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高介紹了這個人物。

高介紹了這個人物。

高,祖籍江西都昌,1989年6月出生於北京。結構疲勞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46至1950,就讀於北洋大學航空系,畢業後在清華大學擔任助教。1952起,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歷任材料力學實驗室主任、固體力學研究所所長。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曾擔任八家飛機制造商和研究所的技術顧問。他還擔任過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和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或成員。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材料的疲勞性能,講授《材料力學》、《塑性力學》等課程,並擔任材料力學實驗室主任。高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結構疲勞專家,他創立了“疲勞統計學”分支學科。他負責設計研制了中國第壹臺光彈性儀器和第壹臺電阻應變儀,承擔了中國、航空航天部和空軍的30多項科研項目。

中文名:高

國籍:中國。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8 11月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學校:北洋大學

主要成果:建立疲勞統計等。

代表作:疲勞統計

人物體驗

高出生於北京,1928 165438+10月15,原籍江西都昌。

1946至1950,就讀於北洋大學航空系,畢業後在清華大學擔任助教。

1952起,在北京航空航天學院工作,講授《材料力學》、《塑性力學》等課程,擔任材料力學實驗室主任。

20世紀60年代初,高從研究材料的疲勞性能入手,進而研究了作用在機體結構上的載荷譜。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他發展了“全波雨流計數法”。經過多次實際應用,證明該方法使用方便,計算精度高,壹直沿用至今。此後,高開展了疲勞斷裂可靠性的研究,提出了疲勞裂紋擴展可靠性曲線的確定原則和疲勞試驗的統計分析方法。

1986,加入中國* * *產黨。

高晚年壹直熱心慈善事業。2065 438+01 6月30日,高院士在慶祝建黨90周年“中國黨員獻愛心”活動中,將自己的5萬元捐贈給北京市慈善會,用於幫助貧困殘疾兒童和老人。

到2011年6月30日,他已經為慈善事業捐贈了70多萬元現金。

2018 165438+10月15、“永不疲倦的結構疲勞專家”、中科院高院士喜迎90大壽。高生日當天捐贈90萬元,用於獎勵和資助國內高校相關專業在航天領域做出貢獻的優秀青年人才。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成就

在高的鼓勵和指導下,北航博士生嚴楚良敢於解決新的未知,跟隨高“爬山”。高認為確定疲勞試驗最小樣本數的方法與解決這壹課題密切相關。借鑒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飛行抽樣起降的最小次數問題,還解決了爭論已久的置信度問題。於是,“中值譜”這壹新概念應運而生。

高領銜的“國產大型系列飛機疲勞載荷譜項目”經過20多年的努力,通過對8.6億次載荷譜實測數據的收集處理和載荷譜編制方法的研究,完成了654.38+0.86萬條程序語句,逐壹解決了許多難題,實現了我國飛機載荷譜編制的突破,建立了置信度90%以上的中值載荷譜原理和體系。因此,名為“大型機械結構中值載荷譜編制原理及其工程應用”的項目獲得了200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與目前國內外通過統計統計結果編制的載荷譜不同,中值載荷譜真正保持了載荷-時間歷程與各種狀態參數之間的壹壹對應關系,因此在進行疲勞試驗時,它能真實地顯示結構件依賴於時間的疲勞損傷起始、演化和終止的全過程。

多位中科院院士和航天專家評價,該成果使我國在高置信度編制載荷譜領域步入國際領先水平,將極大推動疲勞學科、室內模擬試驗技術、多軸聯合作用壽命估算理論等的發展,為21世紀發展結構可靠性仿真設計奠定基礎。

負責設計研制了中國第壹臺光彈性儀和第壹臺電阻應變儀,1956被評為北京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從65438到0988,高順利完成了“直升機強度規範及直升機強度規範使用說明”和“航空有機玻璃疲勞斷裂研究及疲勞手冊和斷裂圖譜的制定”兩個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同年還完成了“復合應力下的疲勞壽命估算”研究課題,解決了起落架支柱復合應力下的疲勞壽命估算問題。此後,高進壹步完善了隨機疲勞斷裂載荷譜,提出了隨機加速試驗譜的編制方法,為疲勞試驗節省了大量資金,提高了工作效率。

從1978開始,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擔任固體力學研究所教授、所長,承擔國家、航空航天部、空軍科研項目30余項,均取得重要成果。其中4篇獲國家成果獎,9篇獲部級成果獎,2篇論文被評為中國金屬學會優秀論文。1991獲得光華科技基金壹等獎。

主要論文

主要著作有:疲勞統計、疲勞可靠性等,國內外發表論文80余篇。

1高等疲勞性能試驗。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0。

2高主編。航空金屬材料疲勞性能手冊。北京航空材料學院,1981。

高震,等。疲勞應用統計學。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6。

4.高強度等效。復雜載荷下的疲勞缺口系數和壽命估算。力學學報,1986(4)

5高主編。有機玻璃的疲勞和斷裂譜。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6.高密度等效。給定壽命下疲勞裂紋的尺寸分布。航空學報,1988(3)

7.高城鎮身份。隨機損傷過程和與時間有關的損傷概率分布。力學學報,1988(6)

8高震的身份。三餐σ-N曲線的函數擬合方法。航空學報,1989(2)

9高震的身份。確定威布爾分布三參數的相關系數優化方法。航空學報,1990(7)

10高。reliability baseddesignforserviceassessment。疲勞' 90會議錄(第四屆國際疲勞會議,特邀報告),美國,1990。

11高基於可靠性設計的二維應力加強幹擾模型。學會會議錄-6(特邀報告),日本,1991。

12高鎮身份。疲勞損傷的概率分布和疲勞壽命的統計矩。中國科學,1997,27 (2)

13高振通等。高循環疲勞力學模型,國際疲勞雜誌,1998,20(7)

14高次同余。疲勞性能的廣義σ-N曲面。機械工程學報,1999,35 (1)

高等。疲勞性能試驗設計及數據處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9。

高等。疲勞可靠性。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1。

人員培訓

截止2015,高已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40余人。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國家數字工程技術研究院、國家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的信息,高對學員的培訓情況如下:

個人榮耀

高在1986加入中國制片人黨。1989榮獲全國優秀教學成果獎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光榮稱號。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獲得光華科技基金壹等獎。1999獲賀亮合力科技進步獎。1956年被國家教委、國家科委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1,獲得光華科技基金壹等獎。其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

2003年獲“愛心捐贈獎”;2006年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2007年獲得“中華慈善傑出貢獻獎”。

社會公益服務

高曾擔任八家飛機制造廠和研究所的技術顧問,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曾任第壹屆亞太材料與結構強度會議主席、第四屆亞太強度評估會議主席、第四屆國際疲勞會議技術委員、第四屆國際局部化損傷會議技術委員。

性格評估

作為老師,高院士始終堅持;應該有犧牲精神,因為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在科研成果獎和論文署名上,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第壹位。(首都文明辦審核)

高院士是科研道路上的攀登者,是為祖國和民族而奮鬥的戰士,是孜孜不倦的老師。高的人格魅力對社會的影響不僅在於科學和教育本身,更在於他對社會文明進步的傑出貢獻。(首都文明辦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