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融資過程而言,涉及融資渠道、融資方式、融資結構等問題。如何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融資方式、融資渠道和融資結構,必須結合稅法中的相關規定,在合法的範圍內進行,進而需要進行稅收籌劃。
就投資過程而言,稅額是對企業投資收益的折讓,基於不同投資領域、方式、期間的稅收政策差異較大。基於此,稅收籌劃成為必要。
就業務流程而言,企業的產、供、銷都與稅收因素有關,也離不開計劃。
就收益分配的過程而言,分配的方式和彌補虧損的安排直接受到稅法的制約,必須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規劃。
稅收籌劃與財務管理不僅是壹體的,而且是互動的。
這種互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通過稅收籌劃,可以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第二,企業良好的財務管理為企業稅收籌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由於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系統之間存在著整合和互動的關系,因此,不考慮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就不可能討論稅收籌劃的目標。
從財務管理目標的演變來看,經歷了融資和利潤最大化階段,目前已經走向企業價值最大化階段。
所謂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通過合理的財務管理,采取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的總價值最大化。
在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條件下,稅收籌劃的目標無疑應該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否則,兩個目標的不壹致必然導致企業財務系統運行的無序。
稅收籌劃的主導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定義了稅收籌劃的目標,即企業價值最大化。然後就可以分析稅收籌劃目標的各種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從企業價值的計算原理來看,企業價值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由此可見,影響企業價值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壹是企業未來的現金流;第二個是貼現過程中使用的貼現率。從這兩個因素出發,可以引入三種提高企業價值的方法:增加未來現金流,提前未來現金流,降低折現率。
增加未來現金流可以直接增加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即企業價值;提前未來現金流,雖然不能增加現金流總量,但因為改變了現金流的分布,前期現金流增加,後期現金流減少,無疑會提高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即企業價值;降低企業價值計算中的折現率,就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企業價值。
以上三種提升企業價值的方式在稅收籌劃中有所體現,具體如下:壹是直接降低稅負。
直接降低稅負就是減少應納稅額。納稅人追求直接降低稅負是稅收籌劃的最初動機。
納稅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通過稅收籌劃減少企業的稅式支出,無疑會直接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從而增加企業的價值。
以企業所得稅為例,現行企業所得稅稅率分為三檔: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稅率為18%;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至65438+萬元之間,稅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65438+萬元以上,稅率33%。假設某企業按65438+2月30日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正好是100100元,如果不進行稅收籌劃,則該企業的應納稅額= 100100 × 33%。如果企業在2010年2月365,438+0日進行了納稅籌劃並支付了65,438+000元的稅務咨詢費,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為65,438+000,000元,應納稅額= 65,438+000,000× 27% = 27,000元。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通過稅收籌劃,支付的費用僅為100元,但節稅33033~27000=6033元。無疑,通過稅收籌劃,企業當年的現金流增加了5933元。
第二,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
資本的時間價值是指資本隨時間的增值。
如果妳現在有100元現金,按10%的利率,壹年後可以得到110元。壹年後的110元和現在的100元的差額就是資金的時間價值。
在不能直接減少應納稅額的情況下,通過稅收籌劃,盡可能減少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延遲當期應納稅額,從而改變應納稅額在各年度的分配,使企業現金流提前,提高企業價值。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654.38+0萬元,直接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的,按照33%的所得稅稅率繳納所得稅33萬元。如果通過稅收籌劃將收入平均分配到未來5年,每年應納稅所得額為20萬元,每年只需繳納6.6萬元(20×33%)的所得稅。
雖然該業務納稅總額不變,但按照年利率6%計算,5年納稅現值僅為27.8萬元,相對節省5.2萬元,即增加企業價值5.2萬元。
實現延期納稅的籌劃方法有很多種。以折舊方法的選擇為例,折舊方法有直線折舊法和加速折舊法兩種。在比例納稅的條件下,如果能夠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以在初始年度提取更多的折舊,從而實現延期納稅的目的。
事實上,采用延期納稅的方法,不僅可以使現金流提前,提高企業價值,還可以增加現金流,從而提高企業價值。因為企業通過延期納稅從政府獲得壹筆無息資金,企業也可以通過這筆資金的運作獲得壹定的收益,從而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和企業價值。
第三,實現涉稅零風險。
涉稅零風險是指納稅人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及時足額繳納稅款,不會有稅務處罰,即不存在稅務風險或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實現涉稅零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這種籌劃雖然不會直接使納稅人在納稅上受益,但實際上相當於獲得了壹定的經濟利益,因為納稅人在操作必要的籌劃後,可以把自己的企業賬目搞清楚,正確納稅,不會導致稅務機關的經濟處罰。如果納稅人沒有進行必要的籌劃安排,可能會出現賬目不清、納稅不實的情況,很容易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偷稅漏稅。
偷稅的認定不僅會給納稅人帶來壹定的經濟損失(加上滯納金),情節嚴重的還會被認定為犯罪,主要負責人會受到刑事處罰。
第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名譽損失。
壹旦納稅人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偷稅漏稅甚至犯罪,納稅人的聲譽將遭受嚴重損失。
在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好的品牌意味著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地位。企業的品牌越好,產品越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企業的收益也越好。
當然,有時納稅人賬目不清或繳稅不正確,可能是由於納稅人對稅法不了解或了解不足造成的。但無論如何,都會導致納稅人聲譽的損失。
此外,偷稅漏稅的認定還可能導致稅務機關更嚴格的檢查、更嚴格的納稅申報條件和程序,從而增加納稅人的申報時間和經濟成本,因此實現涉稅零風險極為重要。
涉稅風險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通過折現率來體現。如果企業涉稅風險很低,折現率相對較低,從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企業價值;如果企業涉稅風險高,折現率就比較高,從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了企業的價值。
至此,明確了企業稅收籌劃的目標。盡管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稅收籌劃目標,但它們之間存在著壹定的內在聯系。其中,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主導目標,可稱為主導目標,其他目標處於輔助地位,可稱為輔助目標。
主導目標的實現需要所有輔助目標的配合,但輔助目標與主導目標之間既有壹致性,也有差異性。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追求壹個輔助目標有助於實現主導目標,但如果在追求輔助目標的過程中改變了其他因素,輔助目標的實現不壹定導致主導目標的實現。
比如在稅收籌劃過程中,我們追求的是稅負的直接降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會帶來企業價值的增加,但如果直接降低稅負增加了企業的涉稅風險,則會導致折現率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稅負的直接降低並不壹定會帶來企業價值的增加。
因此,在稅收籌劃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輔助目標的實現,還要考慮輔助目標對主導目標的影響,以主導目標的實現作為稅收籌劃方案選擇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