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遼源市政府工作報告2019(全文)(2)

遼源市政府工作報告2019(全文)(2)

二、工作安排

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市政府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四次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牢牢抓住東北振興新機遇,繼續實施投資驅動、項目驅動、創新驅動戰略,突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重點工作。 更加註重發展方式的轉變、體制機制的創新、法律思維的強化、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五大建設”和“五大發展”的協調推進,加快實現遼源轉型發展的新跨越。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約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和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節能減排確保完成省計劃。

(壹)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始終把發展牢牢抓在手上,堅持擴大總量和提高質量效益並重,努力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強化投資的關鍵作用。放大新壹輪東北振興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疊加效應,聚焦主導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裏更大支持。組織實施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200個,其中投資6543.8億元以上項目30個。著力推進邁達斯輕合金板帶箔生產、金壹循環經濟產業園、方大鍛壓生產線等項目,啟動元隆達精密模具、東升冶金大型鑄造、中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滾動實施重點企業技術改造,支持落地企業高效低成本擴張升級。擴大消費的基礎作用。啟動實施遼源商業發展規劃,加快網點布局和商圈建設,培育壹批專業化大市場。鼓勵和引導居民改善住房條件,支持農民和流動人口進城購房,切實減少二手房流通環節和交易成本。增加汽車4S店和直銷店數量,加快龍山汽貿產業園建設,進壹步活躍二手車交易。完善生活服務、休閑娛樂、旅遊、金融、土特產銷售等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推進農、超、農、食對接,加快農村快遞業發展。舉辦具有地域特色的購物節、美食節、文化節、旅遊節。提升出口的拉動作用。加強出口產品研發、品牌培育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鋁型材、鞋襪出口份額,打造省級農產品出口基地。充分利用國家外貿政策和我省海外營銷網絡,開拓建築塔吊、選礦設備、特色農產品海外市場。鼓勵企業引進高端設備和專利技術,逐步實現以進促產。發揮開發區的引擎作用。積極推進各類開發區和產業集中區升級,切實提高承載能力和投資強度,努力打造改革創新示範區、特色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試驗區。完善遼源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力爭年內晉升國家級開發區。支持縣域經濟突破。加快發展縣域產業,推進糧食、畜禽、果蔬等農牧業資源綜合開發,增強鋼鐵、水泥、裝備制造等縣域產業的支撐能力。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基礎條件好的鎮率先突破,推進重要節點鎮差異化發展,建設壹批產業強、人口多的鎮。加強經濟運行的協調。堅持分類指導、綜合施策,幫助已停產或停產企業恢復正常生產。加強產需對接和互聯互通,鼓勵地方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和政府主導的項目采購。加快推進“氣化燎原”工程,探索工業用電直供模式,有效降低水、暖、物流等生產要素成本。

(2)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聚焦可持續發展,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加快打造遼源經濟升級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精準農業。建設30個高標準糧食高產核心區。推進食用菌、安山巖蟹米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實施壹批良種研發、農機推廣和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發展精細水產養殖。加快金壹蛋品、祁鳴肉羊、向鵬肉雞等現代畜牧園區建設,新改擴建畜牧小區30個,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80%。加快無疫區建設。建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發展深加工產業。啟動產業示範帶動項目,加快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升級。依托特色資源和龍頭企業,實施壹批高附加值循環經濟項目。聚焦梅花鹿產品深度開發,大力開拓東風、東遼綠色有機大米國內市場。擴大優勢產業規模。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啟動高精鋁、汽車零部件等先進制造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百億產業集群。突出提升、延伸、精細、品牌、融合的發展方向,推動利源、邁達斯等企業集團化發展,支持東北襪業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壹批行業龍頭企業。積極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和兼並重組。大力推進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啟動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建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設計研發、市場營銷、投資咨詢、技術信息、服務外包等專業機構,支持企業利用自有土地設立自營服務業,探索建立生產性服務業總部基地。實施旅遊興市戰略,全面拓展觀光旅遊,突出發展休閑旅遊,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路虎生態休閑度假區、礦山濕地公園、紮蘭芬威民俗文化園等旅遊項目。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第三方物流等新型商業模式,拓展阿裏巴巴燎原產業帶,引導更多企業加入電子商務平臺,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高度重視企業技術創新,鼓勵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全面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組織實施30個以上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新建院士工作站1個、科技成果轉化分中心5個,新增科技企業10多家。擴大化工和針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啟動吉林省化工和蛋品加工產業中試中心建設,努力將東北襪業園區打造成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

(3)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把民營經濟作為推動轉型升級的主力軍,下大力氣完善機制、破解難題,讓創業創新活力充分湧動、持續生成。不斷擴大企業集團。積極推動創業和大眾創新,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促進民間資本投資實體經濟。實施小微企業培育計劃,做好各類園區孵化器,新增小微企業400家以上。啟動“小巨人”成長計劃,支持中小企業擴能升級,實現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四變四”的轉變。拓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領域,允許企業捆綁承接政府訂單,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全面拓寬融資渠道加強政銀企合作,鼓勵發展擔保機構,充分發揮銀行的主渠道作用。有效降低貸款各個環節的財務成本,最大限度保證企業資金鏈的安全。探索無形資產、企業信用、大訂單、現金流等新型融資方式,推進股權融資和融資租賃,鼓勵企業在“新三板”上市。努力解決就業問題。積極推進校企合作、供需對接,擴大委托培養和訂單培養,逐步解決技術工人短缺問題。采取網絡招聘、校園招聘、委托招聘等形式,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來遼源創業就業。用好積極就業扶持基金,提高崗位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引導企業在技術引進、產品研發、項目包裝和市場開拓中註入品牌元素,打造和培育壹批名牌產品和明星企業。加快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依靠大聯盟的力量做大做強。積極營造企業家成長的環境,讓恪守誠信、履行社會責任的納稅人擁有更多的榮譽感和話語權,更多的優秀企業家脫穎而出。

(四)穩步推進城市建設。堅持前瞻性設計、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理,加快建設宜居生態智慧的現代化城市。完善城市建設規劃。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城市風貌、市容市貌、城市路網、地下管網改造等專項規劃。以建設現代服務業和城市產業集群為重點,統籌推進南部新城和經濟開發區建設,加快形成城市商業副中心。堅持規劃先行,創新融資模式,有序推進首山新區和北部新城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遼長鐵路主體工程,啟動伊凱高速二期工程,做好雙基高速、泗淞電氣化鐵路建設前期工作。穩步推進東遼河、衛津河、大梨樹河防洪工程。改造50公裏二次配水管網和30公裏老舊供熱管網。實施市政“九路五帶兩園”工程,改造10車道和20條道路附屬設施。適時啟動人民大街暢通改造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好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攻堅戰,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進壹步提高城區衛生保潔標準,大力打擊非法營運,全面清理占道經營和亂放亂放,實現“拆違”“禁燒”常態化。推進城區限制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確保丹戎垃圾焚燒發電廠達標運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重點實施政府公共信息平臺、公共基礎數據更新、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應用項目,支持中天智慧城市產業發展集團、龍山科技智慧產業園建設。打破部門壟斷,* * *享有信息資源,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化模式,推進信息惠民和智慧城市建設試點轉化和示範。

(5)全力招商引資。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啟動大規模招商行動,為轉型升級提供持續動力。引進更多重大項目。開展務實精準招商,努力融入新壹輪東北振興戰略布局和吉林中部城市群建設,把招商領域拓展到“壹帶壹路”。借助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吉林民營企業銀行、國際采購商大會等載體和平臺,吸引更多戰略投資者在遼源布局產業、設立總部。重點推進與浙江中康、北京首農、寧波胡阿祥、裕國國際、中歐商業協會、上海金融發展研究中心等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力爭落地億元以上項目60個,引進外資550億元。堅持引資和引才並舉,加快遼源人才、產品和技術結構升級。加快項目簽約。完善簽約或已開工項目跟蹤落實機制,加快修正醫藥產業園、上海創意文化產業園、藍天城兒童職業體驗中心建設。建立健全合同約束機制,著力解決制約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大力推進凱旋王國創意園、中意廚櫃、遼河北岸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建設。依法清理閑置土地,積極盤活各類要素,優先滿足好項目、新項目建設需求。科學論證和篩選項目,建立優勝劣汰機制,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積極營造優越的政務、市場、法治環境,讓來自遼寧的投資者紮根、安心創業、放手發展。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