜合防治。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委員會已經起草了壹份關於冠心病預防的報告,建議可以對全民和高危人群采取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壹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相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降低其危險因素的平均值。後者旨在降低與冠心病有明顯因果關系的壹種或多種公認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吸煙和肥胖)的水平,從而有效降低冠心病菌的發病率。例如,雖然高血清膽固醇的發病率高於低血清膽固醇的發病率,但冠心病的發病率並不局限於少數高危人群,而更多地發生在那些具有許多低危險因素的人群中,因此更重要的是強調對整個人群的幹預。臨床試驗表明,幹預可以降低大多數危險因素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有人說冠心病是老年病,等到四五十歲再預防也不遲。其實不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其病變可從兒童期開始,最早可見於新生兒。研究數據顯示,10-20歲人群發病率可達13.3%。例如,美國對300名平均年齡為22歲的士兵屍體進行了屍檢,發現這些年輕人中有77%死於肉眼可見的冠狀動脈病變。日本的壹組屍檢數據顯示,在893名10-30歲的青少年和青年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尤其是在老年。所以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會有某種動脈粥樣硬化,只是有些人還沒有發展到足以表現出臨床癥狀。也就是說,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人體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中,哪壹方占主導地位,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粥樣硬化的癥狀逐漸表現出來。因此,冠心病的預防應從青春期開始,以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全社會都應重視心臟病的預防,重點關註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預防孩子超重。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供給足夠的蛋白質、纖維素和熱量是毋庸置疑的,但要避免過多的脂肪和甜食,鼓勵孩子多做戶外活動,保證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避免過多肥胖兒童的出現。

(2)預防高血壓

應定期為兒童和青少年測量血壓,對血壓處於百分位上限的兒童,尤其是家長給予生活指導,並註意增加兒童飲食中的鈣含量。飲食中的遊離鈣每千卡可增加100 mg,收縮壓可降低0.266kPa(2.0mmHg)。

(3)控制兒童吸煙者

孩子吸煙會大大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同時使孩子形成不良的社會交往。要嚴格控制中小學生吸煙不良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