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怎麽辦?經常會遇到壹些在工作中感到壓抑的人,那些剛踏上工作崗位沒多久的大學生,或者工作了幾年仍然難以突破瓶頸的人。大家分享壹下如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該怎麽辦?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怎麽辦?1有些人討厭工作,討厭上班,討厭面對工作環境和身邊的人,甚至討厭與工作有關的壹切。這絕對是虧。妳想想,妳壹周至少要花40個小時,妳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壹切,妳都厭惡,這跟自掘墳墓有什麽區別?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主要有兩種表現:要麽整天抱怨,仿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要麽破罐子破摔,沒有激情,麻木成了對待工作的首要態度。但是這對妳的職業和生活有什麽幫助和改變呢?如果妳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也許這篇文章會給妳帶來不壹樣的想法。
經常遇到工作中情緒低落的人。尤其是那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大學生,或者已經工作了幾年仍然難以突破瓶頸的人,尤其如此。題目往往是這樣開頭的:“我的工作和我的專業不對口,所以很難發揮。”或者:“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我問:“有更好的選擇嗎?”答案基本是:“不會”我的回應是:“既然這樣,那就學著喜歡吧。”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從事自己的職業當然是幸福的。而在各行各業,大學畢業後卻有七八成的人無法從事與專業完全對應的工作。況且大學才讀了四年,做的也不好。很多人前兩年半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解放個性,揮霍。過了壹年半,我開始忙著找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專業的人,可以專攻到什麽程度呢?
更多的時候,我遇到過四年制大學,基本都是教三年的課程。提前壹年,學校提前放學生找工作。有些中專或者技校更離譜。專業教學壹年半,其余時間美其名曰“實習”。其實就是讓大家早點出去找工作。導致很多教出來的學生理論薄弱,名存實亡,實踐能力也很差。我們從裝備部招的很多技校生連個插座都接不好。環路中的上變頻器壞了,他們不知道如何修理。
妳想想,這樣的情況下所謂的專業到底有什麽意義?
另壹方面,即使妳在大學四年裏學會了畢業,妳所學的東西也有20%左右不會用到工廠或者新的崗位上。也就是說,妳要從零開始學習另外80%的知識和工作技能。妳想想,壹棟房子,連地基都挖了壹大半還在重建,妳還不肯下點力氣把門弄直?
所謂門的正確位置,就是調整思想觀念,訓練自己喜歡上賴以謀生的工作。既然百分之八十是白手起家,為什麽不試著喜歡這份能養家糊口,能謀生,能讓自己有前途的工作呢?
其實喜歡也是可以培養的。比如中國著名的小提琴家俞麗拿,其實她進音樂學院的時候是學鋼琴的,她也喜歡鋼琴。後來老師指定她學小提琴,她也學了。上學的時候,我很努力,漸漸喜歡上了。因此成為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最權威的詮釋者之壹。
還有壹個方面導致人們產生開頭提到的錯誤認識,就是很多人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擅長的。但其實這種觀點很可笑!
比如壹個男青年喜歡和女生聊天,無節制的在網上打遊戲,喝酒,花錢不幹活,無話可說,做不切實際的夢,早上睡懶覺,不勞而獲...這些可以嗎?妳能和他們壹起生活嗎?妳能和他們壹起養家嗎?妳能用它們來建立自己的事業嗎?不要!我們喜歡什麽其實都沒用。有用的是我能!我能做什麽,我能做好什麽,也就是我擅長什麽,才是重要的。所以,在工作中,當妳在表達或思考“我喜歡做什麽”時,盡量用“我能做什麽”和“我能做好什麽”來代替。另壹個需要註意的方面是:無論妳擅長什麽,喜歡做什麽,或者妳用來謀生的技能或工作,妳都必須記住:堅持投資。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怎麽辦?2什麽是打折跳槽?
老上司邀請我,我該不該跟著去?
理查德畢業後被他的老板張經理親自招進了公司。經過三年的工作,他從壹個公關公司的門外漢逐漸成為公司的骨幹,理查德對這個“大師”是真的佩服和喜歡。在公司的三年時間裏,以師徒關系相處的兩人默契十足,關系融洽。
2010春節過後,張經理被獵頭錄用為壹家新成立的公關公司。在沒有張經理的日子裏,理查德開始想壹個人戰鬥。去年五壹假期,張經理約Richard出來聊天,說新公司的平臺不錯,已經初步站穩了腳跟。現在新公司正是招人的時候。希望理查德能幫助他過去,繼續合作,創造輝煌的業績。不過張經理也坦言,公司剛剛成立,理查德的工資可能達不到過去現在的水平,但發展空間肯定很大。希望理查德認真考慮壹下。
理查德在現有平臺上收入穩定,工作順利。但是,自從張經理離開後,由於缺乏前任老板的明確指導和重用,他仍然感到壹些壓力。尤其是他最近發現自己還是能力不足,無法承擔獨立的角色。留在這裏可以保證現有的收入,在熟悉的環境裏也能慢慢熬過去,但是發展空間有限,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如果跳槽,可以和張經理並肩作戰,很可能會有新的學習和晉升機會。問題是妳的收入可能會下降,妳要重新融入新的平臺,重新適應,有壹定的風險。
壹方面是相對穩定的“飯碗”,另壹方面是變數很多的新機遇;壹方面是穩定的收入保障,壹方面是打折的工資;理查德壹時不知道如何在“錢”景和“眼前”景之間選擇。
專家分析:明確三個標準,把握職業平臺。
跳槽是職場高風險行為,每壹次跳槽都存在壹定的風險。明智的做法是做好充分的利弊分析,權衡機遇和風險,理性決策。對理查德來說,在決策中有三個標準可供認真參考:
規則壹:把握職場“貴人”,給妳帶來好機會!
從理查德的專業資質和專業水準來看,大學畢業後工作三年,還處於職業發展初期,暫時還不能獨立,需要加強學習,提升自己。事實上,他的前老板張經理相當於理查德的教師職業,並給予了他很多幫助和支持。同時,張經理也有很多需要向理查德學習的地方。所以,在職場上遇到“貴人”,壹定要把握好。
法則二:在職業探索期,多學習知識,多鍛煉身體,才是好工作!
對於剛剛進入職場不久的理查德來說,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需要時間和精力去努力學習。理查德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得高價值的工作經驗,而不是執著於收入的高低。
法則三:求職跳槽中,正確的擇業觀很重要!
對於理查德目前的職業狀況,迫切需要發展空間,更大的發展舞臺才是合理明智的職業發展理念。壹味追求薪酬,必然導致壹味追求“外在職業”的發展,而忽視“內在職業”的提升。
經過與理查德壹對壹的深入溝通,理查德終於放下了“打折跳槽”的矛盾情結,能夠理性看待薪資打折的合理性,客觀看待跳槽的利弊。不久後,他做了壹個決定,自信地跳到了張經理所在的新平臺。
時隔半年,近日獲悉,Richard在新公司工作非常愉快:“我在新公司獲得了張經理的充分信任,工作空間也更大了。我相信2011年我會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