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3,21,2013,呼和浩特國家醫藥保健品交易會在內蒙古展覽館舉行。本屆廣交會吸引了來自32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2800多名醫藥企業代表。
2月21日上午8: 30,絡繹不絕的經銷商和市民進入內蒙古展覽館參加醫藥保健品交易會。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呼和浩特藥博會自舉辦15年以來,已成為我區最具影響力的新型服務品牌。
三十出頭的石先生是太原人。當他得知藥博會在呼和浩特舉行時,他於2月18到達呼和浩特,並於2月20日淩晨到達內蒙古展覽館。10左右,記者看到他在藥博會上忙碌。史先生告訴記者,他正在尋找可以代理的藥品,咨詢了很多廠家和經銷商。相信會有他喜歡的公司。在藥交會上,記者看到來自長春的吉林東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糖人正忙著接待感興趣的商家。糖人介紹,她的公司參加呼和浩特藥博會已經七八年了。這幾年,她和同事每年都來呼和浩特。她認為呼和浩特發展得相當快,這裏有很多商機。河北邢臺壹家醫藥公司的吳先生是第壹次參加呼和浩特的藥交會。目前,他們正在尋找代理商。吳先生說,藥交會的顧客很多,比他預想的要多得多。明年,他將參加呼和浩特的藥品交易會。
本次藥博會取消了開幕式剪彩儀式,豐富了服務內容。工作人員介紹,根據相關規定,呼和浩特藥交會取消了已經舉辦了14年的剪彩儀式,會場布局也進行了精簡。另據了解,應全國廠家和經銷商要求,從2014開始,呼和浩特藥交會改期至正月二十。
醫藥產業具有獨特的發展基礎優勢。因為她憑借壹些只有內蒙古才有的獨特地理環境的中蒙藥材,以及目前在呼和浩特從事醫藥保健品營銷的30多萬人(占全國醫藥保健品營銷人員總數的80%)等壹系列基礎優勢。
2006年7月26日,壹年兩次的“中國呼和浩特國家醫藥保健品交易會”在內蒙古展覽館舉行。今年的藥交會比往屆規模更大,也更受歡迎。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的3000多名廠商代表前來參會,客流量約20萬人。預計成交額可達8-9億元,後續成交額在90億元左右。作為中國醫藥保健品領域的壹次盛會,本屆藥博會本著將呼和浩特打造成中國“藥展之都”的理念,突出了“中國藥展第壹城”的理念。如何把呼和浩特打造成中國的“藥都”,是呼和浩特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把中國建設成為“藥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繁榮、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為目標,努力使呼和浩特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呼和浩特藥博會創始人曾壹語道破呼和浩特藥博會的真實情況,那就是“我還年輕,但我是恐龍”。
呼和浩特市的決策者說:“制定產業政策,說明我們鼓勵和限制什麽,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完善產業鏈,提高產品檔次和技術含量,進而培育產業優勢和競爭力。當然,另壹個主要任務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從而激活傳統產業,使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獲得新生。”
毫無疑問,呼和浩特作為僅次於國藥集團的第二大藥博會和全國最大的保健品博覽會,不僅有力拉動了呼和浩特市相關產業的經濟,也為內蒙古走向全國、提升形象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建立“中國第壹醫藥會展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藥博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目共睹。但是,透過它的表面現象,我們會看到什麽?
以前呼和浩特雖然是保健品大腕雲集的地方,但過去壹些龍頭企業的主要目的是和朋友聚會,而不是關註藥交會。如今,隨著呼和浩特藥博會的不斷發展,壹些龍頭企業老板的想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不關註藥博會,到主動到呼和浩特親自觀展。
這正是江西省樟樹市副市長陳升所說的話。雖然樟樹市自清代以來就是中國的醫藥藥材集散地,有“藥無靈驗,藥不統壹”之說,但可以說是不能和現在呼和浩特的藥展相比的。正是因為看中了藥交會背後的經濟效益,他們特意從江西趕到呼和浩特參加第27屆藥交會,準備從中獲取合作夥伴。
呼和浩特藥交會誕生於“草根”,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今天,呼和浩特藥博會的舉辦已經成為呼和浩特商界的驕傲,也是中國商界驚嘆的奇跡。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那麽呼和浩特要想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藥展之都,如何才能保持領先地位,立於不敗之地呢?
呼和浩特的決策者認為,雖然呼和浩特的醫藥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基礎優勢,但藥博會的起源也源於呼和浩特30萬醫藥保健品銷售大軍的崛起。但要想進壹步穩固呼和浩特藥博會和行業的領先地位,積極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正因如此,呼和浩特市的決策者們試圖用“取大取小,以點帶面”的經營策略和“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將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大的市場份額來穩固自己的行業地位。經過6年的發展,這支營銷力量已經遍布全國,他們可以在兩周內把新品賣到全國各地,並且可以細化到縣級市場。
如今,無論妳在哪個城市,只要留意壹下當地的藥店和廣告,就會發現壹個驚人的現象:幾乎所有的醫藥保健品經銷商都是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所以業內廣為流傳壹句話:“找到呼和浩特人,就等於打開了全國市場;參加呼和浩特藥博會,相當於掌握了保健品市場的晴雨表。”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形成蒙藥保健品和生物制藥兩大醫藥支柱,生物制藥基地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托縣托電工業園。依托充足的電力,托電產業園先後引進了優諾康中潤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華盟金河集團、金達威制藥有限公司等大型生物制藥企業。這裏生產的青黴素占世界總產量的1/3,金黴素占世界總產量的70%,是中國最大的生物制藥基地。這是呼和浩特積極打造中國“藥展之都”形象的關鍵。
事實上,為了把呼和浩特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藥展之都”,從2000年開始,呼和浩特市委、政府就根據國家規定,確定了“藥展之都”、“中國牛奶之都”、“北方電器之都”等壹系列主導產業:中國醫藥產業要走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之路,緊扣呼和浩特市場形勢,通過各種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布局優化,改變過去分散的產業布局,著力培育產業集群。
如今,呼和浩特已成為全國藥交會行業第壹固定城市,年度場次第壹,年度客流量第壹,年度藥品成交額第壹。這充分證明了呼和浩特將中國打造為“藥展之都”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