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看孩子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到了生病的狀態,就會慢壹些。如果只是感情問題就更好了,但也要具體評估。
咨詢方式不合適,可以考慮換壹個。孩子對咨詢師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如果用壹句話來形容,心理咨詢其實就是兩個人的“較量”(壹對壹咨詢)。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無論咨詢師來自什麽學校,使用什麽咨詢技術,他的目的都是盡可能地把來訪者從他們現有的、脫離軌道的生活方式中拉回正軌。生活方式是壹個人從出生開始,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與TA的主要照顧者、與周圍壹切相關的人、事、情境互動而產生的。6歲左右形成生活方式的雛形,之後會不斷固化。對於初三的孩子來說,時間不長也不短。如果壹種生活方式在形成之初是消極的、退縮的或者咄咄逼人的、激烈的,但沒有得到糾正,那麽隨著不斷的固化和偏離軌道的形成,人的生活就會像火車壹樣在不知不覺中向那個方向疾馳而去。結果越來越偏。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偏離,大部分人都會有輕微的偏離,這會給他們壹個很好的回歸正軌的機會。而最終被心理問題困擾的人,恰恰是那些偏差比較大的人。
具體來說,要想把壹個初三的孩子拉回正軌,TA首先要願意讓妳拉,這叫改變的動力;其次,TA得喜歡妳,這叫咨詢的契合度;另外,妳拉TA的方法必須對TA有效,這是咨詢流派或咨詢技術對不同問題的適應性;最後,TA偏離了多遠?拉起來有多用力?這是咨詢的強度和時長,等等。這些因素都合適,壹個滿意的心理咨詢就出現了。
說到這裏,恐怕妳就能理解心理咨詢的難處了。事實上,在這場較量中,無論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都需要不斷調整上述因素。比如來訪者本身沒有改變的動力,被父母強迫咨詢(這種情況在大量青少年中存在),效果肯定不會好。重點應該是激勵他們改變,而不是常規的心理咨詢。
我是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的恢復期患者,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各種精神疾病對應的治療方法。
從上圖可以看出,抑郁癥在中重度的時候是不適合心理治療的,所以即使妳做再多的心理治療也是沒有效果的。
我再來說說我的治療經歷。
我們被確診為抑郁癥後,心理上最難吃藥,因為很多患者覺得這個藥會控制大腦,對身體不好,作用很大,有依賴性。其實我是來告訴妳,完全沒必要擔心。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遠沒有抑郁癥帶來的危害大。抑郁癥和長期失眠會給心、肝、腎帶來很大的壓力,長期下去會帶來很多慢性病,而這些慢性病往往需要終身服藥。聽到這些妳還會害怕藥物的副作用嗎?於是醫生建議吃藥,開始吃!
網上很多新聞都會看到抑郁癥很難治療,因為有的人服藥後不聽醫囑停藥,導致抑郁癥復發。想要抑郁癥完全康復,必須堅持服藥。急性起病後,持續治療和維持鞏固期,不能隨意吃藥。這三個時期大概需要壹到兩年的時間。,
抑郁癥患者往往心理脆弱,長期鍛煉會鍛煉人的意誌力,身體素質也會更好。只有身體好,精神好,才能長期對抗抑郁癥。
初高中生的焦慮抑郁主要是兩個方面引起的,1:家庭,壹般是家庭壓力,父母希望女兒成功,孩子成功。加在壹起,催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況且社會上催眠參差不齊,很難做出最好的治療。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緩解壓力,從根源入手解決問題。2.初中逆反心理,青春叛逆期,他們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升學壓力大,興趣愛好矛盾,煩躁抑郁都可以通過催眠和心理咨詢來解決。
我哥前兩天開學了,但是他說不想學習,不去上學了。家人都驚呆了。然後我們就開始勸他,最後的條件是我陪他去學校,然後我送他到學校門口。壹路聊下來,才知道其實是開學恐懼癥。感覺第壹天老師要檢查作業,不是自己寫的。看到離開很久的同學,面對課堂上枯燥重復的東西,很正常。我高中也有過,尤其是開學第壹天。我告訴他,過了第壹天,這些都不算什麽,慢慢安撫他就好了。我還是舍不得看他入學,家裏也沒人讓我送。
首先,妳不應該局限於心理咨詢。如果妳不改變主意,做10次,20次也無濟於事。
需要澄清的是,孩子為什麽害怕和焦慮上學。還要搞清楚是孩子害怕還是妳害怕,是孩子不想上學還是妳想讓孩子上學。
我希望的是妳和孩子分開,放下所有的焦慮和擔心,因為那都沒用,妳也不想想我要為孩子做什麽。
問問孩子有什麽恐懼和擔憂。他壹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處理,問題就更大了。
當然可以看心理咨詢,但是要提前置身事外。
因為心理問題,不能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多。我每年接的案子不下100,而且呈上升趨勢。在我的治療案例中,成人治愈率高達90%以上,學生接近60%。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為拒絕治療而未能治療。只要他們認真配合,就沒有治不好的心理問題。我指的是合作前期的家長,後期的學生自己。這些問題的壹般原因可歸納如下:
1,治療與合作
成人之所以治愈率高,很大比例是主動求助,而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是在家長的要求下被迫的。
2.把握治療時機
抑郁癥是壹種典型的心理疾病,學術界對“抑郁癥就是把自己關起來”的壹般定義是我總結的。換句話說,壹旦被鎖定,就會很麻煩。如果發現並治療,會相對容易壹些。所以妳自己定的10倍的標準既不科學也不準去。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
3.咨詢與被咨詢的匹配
心理咨詢在匹配上非常嚴格。沒有匹配條件的輔導,100次都是無效的,而且是破壞性的,會讓孩子對心理治療產生逆反心理,進壹步加劇厭世和煩惱。
4.心理預期
心態是心理治療的基礎。壹旦治療師和患者,包括父母之間形成了咨詢關系,心態就成了環境指標的硬性要求。如果環境不達標,治療的效果和意義都會受到影響。
5.周圍環境
抑郁癥是壹種典型的精神疾病。所謂精神疾病,就是壹種非器質性疾病。用非專業的話來說,就是:我本來沒有病,我給自己找了壹個想象中的病。治療心理疾病的首要條件是“氛圍和環境”,咨詢師需要的環境氛圍是咨詢師自己創造的。營造治療氛圍是驗證咨詢師能力的重要標誌。在治療的過程中,家庭氛圍尤為重要,因為所有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家庭氛圍都有問題,所以配合治療絕對不是壹個孩子的事,必須由家屬來完成。
6.父母的視角
孩子壹旦患上心理疾病,家長難辭其咎。所以在尋求心理治療幫助時,家長的視角和認知能力往往會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這是壹個很大的問題,家長需要突破自己,因為妳的選擇就是孩子未來的命運!
患上抑郁癥只需要三個步驟:
1,隨便找個理由在那糾結;
2.壹不小心就鎖了頭;
3、然後開始增加,最後選擇了密封的罐子。就這麽簡單!
抑郁癥的治療也分為三個步驟:
1,破罐子破摔;
2.握住迷茫的手;
3.找到開鎖的鑰匙。就這麽簡單!
所以,我建議妳先給妳的孩子做壹個長距離的心理調查,找出病因和心理疾病的程度,然後給出妳的治療建議,然後妳就可以自己判斷心理咨詢師對病情和病因的分析是否準確了?評估咨詢師是否有治愈的能力和匹配的可能性。
對抑郁焦慮害怕上學的初中生做十次心理輔導有效嗎?為什麽?
學生情緒低落,焦慮害怕,無法正常學習,需要心理咨詢調整狀態。
至於需要多少次心理咨詢才能解決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是用什麽樣的心理咨詢師,用什麽樣的技術。如果是高效科學的技術,而且很熟練,再加上同學們的積極配合,10節基本可以解決問題。
但實際上世界上有400多種咨詢技術,有的在高校,有的效率不高,但有效率的不多,所以不好選擇。而且如果學生不配合,行動力差,就是高效技術,咨詢師運用熟練,效果也會壹般。
選擇心理咨詢師很重要。妳可以先了解壹下,聽聽他是如何解釋學生抑郁焦慮的形成過程,學生的痛苦來自於什麽,思維在學校是如何運作的。如果解釋可靠,可以建立咨詢關系,但學生自己要積極配合。
無法完整準確的評估能有多少次效果,很多信息也不是完美的。原因如下:
1.三個年級中,學生抑郁的等級是多少?根據不同的情況,處理方法可以不同,頻率也會完全不同。
2.這個學生已經被催眠六次了,但是她說沒有用。她自己的評價標準是什麽?敦促的醫生或機構如何評價效果?
3.催眠是壹種專業的治療,那麽同時,學生是否堅持心理咨詢?
雖然無法做出準確的評估,但我有以下建議:
1.抑郁癥壹般不是單壹疾病,而是許多其他問題的並發癥。而且抑郁癥有各種層次,包括精神病、人格障礙、神經癥,很難簡單解釋。
2.抑郁不是學生自己的想法,壹定是她周圍環境的反饋導致的。妳可以仔細回想壹下,學生們有沒有發生什麽重大的事情?學生是不是對進入人際關系極度反感?學生會覺得自己沒用,無助嗎?作為學生身邊的家長,和孩子壹起接受治療也是非常必要和必要的。
我自己的親月經,在她獨生女遭遇嚴重車禍的時候,應該是嚇得渾身發抖,但是在這麽長的時間裏,從孩子開顱,轉院,住進ICU,反復通知病危,轉院到普通病房,到孩子最後康復出院,她壹滴眼淚都沒有流過。
後來過了幾年,月經的老公,我姑姑,被查出直腸癌晚期。姑姑去世後,月經患上了抑郁癥,越來越嚴重。親戚都說發病的根本原因是女兒出車禍的時候,情緒沒有完全釋放。這種情況不僅需要專業治療,還需要心理疏導,更重要的是需要女兒陪伴治療(月經從小溺愛孩子,女兒很愛她,但在我們看來是惡毒的愛,女兒壹直很苛刻)。
因為抑郁癥患者完全把外部攻擊變成了內部攻擊,攻擊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能量。她的女兒應該能夠容忍母親在母女關系中自由表達對她的侵犯,而不用擔心破壞關系。壹點壹點激發媽媽的能量,讓能量流動起來。
侵略性的人性化表達,這就是生活。希望這個初三學生能慢慢好起來。才三年級。小昕薇剛剛發芽了。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