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因素
手術室護士是在特殊的工作環境中從事特殊護理工作的壹群人。手術室的特殊環境往往使手術室護士暴露在壹些危險因素下,從而威脅自身健康。因此,作為壹名在手術室工作的護士,首先要正確認識手術室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自身的防護工作,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
1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分析
1.1物理危害
1.1.1射線的危害:已證實射線能激發空氣中的氣體電離,產生氮化物、臭氧、
自由基等有害物質,少量反復接觸輻射可致癌或致畸。
1.1.2紫外線和臭氧的危害:紫外線是手術室空氣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紫外線可將空氣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壹種強氧化劑,對皮膚黏膜和肺組織有強烈的刺激性。長期接觸可引起角膜炎、結膜炎、皮膚紅斑、肺氣腫和肺纖維化。
1.1.3噪聲危害:噪聲對人的聽覺有明顯的損害:聽力下降;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血管平滑肌對縮血管物質的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還會影響內分泌系統:易怒、判斷力差、記憶力持久、靈活性降低,導致工作中註意力分散、容易出錯。超過50分貝的噪音會影響人的休息和睡眠,聲級達到7090分貝,會讓人感到厭煩,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率。長期噪聲刺激可引起耳聾、自主神經紊亂和內分泌功能紊亂。手術室裏的噪音平均應該是60-65分貝,這是8小時內身體允許的最高水平,但經常達到90分貝。所以手術室屬於噪聲汙染嚴重的科室。手術室的噪音主要來源於監護儀、高頻電刀、超聲波清洗機等。
1.2化學危害因素
1.2.1各種化學消毒劑的危害:如甲醛、環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劑等。長期接觸各種化學消毒劑會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鼻炎、哮喘等。急性接觸可導致肺水腫、細胞突變、致癌和致畸。
1.2.2麻醉氣體的危害:少量麻醉廢物可影響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聽力、記憶力、理解力、數字閱讀能力和操作能力。長期暴露在微量麻醉氣體汙染的環境中,可能引起自然流產、胎兒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1.2.3抗腫瘤藥物的危害:惡性腫瘤患者在手術中使用抗腫瘤藥物是非常普遍的。抗腫瘤藥物可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入人體,損傷正常細胞,出現白細胞減少、脫發、月經不調等。此外,抗腫瘤藥物還可以通過胎盤移動,引起畸胎瘤等。
1.3生物危害和意外傷害:手術室護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疾病;銳器、針等操作不當。會導致血源性感染。常見的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螺旋體病毒等。可以通過銳器刺傷直接傳播。研究表明,80.6%的醫務人員職業感染是由銳器刺傷引起的。感染乙肝和丙肝的風險分別為2% ~ 40%和3% ~ 10%。電擊傷:高頻電刀、電鉆等設備的廣泛使用,大大增加了護理人員被電擊傷、燒傷的概率。
1.4生理心理因素:手術室護士高度緊張,註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速度快,面對的工作是高風險、高風險、高強度、無規律的。長期處於這種環境,對手術室護士造成了很多威脅。手術室的繁重工作會大大增加手術室工作人員患頸椎病和腰痛的概率;同時,手術室工作節奏快,對專註力要求高。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往往使人感到疲勞,影響手術配合質量。長期連續工作、禁食、飲食不規律等。手術室護士容易引起胃潰瘍和偏頭痛;長期站立工作導致下肢靜脈曲張。
2保護措施
2.1制定職業暴露管理制度:根據職業防護存在的問題,制定和完善職業暴露處理流程和應急預案,完善消毒隔離制度,制定防護流程,完善防護設施,建立醫務人員銳器傷管理制度、處理和報告制度。
2.2加強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教育:醫院要將職業安全教育作為在職培訓的內容,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進行職業安全相關知識培訓和考核,強化其職業安全知識。
2.3實施嚴格的自我防護措施:(1)防止物理危害:手術室應設置專門的x光手術室。術中使用X射線時,手術室護士應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暫時回避。如果他們不能避免,他們應該提前穿上鉛衣服。參與手術的護士應定期輪換,避免短期高劑量輻射暴露。懷孕手術室的護士應避免接觸輻射;手術室護士應避免手術室紫外線消毒;限制手術室不必要的談話,做到四輕: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手術室的醫療器械應定期檢查和維護,及時淘汰陳舊設備,引進性能好、噪音低的設備。(2)化學危害的預防:化學制劑應妥善保存在陰涼通風處,揮發性有毒試劑應密封保存。消毒劑現已有,劑量要準確,避免使用大劑量,使用時做好防護措施;手術室要定期通風,使麻醉廢氣等有害氣體及時排出;接觸抗腫瘤藥物時,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防護措施,使用過的物品要及時焚燒。
(3)生物危害和意外傷害的預防:對於手術患者,應做好乙肝三聯檢測、HIV測定等術前檢查,發現陽性的患者應在手術通知單上註明,以便手術室工作人員及早知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手術室護士要定期自查,及時發現受損的皮膚和黏膜,及時處理,及時采取措施;使用帶有保護性設計的針頭和套管針;在做靜脈穿刺或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血液時,工作人員應盡可能戴手套。如果不戴手套,手術後要及時洗手。簡單有效的洗手可以去除手上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環節可以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消毒劑浸泡。所有參與操作的人員都應戴手套,最好是雙層手套。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汙染的鋼針刺穿壹層乳膠手套或聚乙烯手套,醫護人員接觸的血液量可能比不戴手套減少50%。據國外報道,雙層手套的穿孔率為4.7%,其中外層和
2.4適當調整護士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在工作中,適當調整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的工作次數,既要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又要註意緩解護士因工作引起的身心疲勞,緩解緊張程度。讓手術室的護士註意節省體力和精力,減少無效勞動。管理者要合理設計流程,保證手術室工作的高效率。手術室裏可以播放輕音樂,讓手術室護士放松心情,為他們創造壹個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同時,在工作之余,手術室護士可以學會自我調節,積極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3摘要
醫學的發展促進了護理的進步。在醫療工作中,護理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確保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是當今醫療衛生工作中的壹個重要問題。由於手術室特殊的工作環境,手術室護士由於各種職業因素和工作環境,面臨著許多職業傷害的威脅。雖然很多醫院都采取了壹些措施來減少傷害的發生,但是作為在手術室工作的護士,還是要加強自身的防護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傷害的發生。
參考
1魏俊英。淺談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J]。實用醫學雜誌,2008,15(32):4615-4616。
2李、蔡、黃、鄧月梅。手術室護士職業安全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07(13):12-114。
3李孝利。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J].中藥指南,2009,6(25)
4陸宇星,劉敏。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及防護對策[J].四川醫學雜誌,2007,28(2):224-225。
5、郝、譚。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因素及防護措施[J].吉林醫藥,2010,31(33):6120-6121。
6溫楚玲、鄭小金、莫美珍、李小兵。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分析與防護[J].實用醫學技術學報,2008,15(6):749-750
7沈霞。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的調查與分析[J].河南外科雜誌,2007,13(5)14-115。
8楊亞紅。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及防護對策[J].吉林醫藥,2008,29(4):344-345
9、丁著。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及防護對策[J].齊魯護理雜誌,2004,10(7):4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