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信息技術課“懶人”日記

信息技術課“懶人”日記

“懶”這個詞可能會讓大家皺眉頭!大家肯定會不同意。妳“懶”——能有什麽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學習上的懶,工作上的懶,生活上的懶,只會讓人嗤之以鼻。但是,我是“懶”的,是似“懶”而不“懶”的,雖然“懶”依然光榮!別賣關子了,我說的“懶”——就是說妳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也要學會懶。

眾所周知,如果說20世紀的門是被蒸汽機(工業革命)撞開的,那麽20世紀的門是被鼠標(信息技術)打開的。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作為壹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讓自己的學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通常,我用我的“懶惰哲學”來教育我的學生。記得有壹節課:那節課的內容是“制作賀卡”。在這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在上節課設計好了基本的圖案框架。我準備教壹些新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操作,就讓學生打開上節課保存的作品。在指揮部,同學們忙著,有的忙著找自己的作品,已經打開作品的忙著添加內容。這時,壹個男同學驚呼道:“老師,我的作品不見了。”話音剛落,這裏那裏又響起:“老師,我的不見了!”“結果,教室爆炸了,每個人都在談論他們的文件不見了...

事情看起來很糟糕。我大聲問:“工作丟了請舉手。”哇,班裏統壹舉了十多只手。“哈哈!這太可怕了!妳必須再做壹次。”壹些學生在起哄。我又大聲問:“妳的文件都存在老師要求的文件夾裏了嗎?”這時,聲音小了許多。“是的,我還記得我的文件名?”老師,我按要求操作了,現在找不到了。

這個時候,如果妳是這種情況,妳會怎麽做?

這門課好像不能正常進行了。既然這麽多學生的檔案不見了,看來學生對文件夾並不精通。我為什麽不把這門課變成探索課,讓學生試著找回丟失的文件?考慮到這壹點,我打亂了原本的課程安排。

改變原來的課程安排。如果是妳,妳會怎麽做?是用教學的方式教學生怎麽找文獻嗎?那還不太“累”!

我問學生:“既然這麽多學生檔案不見了,有沒有學生幫幫他們?“話音壹落,班裏平時活潑的計算機專家卓偉站了起來。”老師,我來吧!“這是壹個很好的表現機會,我不能抹殺學生們的熱情,”好!我們請求卓偉幫助他們。“我看到卓偉在開始菜單中打開了搜索命令。原來他想用查找的方法找回丟失的文件。經過壹番操作,檔案確實被他找到了。”嘿!找到了。”旁邊的同學驚呼壹聲,同時向卓偉投去羨慕的目光,卓偉自然也很自豪”卓偉做得非常好。他使用搜索工具找回丟失的文件。“在‘懶’的同時,我也不忘贊美它。”同學們,妳們看,卓偉取回的這份文件的存放路徑在哪裏?“我壹提醒,同學們就自發地把目光投向了文件名後面的存儲路徑。”原來這個學生並沒有把文件存儲在老師要求的D:/文件夾中,而是存儲在C:/MDCUENTS中。難怪他找不到自己的檔案!“看!我的學生發現了壹項新知識。經過這樣的解釋,我決定讓我的同學來試試。果然大部分都找到了自己的證件,很少有同學第二次舉手。看來我的“懶惰”和適當的放手還是很有效的。找不到檔案的同學很難過。妳想讓他們重做嗎?

如果是妳,妳會怎麽處理這種情況?如果讓學生重做,他們可能會失去壹次解決自己問題的機會。為什麽不給他們壹個嘗試的機會呢?於是我再次發起呼籲:“還有幾個同學用以上方法還是找不到文件。有沒有同學再幫幫他們?”“我來做!”它仍然是卓偉。他來到了電腦前。“好!卓偉很熱情,那就讓他再給我們展示壹下他的技術吧!”只見這個時候卓偉正打開了桌面上的回收站圖標,“咦?為什麽不呢?”卓偉皺起了眉頭。"卓偉,妳能向大家解釋壹下妳這次行動的目的嗎?"“因為平時扔進回收站的文件,搜索都找不到,我就打開回收站找,壹個也沒有。我能怎麽辦?”教室裏的討論開始了。“卓偉是我們班的計算機專家,他解決不了的問題似乎更難。”“老師,幫我們想想辦法!”卓偉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已經把我要解釋的說清楚了,也給大家提出了問題。既然卓偉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就不能挫傷學生們的積極性!“卓偉做得非常好。他還教了妳兩種查找文件的方法。他真是個電腦專家!”我接著說,“不過,強者恒強,計算機專家有時也會遇到問題。好像這個同學的檔案被刪了,徹底刪了。能不能想點別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用網絡找軟件,可以恢復誤刪的文件?”“哦,對了,我可以用ggle或者百度搜索找到。”卓偉壹直在他的電腦桌前忙碌著。經過壹番戰鬥,我真的找到了EasRecver,壹個可以恢復誤刪文件的軟件。在卓偉的幫助下,幾個丟失文件的同學成功安裝了軟件,壹節課外課在我的放手和偷懶中愉快地結束了。

雖然這個課外班最後沒有幫學生找到丟失的文件,但對我的觸動很大:其實在這個班之前我並不知道有EasRecver軟件,是學生讓我知道的。今天,我的學生們無疑“意外”地給我上了壹堂精彩的素質教育課。發現往往是成功的開始。在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信息社會時代,如果教師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不要對學生的提問充耳不聞,放手讓他們大膽去做,為他們創造壹個寬松、開放、安全的教育環境,做他們的學習夥伴,在他們的學習道路上進行引導,我想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壹定會不斷提高!

“懶惰”,我認為,其實是壹種很好的教學方法。老師不必親力親為,學生可以主動學習新知識。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靈活。那麽如何讓信息技術課“懶”的恰到好處呢?

第壹,很多“問題”

如今,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課後通過自己的研究解決問題,已經成為我們教學領域的時尚。信息技術課也是如此。問題越多,研究越多,發現越多,越開心!只有這樣妳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很好地發揮老師的導演作用,讓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比如我在教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件中的“橡皮擦”工具的時候,就告訴學生如何使用橡皮擦,讓他們自己使用。有的同學會發現橡皮擦太小,擦的太慢。正當其時的我很神秘:我該怎麽辦?學生不服!我真不敢相信。我想不通。看啊!這個倔勁出來了,十頭牛也拉不回來!我會抓住學生的心理瞬間,引導他們用“+”和“-”,如何用這兩個符號讓它們變大變小,然後讓他們從計算機的汪洋大海中尋找答案。最後我會讓同學們欣賞我的紅膠綠膠雜技。好驕傲!學生們的好奇心壹下子被提了起來,“老師,教我變魔術吧”“老師,我也想學變橡皮擦”...“我想學!自己想辦法!”雖然他們撅著嘴,不喜歡我的不配合,但我估計他們壹回家,就會馬上鉆進電腦學習...

有時候,讓他們課後帶著問題去找“鼠標右鍵”在畫圖和選色中的應用。老師也可以“偷懶”,不用像竹筒倒豆子壹樣壹下子出來。那樣的話,老師就累了,學生也不壹定會感興趣。

第二,更“懶”

我在很多學校上過信息技術課。上課的時候,電腦老師提前自己開電腦,他壹手整理。我累得“很開心”!當然,我並不是批評這種做法,因為這樣也能為學生贏得更多的電腦時間,因為壹周只有壹節信息技術課,電腦時間寶貴!但學生過於依賴老師,遇到過錯又無可奈何,是老師的安排。

初三教第壹節信息技術課時,我讓學生們盡情地玩電腦,而我卻“偷懶”,沒有幫他們打開電腦,讓那雙好奇的小手第壹次找到了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然後,我就能收獲充滿興奮和成就感的笑臉。

我還記得有壹次,壹個學生的電腦無法啟動。我針對他電腦啟動不了的現象,讓他跟我分析壹下電腦會怎麽樣?我們從插座、電源、電源線開始,然後從排除硬件故障到分析軟件故障,促使同學們在我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排除常見電腦故障的簡單方法。後來當然是他們偷懶了,要不然,還得找妳當老師。但是因為我的懶惰,我發現學生的能力提高很快。

第三,多“放手”

由於信息技術課時的限制,我經常對高年級學生說:“要想學好計算機,關鍵是要自己多讀計算機方面的書。至於上課,應該是用來解決妳看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我的高年級課還是比較輕松的,只起到引導的作用,主要是鼓勵學生在計算機知識的海洋裏去抓,去遊泳。壹臺電腦壹本書,可以自己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當他們不懂時,他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中的小組討論來互相幫助,這拓寬了他們的計算機知識,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說到這裏,相信大家對我這個“懶人”也有所了解,上了壹堂“懶人課”也就不足為奇了!在信息技術課上,我們應該做壹只勤奮的蜜蜂,還是應該“偷偷懶”“偷懶”?我想每個人心裏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