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歷史上的金融

歷史上的金融

1.歷史上經濟危機的原因和經濟背景分析。經濟危機是指壹個或多個國家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壹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內持續收縮(經濟增長率為負)。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相對生產過剩危機。這也是經濟周期中的壹個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爆發第壹次大範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始終沒有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點,其爆發有壹定的規律。經濟危機是指經濟體系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的危機,即產能過剩的危機。有學者將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危機和主動危機兩種。所謂被動經濟危機,是指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生嚴重的經濟衰退或貨幣大幅貶值,導致金融危機,進而演變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是性的,本質上是被動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會在危機後反彈。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壹個重新尋找和重新確認本國貨幣價值的過程。主動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實現某種目標而采取的政策行動的結果。這場危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為改革的機會成本。經濟危機可能是:1、經濟政策失誤2、原材料短缺特別是原油危機3、自然災害4、全球化的後果5、金融政策失誤經濟危機的後果可能是:1、社會動蕩2、國家經濟調整和經濟復蘇3、政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有制形式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它早在簡單商品的生產中就存在,這與作為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貨幣有關。然而,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後,危機的可能性才成為現實。隨著簡單商品經濟的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經濟危機的發生成為必然。隨著社會分工的廣泛發展,商品生產占主導地位,每壹個資本主義企業都成為社會化大生產復雜體系中的壹環。客觀上,它服務於整個社會,滿足社會需求,應該受到社會的規範。但由於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統治,生產完全從屬於資本家的利益,生產成果全部被他們占有。資本主義生產的唯壹目的是生產和占有剩余價值。他們“生產的擴大或收縮並不取決於生產和社會需要的關系,即社會發達的人的需要,而是取決於無酬勞動的占有和無酬勞動與物化勞動的比率,或者按照資本主義的說法,取決於利潤和這種利潤與所用資本的比率,即壹定水平的利潤率。所以,當在另壹個前提下,生產的擴大遠遠不夠的時候,對資本主義生產的限制就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不是在需要得到滿足時停止,而是在利潤產生和實現時停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8頁)。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壹個重要表現就是單個企業的有組織生產和整個生產的非* *狀態之間的矛盾。單個資本主義企業的生產是在資本家或其代理人的統壹指揮下進行的。但是,整個社會生產基本處於無* * *狀態。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比例關系的不平衡,特別是生產和需求比例關系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私有制造成的必然結果。私有制割裂了社會生產,資本家壹意孤行。各生產部門比例的不協調是資本主義生產運動中的普遍現象,而按比例發展,則是資本主義生產運動中的個別情況。嚴重的比例失調是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之壹。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另壹個重要表現是資本主義生產能力的巨大增長和有支付能力的勞動人民的相對萎縮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即生產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或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在追逐高額利潤的驅動下,所有資本家都在拼命發展生產。加強對勞動者的剝削,結果就是對勞動者支付能力的需求滯後於整個社會生產的增長,商品賣不出去,導致生產相對過剩。這是經濟危機最根本的原因。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和沒有* * * *的生產狀態,作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具體表現,是緊密相連的。這是他們的結合。資本主義社會的再生產必然會周期性地遭到破壞,造成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註:資本主義市場需求不足的經濟危機和封建主義土地產出不足的經濟危機,從根本上說是私有制持續作用的結果。在封建社會土地產出充足的情況下(更準確地說是有足夠的土地耕種或放牧)和資本主義社會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生產資源私有制的所有者(封建社會的地主、資本社會的企業主和銀行家)傾向於擴大生產,這是由私有制的社會價值觀決定的。當土地產出最大化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時,封建社會就會發生經濟危機;當最大市場需求不能滿足資本主義擴大的生產能力時,資本社會就會發生經濟危機。此外,天災人禍會加速經濟危機的爆發,而儲蓄可以延緩經濟危機的爆發。世界歷史上的六次經濟危機1637荷蘭的郁金香熱在17世紀,郁金香是壹種非常危險的東西。早在6438+0637,郁金香還在地裏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漲了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壹朵郁金香可能是20個技術工人壹個月收入的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第壹次投機泡沫。這件事也是。

2.誰能列舉壹些歷史上的重大金融事件?六次金融危機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肆虐的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的倒閉是否預示著第七次危機將再次來襲?1637年的郁金香狂熱在17世紀的荷蘭,郁金香是壹種非常危險的東西。

1637早期,郁金香還在地裏長的時候,價格已經漲了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壹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個技術工人壹個月收入的總和。

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第壹次投機泡沫。而這壹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壹個市場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中,* * *應該扮演什麽角色?南海泡沫1720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陰影。

17世紀,英國經濟蓬勃發展。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那時候股票的流通量很小,擁有股票還是壹種特權。

正因如此,南海公司找到了暴利的商機,即與* * *進行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大眾看好股價,推動了當時的債券轉股票,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漲。1720南海公司以發行* * *股份為目的,接受投資者分期購買新股。

投資熱情很高,股票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飆升到1000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偏離人們的預期。

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欺詐和投機法,內部人士和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暴跌,南海泡沫破滅。1837恐慌1837,美國的經濟恐慌導致銀行業萎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支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壹再延期。

這種恐慌導致的經濟蕭條壹直持續到1843。恐慌的原因有很多:貴金屬從聯邦政府轉移到各州銀行分散了儲備,阻礙了集中管理;來自英國銀行的壓力;儲備分散造成的美國經濟機制不穩定等等。

1907銀行危機1907 10 10月,美國爆發銀行危機。紐約大約壹半的銀行貸款被高利息回報的信托投資公司投資於高風險的股票市場和債券作為抵押品,整個金融市場處於極度投機的狀態。首先,新聞和輿論已經開始導致大量推廣新金融概念的文章。

當時有壹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體系的缺點和需求》。從那以後,保羅成了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主要倡導者。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f)在紐約商會(new york Chamber of Commerce)宣稱:“除非我們有壹個能夠控制信貸資源的央行,否則我們將經歷壹場史無前例、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1929崩盤是華爾街歷史上最嚴峻的時刻。1987黑色星期壹1987,因為經濟預期惡化,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導致華爾街大崩盤。

這是“黑色星期壹”。標準普爾指數下跌20%,無數人陷入痛苦。

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事件?郁金香泡沫,16世紀的荷蘭是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經濟泡沫,君子蘭的瘋狂也在90年代的中國長春上演。

郁金香泡沫之後,南海的股票事件使牛頓,壹位偉大的科學家,皇家鑄幣局局長,傾家蕩產。華爾街的金融泡沫數不勝數,20世紀初最著名的交易者李·文摩爾(Lee Venmore)的三次大起大落就是明證。

本質上,泡沫都是資本的投機。當社會流動性超過實體經濟的需求,利率不足以將資金留在金融機構時,資金就會流入某壹領域尋找盈利機會,並推高該領域商品的價格,形成非常誘人的賺錢效應。

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形成“滾雪球”效應。當這種商品的價格過高,後續資金無法支撐,或者這種商品的價格預期發生逆轉時,泡沫就會破裂。就像傳遞包裹壹樣,如果沒有人拿最後壹棒,遊戲就結束了。

泡沫破滅時,資金不斷撤出,加速了價格的下跌,也加速了泡沫本身的破滅。其實泡沫是資本自發的傳銷,靠發展下線生存。壹旦沒有新鮮資金註入,沒有更多人參與,泡沫就不會持久。

4.歷史上歷次金融危機都是1。美國金融危機已經從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華爾街風暴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大,可以說是始料未及的。壹般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壹是債務危機,房屋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而引發的問題。

第二階段是流動性危機。由於債務危機,這些金融機構中的壹些金融機構無法及時擁有足夠的流動性來滿足債權人對清算的要求。

第三階段是信用危機。也就是說,人們對基於信用的金融活動產生了懷疑,導致了這樣的危機。

2.香港金融保衛戰1997香港回歸之初,亞洲金融危機爆發。1998 7月中旬至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次狙擊港元,同時在匯市、股市、期市采取行動。

他們利用金融期貨,以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賣空,導致港元利率大幅上升、恒生指數暴跌,從中牟取暴利。3.外部因素造成的金融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國際蔓延不是最近的現象。

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的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國外信貸突然停止,導致美國傑伊·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此外,10年6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壹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在110年6月差點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戴爾(William Lidderdale)領導的銀團擔保基金的幫助下。

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等拉美國家的貸款也因此大幅下降,導致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持續到1893。4.亞洲金融危機1997 6月,亞洲爆發了壹場金融危機,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非常復雜。

到1998結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6月1997到2月12;1998 1月至1998 7月;1998 7月到年底。65438到0997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很多。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可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

5.全球金融危機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又稱金融海嘯、信貸危機、華爾街海嘯,是2007年8月9日開始出現的金融危機。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投資者開始對抵押貸款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了流動性危機。

即使許多央行多次向金融市場註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許多相當大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接管。

百度百科金融危機。

5.求史上經典金融戰。美國打敗了前蘇聯的金融戰。

首先是龐大的軍費開支,包括著名的星球大戰。二是千方百計壓低國際油價,讓蘇聯承受不起。

因為蘇聯生產壹桶石油的成本比其他地區高得多。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計算,只要油價每桶下降壹美元,前蘇聯就要損失6543.8+0億美元。當時前蘇聯的外匯儲備很低,這筆救命錢對他很重要,所以是美國人瞄準的第二條路。

第三條路,就是敦促整個西方不擇手段地封鎖前蘇聯的資金、技術、投資,讓其血本無歸。第四是支持波蘭的團結工會,向其提供財政支持和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讓團結工會給波蘭制造麻煩。波蘭經濟陷入困境後,因為拿不到錢,就要向西方借錢。在這麽混亂的國家,沒有擔保誰會借錢給妳?只有蘇聯老大哥為他擔保。

蘇聯擔保了波蘭。最後,是支持阿富汗抗擊蘇聯入侵。

美國以極低的代價支持它贏得了勝利。當時美國中情局局長很自豪的告訴大家,我們只花了40億美元,就讓這個邪惡的帝國遭受了慘敗。

兩年後,它崩潰了。真慘,直接壹個數字,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上花了400億美元。80年代對日金融戰,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本開始了漫長的上漲、上漲、下跌過程,通過投機導致日元猛烈升值,造成日本經濟嚴重泡沫,隨後推出日元期貨打壓。最後重創日本經濟,至今未恢復元氣。日本獲得了整整失去的十年,或者叫帝國屢敗。這是日本第二次輸給美國,而美國整整十年的繁榮就像和日本的蹺蹺板。

這樣,美國再次確立了其在世界金融經濟中的領導地位。東南亞金融危機1997年7月以來,爆發了壹場東南亞金融危機,從泰國開始,然後迅速波及整個東南亞行業,波及全球,導致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依次暴跌,嚴重傷害了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從7月1997到6月1998才半年,東南亞。

在同壹時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下跌了30%~60%。

據估計,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下跌給東南亞家庭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6543.8+0000億美元以上。受外匯和股市暴跌影響。

這些國家和地區都經歷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這場危機首先始於泰銖的貶值。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當日,泰銖匯率暴跌20%。

像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些和泰國有著同樣經濟問題的國家很快就受到了泰銖貶值的沖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索在更大範圍內與美元兌換。當日比索貶值11.5%。

同壹天,馬來西亞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防止林吉特進壹步貶值。印尼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印尼盾從7月2日貶值14%,至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暴後,臺灣省臺市貶值,股市下跌,掀起第二波金融危機。6月65438+10月65438+7月,臺灣市場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29.5臺幣,創下近十年來新低。與之相對應的是,臺灣省股市當日下跌165.55點。新臺幣跌至30.45元,報1美元。

臺灣省股市再跌301.67點。臺灣省貨幣貶值和股市暴跌不僅加劇了東南亞的金融危機,還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跌。

10年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跌554.26點,迫使紐約證券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交易暫停制度。10年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股市分別下跌4.4%、7.6%、6.6%、6.7%、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到外部沖擊。香港恒生指數分別於2008年6月27日和6月28日下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下跌1.400點。這三大港股市場累計跌幅超過25%。

165438+10月下旬,韓國匯市和股市輪番下跌,形成了金融危機的第三波。165438+10月當月,韓元匯率持續下跌,其中165438+10月20日開盤半小時內暴跌10%,創下1139韓元兌1美元新低。到11收盤時,韓元對美元匯率已經下跌了30%,韓國股市也下跌了20%以上。

與此同時,日本的金融危機也加深了。6月165438+10月,日本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30關口,較年初貶值17.03%。從1998到1,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焦點轉移到印尼,形成了金融危機的第四波。

8月8日,印尼盾兌美元匯率暴跌26%。6月12日,在印尼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布清算。

當天,香港恒生指數暴跌773.58點,新加坡、臺灣省和日本股市分別下跌102.88點、362點和330.66點。直到2月初,東南亞金融危機惡化的趨勢才得到初步遏制。

PS:外因——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的投機行為分析。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金融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低、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索羅斯和他的手下認為這是泰國金融系統可能出現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於是先發制人下令出售泰國銀行和金融公司的股份,儲戶從泰國所有金融和證券公司大量提款。

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西方沖擊基金,正等著大量東南亞貨幣,聯合大規模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英雄”的圍攻下,泰銖壹時難以抵擋,不斷下跌。5月最低躍升至1美元兌26.70泰銖。泰國央行傾全國之力,在5月中下旬。

6.歷史上有哪些重大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危機,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的大幅下跌、金融機構的崩潰或接近崩潰或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的崩潰。

系統性金融危機是指那些影響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如耿武年(1930)引發西方大蕭條的金融危機,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中文名

金融危機

外國名字

金融危機

領域

金融領域等。

特性

幣值大幅貶值1。美國金融危機2。香港金融保衛戰3。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的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國外信貸突然停止,導致美國傑伊·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此外,5438+00年6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壹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在110年6月差點倒閉,只有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戴爾(William Lidderdale)領導的銀團擔保基金的幫助下才得以幸免,但英國幫助了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美國家。1928年春天,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抽幹了原本可以投向拉美的信貸來源,導致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蕭條。海外信貸暫停很可能會加速海外經濟衰退,進而對造成這壹切的國家產生影響。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際熱錢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Barry Eisengreen和Michael Bodo在2001年完成的壹項研究,2001年隨機選擇的壹個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比1973年大1倍。媒體留下了很多詞匯來描述這種現象:1994墨西哥危機中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俄羅斯病毒”,貨幣和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因為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賬戶和金融市場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所以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資本賬戶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的低開放度才挺過了1997的亞洲金融危機。但在今天,隨著中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雖然中國的資本賬戶仍未完全開放,但危機傳染的風險卻大大增加了。震驚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表明國際金融。4.亞洲金融危機

1997亞洲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