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動物養殖區占地20畝,飼養著20多種家畜和珍稀動物。“動物是我們的親密朋友,我們是動物值得信賴的夥伴”,詮釋了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莊稼院是壹個具有古代傳統農業特色的收獲場所。磨、叉、鏟、石磨、輪等傳統農具真實再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壹粥壹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難忍”的真諦。
在素質拓展訓練區,背摔、橫梯、豎梯、人行橋、齊心合作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農作物的播種和收獲,讓同學們在與土壤和露水的親密接觸中,體會到了“春花秋果”和“汗水滴落大地”的真諦。趕上農村聚會,讓他們對農村和農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到在黨的富民政策下,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篝火下的垂釣和聚會,凈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收拾屋子,分組吃飯,讓同學們感受到了“衣食住行都是課程”的教育理念。
古代農業機械展室裏有紡車、織布機等各種農業工具,既能讓學生了解各種傳統農業機械的發展、用途和特點,又能培養他們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80平方米的農副產品加工室,讓學生既能體驗到收獲勞動果實的喜悅,又能讓學生了解章丘豐富的物質文化;80平方米的陶藝加工室,不僅讓學生大飽眼福,還能讓學生嘗試制作黑陶的工藝方法和藝術創作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熱愛歷史、熱愛生活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懷。濟南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以“三個面向”為指導,以建設信息化、人文化、生態化校園為目標。通過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和自然,參加社會調查、專業實踐、簡單勞動、拓展訓練、科普教育等壹系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艱苦奮鬥、勇於實踐的頑強意誌和科學態度,以及關心集體、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道德品質。
實踐活動堅持實踐性、主體性、教育性、科學性原則和“綠色化”特征,以綜合課、活動課、實踐課的形式精心設計。主要活動包括50多種種植、養殖、專題(城鄉學生交流聯誼、趕集鄉村聚會、篝火晚會、露天電影、釣魚比賽、文藝創作等。)和質量發展。基地組建了專職管理人員和輔導員隊伍,有2名校級領導和1名中層領導負責管理,精心組織,成績突出。
主題教育五大系列
實踐基地堅持“以人文精神為導向,以科學精神為基礎”的方針,構建了五大系列主題教育。主要包括:壹是以“公寓裏的村莊”為主題的農村鄉土風情系列教育。公寓裏的村莊涉及章丘10個特色小鎮,每個小鎮以5個典型村莊為宣傳內容,分布在公寓樓的樓道裏和每個公寓房間裏,都用不同的展板突出每個鎮村的風土人情、經濟發展、歷史文化。
二是以“奠定生存發展基礎”為主題的思想教育系列,涉及名言警句、“八榮八恥”、“十美十醜”,使師生始終受到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良好校風、教風、學風的影響和感染。
三是以“播種好習慣,收獲健康人生”為主題的系列養成教育,超過65438個不銹鋼雙語雙面標牌和各種墻面文化,倡導“尊德修身求美——我們共同的生活主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熏陶,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是以“普及科學知識,關註科技前沿”為主題的系列科技教育。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農業科技知識及相關專業前沿信息,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品質。
五是以“培養藝術情操,展現藝術特長”為主題的系列成功教育,主要以學生實習作品和活動場景為主。在這裏,學生可以感受成功和快樂,品味實踐的喜悅,暢談人生理想,展望美好未來,真正發揮“學習場所、實踐基地、創新樂園”的教育功能。實踐基地由濟南市教育局成立的管理委員會具體指導,各活動學校協同管理。自運行以來,已用於濟南、章丘等地中小學生素質實踐活動。主要是每周壹次的活動,並組織了紅領巾農場夏令營、家庭綜合實踐活動、參觀和假日觀光活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參加實踐活動的學校領導和教師普遍認為,這種社會實踐活動是教育工作的壹種創新,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融合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堅韌意誌和合作品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實踐基地以熱情周到的服務、認真認真的工作、便利的住宿、優雅的環境得到了活動學校和社會的認可,創造了廣泛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