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在與寶玉相處時,往往依賴寶玉的包容,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從表面上看,這是因為黛玉是壹個敏感孤傲的人,容不得別人尤其是寶玉的輕視,所以喜歡有點脾氣;從更深層次來說,這是因為黛玉在愛情中沒有安全感。壹旦她覺得自己失去了寶玉的關註,或者寶玉已經離“金玉”太近,她就會焦慮,失去了平時的包容和理智,對寶玉斤斤計較。再者,黛玉對愛情焦慮的根源是她無法控制的自卑。
在心理學上,自卑壹般是指自我評價、自慚形穢、無能、喪失自信的消極心理傾向,並伴有自憐、悲觀、失望等情緒。長期自卑會導致自卑,即壹個人對自我價值、能力、成就的負面評價傾向。與其他類型的自卑相比,黛玉的自卑屬於敏感型自卑,表現為敏感和對細節的執念。具體表現為:①心思細膩,感知敏銳,往往執著於細節,對小事過度懷疑;(2)經常誇大自己的缺點,拿自己的缺點比別人的優點,甚至毫無根據地編造許多弱點;(3)不能冷靜分析遇到的挫折,不能冷靜對待自己的錯誤,有時會拿別人出氣,甚至覺得別人故意迫害自己;(4)信任度低,經常懷疑他人,無法客觀了解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這種戀愛中的敏感自卑,直接導致了戀愛中的“無理取鬧”,即在戀愛關系中,壹方患得患失,批評戀人,不斷挑起事端以引起戀人的註意和關心,以戀人的妥協和退讓作為心理安慰。
那為什麽出身書香門第,才貌雙全的林妹妹卻如此敏感自卑?
第壹,家庭變化。黛玉也是壹個好家庭,她的父親林如海是壹個犯罪記錄。她被提升為蘭臺寺大夫,被任命為。
揚州巡鹽禦史,母親賈敏是的女兒,賈政在府的妹妹。黛玉作為獨生女,深得父母寵愛。她父親從小就請了老師教黛玉。可惜好景不長。黛玉年幼時就去世了,賈母看她孤苦伶仃,便把她接到府撫養。父親林如海去世後不久,黛玉便長期住在郭蓉府,成了“寄居者派來的人”。徐佳第三個回復是“郭蓉府收養林黛玉”,脂硯齋批“收養”二字觸目驚心!黛玉在郭蓉府生活的初期,是“步步小心,時時牽掛,不肯輕易說壹句話,不肯更進壹步,怕被人恥笑。”對於內心驕傲的黛玉來說,生活在籬笆下是不容易的。
第二,性格受損。原來黛玉深得寵愛,自視甚高。但父母相繼去世後,對她來說,除了郭蓉府,她沒有朋友,只能靠賈府提供“衣食無憂,應有盡有”,這讓她很沒有安全感。此刻的黛玉不得不小心翼翼,與寶玉的愛情充滿情敵,婚姻更無人管,於是變得敏感而抑郁。比如《紅樓夢》第二十六集,黛玉想:“姨媽家雖如我家,實為客也。現在他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壹家人都是壹個人生活。現在我又認真又調皮,覺得沒意思。”黛玉早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後來成了孤兒。這種落差總會傷害黛玉的自尊心,讓她更加消極地看待自己。黛玉的自卑,往往使她孤傲、超然、多疑、脆弱。
第三,缺乏足夠的重視。黛玉雖是賈母的“寵兒”,寶玉的“知己”,但身份上不如“四春”。在外戚姐妹中,林黛玉不如薛寶釵有錢,更不如父母早亡卻由叔嬸撫養的史湘雲。回到二十二回,池彥齋寫道:“最奇怪的人是黛玉,是賈母所愛的人。她不聞為壽,卻特地去找寶釵談話,真是出人意料。”賈母因寶釵生日大驚小怪,卻不問黛玉生日。第四十回,劉姥姥參觀了大觀園。賈母只對瀟湘館說了壹句“房間窄”,到了吳恒園,賈母便把自己的寶貝連寶玉也留下了。
同樣是沒見過的“體姬”,拿出來給寶釵看,親自給寶釵設計裝修房子。甚至大觀園被查抄的時候是薛寶釵的房子,卻抄給了林黛玉。壹方面,賈府把黛玉當作“不是我們賈家的人”,當作“親人”(用襲人、王熙鳳的話說)。另壹方面,待客之道因人而異,黛玉的待遇顯然不如寶釵。
第四,容易被人看不起。到了第四十五回,黛玉才放了心,對寶釵說:“下面那些老太太、丫頭,嫌我事多。妳看看這裏的這些人,因為他們看到了老太太對寶玉和馮丫頭的傷害有多大。他們還在我背後虎視眈眈,竊竊私語,更別說我了。另外,我也不是這裏的正經主人。我無助地來到這裏,他們已經恨我了。現在不知進退,何必要他們咒我?”黛玉的艱難處境是壹目了然的,但她也過於擔憂,看不上自己。所以黛玉對別人的態度很敏感,生怕別人看不起她。
黛玉為了彌補自己的自卑,不斷地尋求寶玉的關註和體貼,又因為害怕被寶玉輕視和忽視,所以想控制寶玉,把寶玉綁在身邊。其實最看不上黛玉的是她自己。就像第二十九回寫的,“黛玉偏生也有點瘋瘋癲癲的,還用假情來試探。因為妳也會隱藏妳的真誠,我也會用虛偽來隱藏我的真誠,只有用虛偽,這樣兩個假相遇,才會有壹個真,不會有爭吵。”黛玉試探寶玉,卻不信任寶玉的真心,更不自信自己,使她與寶玉的愛情異常曲折。黛玉因為自卑,甚至患上了壹定程度的抑郁型人格障礙。她抑郁,常年體弱多病,壹直吃藥。
第三十四回,黛玉與寶玉“提婆許下承諾”。黛玉壹會兒高興,壹會兒傷心,壹會兒可笑,壹會兒可悲,壹會兒可恥,壹會兒全身沸騰,卻不知道病開始了。黛玉也是沈默寡言,過度擔心,容易生氣,感覺負擔重,精力不足。她對壹切都感到艱難、無助和不可預測,對生活的看法充滿了悲觀和悲傷。黛玉的《春日葬花》《今日葬壹花不知是誰》《別為我悲歌,落花不知是誰》就是最好的代表。第三十八回,眾姐妹作詩,黛玉“自憐滿題怨,說誰怨秋心”“孤傲誰藏,花開遲至底”,李紈雖推她為第壹,也以為“最後傷苗條”。
縱觀《紅樓夢》,黛玉對愛情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壹方面,她不適合寶玉的婚姻。與林家相比,黛玉本身就勢單力薄,沒有能力經營富貴。寶玉可以選擇有“金婚”的薛寶釵,有“金麒麟”的史湘雲。其中壹個很有才華,漂亮又有家世,另壹個既有才華又樂觀。兩人都深受賈長輩的喜愛,對黛玉構成極大的威脅。另壹方面,寶玉從小在女兒群中長大,有些性格未定,愛跟人打架,而黛玉雖然容易動腦筋,但因為女孩子的矜持和自尊,所以比較焦慮。
愛情是壹個平衡的結構,它的核心成分是自信。可悲的是,黛玉帶著重重自卑開始了與寶玉的愛情。壹路下來,她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三天小毛病,五天大毛病,最後把自己弄得很壓抑,原本甜蜜的愛情變成了相互怨恨。
表面上看,黛玉是個敏感孤傲的人,容不得別人的輕視,所以愛發小脾氣;更深層次的,黛玉對愛情缺乏安全感。她壹旦覺得失去了寶玉的關註,就會焦慮。進壹步說,黛玉愛情焦慮的根源是她無法控制的自卑。為了彌補自己的自卑,她需要不斷尋求寶玉的關註和體貼。其實最看不上黛玉的是她自己。尤三姐性格剛烈,往往自我意識和原則意識都很強,但容易過於剛烈,沖動行事。面對劉香蓮的懷疑,她焦慮,失望,甚至絕望,但她依然沒有辯解,沒有糾纏,用極端的行為洗清了自己的清白。明明有很多選擇,尤三姐卻選擇了死路壹條,讓人唏噓。有時候,壓力並不是來自事件本身,而是人們通過主觀認知強化了事件的負面性。
嶽曉東:中國著名心理學家,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1993獲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分會首任會長,20多家內地機構特邀顧問、名譽主席;《北京科技報》、《青年心理學》、《校園心理學》、《中國日報》(英文版)等內地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被南京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10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嶽曉東博士在心理咨詢、創新思維、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國內外各種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尤其是他的著作《升天的感覺》,讓中國成千上萬的人了解了心理咨詢,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近年來著有《戀愛中的心理學》、《決策中的心理學》、《歷史中的心理學》、《偶像化與粉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