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與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無關。
第二,收入的分類
(1)收入按企業日常活動性質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轉讓資產使用權收入。
(2)收入按企業的主次業務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1.主營業務收入
不同行業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包含的內容不同。如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銷售商品、自制半成品、更換產品和修理產品、提供工業勞務等收入。商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銷售商品實現的收入;咨詢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提供咨詢服務的收入;安裝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提供安裝服務的收入。
企業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通過“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核算,為取得主營業務收入而發生的相關成本通過“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核算。
2.其他業務收入
不同行業企業的其他業務收入包含的內容不同。例如,工業企業的其他業務收入主要包括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貨物或固定資產、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進行股權投資(取得現金股利)或債權投資(取得利息)以及提供非工業勞務等收入。
原材料銷售收入、包裝租賃收入、固定資產租賃收入、無形資產使用費收入等。企業實現的通過“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核算,企業從股權投資或債權投資取得的現金股利收入和利息收入通過“投資收益”科目核算。用“其他業務收入”核算的其他業務收入,應當用“其他業務成本”核算。
3.收入的確認
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才能確認:
(壹)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方。
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方,即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同時轉移。
判斷企業是否已將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方,應關註交易的實質,結合所有權憑證的轉移進行判斷。如果任何與商品所有權有關的損失都不由賣方承擔,任何與商品所有權有關的經濟利益都不歸賣方所有,就意味著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了買方。
1.壹般情況下,商品所有權的壹切風險和報酬,在商品所有權憑證轉移、實物交付後,如大部分商品的零售、商品的預銷售等,才轉移。對於貨物的零售交易,賣方將貨物交付給買方,同時收到買方的付款。本次交付後,買方壹般不能退貨,所售商品產生的任何損失不再由賣方承擔,所售商品帶來的經濟利益也不再歸賣方所有。因此,可以認為已售商品所有權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給買方。
2.在某些情況下,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會在商品所有權憑證轉移但實物未交付的情況下轉移,企業只保留商品所有權的次要風險和報酬,如以付款和交付方式銷售商品。
3.有時,貨物已經交付但貨物的所有權憑證並未轉移,貨物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並未隨之轉移,如通過支付手續費的方式委托托運貨物。
實際工作中有幾種特殊情況,關於貨物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轉移:
1.企業的貨物已經售出,增值稅發票已經開具,銷售金額已經收到,貨物已經發出。但對方驗貨驗收時發現質量不合格,不符合合同要求,要求價格優惠,否則要求退貨。但企業認為貨物合格,不同意在價格上打折。此時企業無法確認收入,因為壹旦雙方協商不成,很有可能退貨。
2.零售商業企業,根據以往經驗,回報率為1%。如果企業銷售的產品是電視機,當天銷售100臺。此時企業應按照65,438+000套確認收入,因為99%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剩下的65,438+0%並不妨礙商品收入的確認。這臺電視機退了,企業又跟著退了。
3.企業已銷售商品65,438+000套(該批商品為新產品),並承諾如果買方不滿意可以無條件退貨,銷售款已經收到,商品已經發出,但此時企業無法確認收入,因為企業無法預測退貨的可能性,商品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尚未轉移。企業只有在回報期到期時才能確認收入。
(B)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有效控制已售商品。
壹般情況下,企業銷售商品後,不再保留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繼續管理權,不再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已轉移給購貨方,通常應在商品發出時確認收入。如果企業在銷售後保留了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繼續管理權,或者能夠繼續有效控制,則意味著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沒有轉移,銷售交易不能成立,不應確認收入,如售後租回。
(三)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在銷售商品的交易中,與交易有關的經濟利益主要表現在銷售商品的價格上。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意味著收回已售商品價款的可能性大於不收回的可能性,即收回已售商品價款的可能性超過50%。企業銷售商品時,如果預計銷售價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確認收入的其他條件已經滿足,也不應當確認收入。
在確定收回已售商品價格的可能性時,企業應當分析以往與買方接觸的直接經驗、政府相關政策以及從其他方獲得的信息等因素。企業銷售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協議的要求,發票票據已交付給買方,買方承諾付款,通常表明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企業確定銷售商品收入符合確認條件並確認壹項應收債權,且該債權因買方未來現金流困難而無法收回的,不應調整原會計處理,而應對該債權計提壞賬準備並確認壞賬損失。如果企業根據以往與買方接觸的直接經驗判斷買方信譽差,或者在銷售時得知買方在另壹筆交易中發生巨額虧損,資金周轉非常困難,或者不確定進口企業所在國政府是否允許匯款等。,可能存在與銷售商品相關的經濟利益不能流入企業的情況,不應確認收入。
(4)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意味著收入的金額能夠合理地估計。收入金額能否合理估計是收入確認的基本前提。收入金額不能合理估計的,不能確認收入。企業銷售商品時,通常確定商品的銷售價格。但是,由於商品銷售過程中壹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商品的銷售價格也可能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在新的商品銷售價格確定之前,不應確認商品銷售收入。
(5)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相關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根據收支匹配原則,與同壹銷售相關的收入和費用應當在同壹會計期間確認,即企業應當在確認收入的同時或者在同壹會計期間結轉相關費用。因此,如果成本不能可靠地計量,就不能確認相關的收入。
已經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相關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即與銷售商品相關的已經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成本能夠合理地估計。通常情況下,與銷售商品相關的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成本是可以合理估計的,如存貨成本、商品運輸成本等。存貨是企業生產的,生產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如果是外包,采購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有時,與銷售商品相關的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成本無法合理估計。此時,企業不應確認收入。如果已經收到價款,則應將收到的價款確認為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