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重大實際問題。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努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努力解決深層次矛盾,把人民滿意作為檢驗教育改革的根本標準,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經濟社會需要作為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統籌兼顧,確保改革協調有序推進。搞好總體設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當前和長遠考慮結合起來,把全面改革和專項改革結合起來,著眼於關系全局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計劃、有步驟地順利推進,確保改革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學校大膽實驗。要把總體部署與地方試點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地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鼓勵地方學校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增強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動力,形成全社會推進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
編輯本段II。關鍵任務
(壹)培訓制度改革
1.推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組織壹次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大討論。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探索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完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和教材管理制度。適應時代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系統規劃大中小學德育課程。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課程建設。完善內地民族地區和民族班雙語教育課程體系。
2.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並進壹步推進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綜合改革、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擴大本科和高職分類考試錄取模式改革試點。完善考試招生信息發布系統。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啟動新壹輪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全面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開展研究生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試點,優化研究生培養類型結構。探索完善科研院所與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生的體制機制。開展“985工程”建設改革創新試點。啟動實施卓越工程師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推進工程教育和醫學教育改革。
4.探索建設人才成長立交橋。開展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銜接試點。探索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開展普通高校繼續教育課程認證、學分積累和轉換試點。研究制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課程改革方案。創新工作機制,開展學習型社會建設試點。
(二)辦學體制改革
1.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探索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承擔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機制。推進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促進資源共享和合作共贏。研究制定進壹步推進東西部、城鄉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的政策措施,擴大合作範圍和規模。修訂職業教育專業目錄。
2.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開展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試點。促進大學章程的建立和完善。建立高校總會計師制度。調整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目錄,改革專業設置管理方式,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
3.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清理和糾正歧視民辦教育的政策和做法。開展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試點。探索公共財政支持民辦教育的具體政策。完善民辦教育的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探索獨立學院管理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4.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完善中外合作辦學審批管理辦法,探索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制定國外高水平大學來華合作辦學方案。完善政策,擴大來華留學規模。
(三)管理體制改革
1.明確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探索政府組織和鼓勵社會力量辦園的措施和制度。研究制定幼兒園規範化管理意見。
2.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擇校問題的各種途徑。推進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探索城鄉教育壹體化的有效途徑。促進校長和教師在區域內的流動。擴大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探索多種形式的公辦學校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探索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參加入學考試的途徑。探索促進內地與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對口支援、交流與合作的有效途徑和機制。
3.改善高等教育管理。在高校開展分類指導和管理試點。推進行業、地方、高校建設,探索* * * *新模式,建立產學研聯盟長效機制。制定省級政府審批設立高等學校依法實施大學教育的具體辦法。改革學位授權審查制度,強化省級政府對本地區增設學位授權點的統籌權限。擴大研究生院單位設置博士學位授權點的自主權。成立高等教育資助咨詢委員會。制定政策措施,逐步縮小高校錄取機會的區域差距。
4.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研究制定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建立國家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構。加強教育督導,探索有效履行督導職能的體制和機制。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估辦法。
(4)改革保障機制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優秀教師到貧困農村任教的具體措施。開展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特殊崗位津貼試點。開展農村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試點。研究制定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辦法。進壹步建立和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啟動教師資格註冊制度試點。探索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職級制。制定並實施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培訓計劃。開展大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出國學習培訓。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研究制定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全面規劃內地民族地區和民族班“雙語”教師隊伍建設,探索建立“雙語”教師保障體系。
2.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試點建立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長效機制。探索用政府收入統籌支持教育的方式。建立和完善教育投資績效評價,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督。制定各級各類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立健全各級學生資助政策。
3.加快教育信息化。啟動國家“金教”工程頂層設計。建立國家素質教育資源中心。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探索開放大學的建設模式。
4.加強學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完善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學術評價機制。探索建立學術不端行為監督查處機制。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教育體系,健全高校廉政風險防範機制。
5.推進教育出版和高校附屬醫院改革。深化出版體制改革,實現企業化轉制,組建中國教育出版集團。研究制定高等學校附屬醫院管理體制改革意見,加強醫學人才臨床能力培養。
編輯第三段。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教育體制改革的緊迫性、復雜性和艱巨性,高度重視,精心謀劃,把教育體制改革作為關系教育科學發展的大事來抓。按照國家的總體要求,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提出符合自身實際的改革意見,確定改革重點,制定改革方案,研究改革措施,註重改革實效。改革方案的設計和改革試點的實施,必須堅持科學精神,遵循客觀規律,防止形式主義,確保改革積極穩妥推進。
(2)精心組織試點。各地各單位要在統籌考慮的基礎上做好試點工作,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確定改革試點,要加強協調指導,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改革措施。承擔國家改革試點任務的地方和單位要確保組織、措施和保障到位,按計劃進度開展試點工作。試點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請及時報送教育部。
(3)做好宣傳推廣工作。教育體制改革非常復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註。重大政策出臺前,要充分論證,發揚民主,集民智。改革實踐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舉措,只要有利於教育科學發展,都要保護和支持。要尊重教師的首創精神,認真總結各類學校的成功經驗,組織交流,積極推廣。要多做問計於民、問計於民的工作,多做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的工作,多做增進認識、統壹思想的工作,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