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誌存高遠”的原文和譯文。

“誌存高遠”的原文和譯文。

原文:

戒律與侄子之書

諸葛亮[漢朝]

夫誌要高遠,崇聖賢,棄情欲而滯,使凡夫之誌得以展露,得以感受;忍屈伸,去細件,廣泛提問,除了太小氣。雖有久留,何苦害美,何苦受之?意誌不堅強,意圖不寬厚,就會庸俗不堪,默默的捆綁在感情上,永遠的蜷縮在世俗中,必然會不雅!

…… …… …… …… …… …… …… ……

翻譯:

壹個人要樹立崇高的理想,敬仰聖賢,控制情欲,擺脫停滯在胸中的庸俗思想,讓那種近乎聖賢的崇高誌向在妳身上清晰地體現出來,妳的心才會震動,才會得到訊息。要能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情況的考驗,擺脫瑣事和感情糾葛,廣泛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做到這壹點後,即使有可能在事業上暫時止步,也不會損害我的高貴品位,又何必擔心事業不會成功呢!如果誌向不堅定,思想境界不開放,沈迷於世俗,碌碌無為,必然會陷入庸俗的社會,成為壹個沒有文化,沒有出息的人。

…… …… …… …… …… …… …… ……

註意事項:

保存:擁有,擁有。

停滯:頭腦被限制在壹定範圍內;黏糊糊的。

共同誌向:接近或類似於先賢的誌向。

揭秘:高舉之道。

悲傷:真誠的眼神。

好:瑣碎的分心。

怨恨:怨恨和羞恥。

停留很久:停留,停留。

經濟:成功,實現。

強毅:堅強果斷。

逃跑:逃跑或躲藏。

骯臟:比喻地位低下。

…… …… …… …… …… …… …… ……

贊賞:

如果說《誡》強調“修身學”的重要性,那麽這本《侄兒誡》則闡述了“立誌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開頭,諸葛亮在開頭就明確指出“夫之誌氣要高”,即男子漢要有遠大誌向。毫無疑問,有遠大誌向是壹個人成功的前提。然而,怎樣才能“誌存高遠”呢?諸葛亮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誌”。

首先,“慕賢賢,永不色欲,棄停滯,使少數野心得以顯露和感受。”

這幾句話解釋了如何“立誌”:慕賢賢的意思是以古聖先賢為榜樣,向他們看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可以讓人努力,壞的榜樣可以把人拖入深淵。孔子也說:“見聖人思齊,不可自省。”。樹立壹個好的榜樣,會不斷地給壹個人註入正能量。顧名思義,“戒淫”就是戒淫。親情可以指愛情,友情或者親情。考慮到作者信中的對象——侄兒龐煥剛剛年輕,這裏的“情”應該是指愛情或者男女之欲。所以“戒淫”應該理解為不放縱情欲。弗朗西斯·培根在《論愛情》中說:“古往今來,偉人、奇才很少沈湎於愛情而不能自拔。”,並表示“對愛情的過度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這和“絕對色欲”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棄滯”,就是人活著,總會被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擾,而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或煩惱,往往能消磨壹個人的意誌。所以要“誌存高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人生的境界才會得到提升,跳出這個狹小的圈子,自然就“棄滯”了。做到以上三點,自然,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即使身處逆境,崇高的誌向也能“顯露出來,感受到”。

其次,“隱忍屈伸,去細成塊,廣泛提問,除了小氣。雖有久留,何以害美,何以苦之?”

有了上面的決心方法,那麽下面就是實現誌向(理想)的措施:做到“耐心、細致、廣而不漏、小氣。”就是要靈活變通,就事論事,拋開無關的雜念,認真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虛心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做到心胸開闊,思想開放。壹個誌存高遠,胸懷寬廣的人,是不會計較壹時得失的,所以即使暫時得不到提拔,才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也不會妨礙他實現自己的理想。

最後,作者從反面進行了論述。

“意誌不堅強,意圖不寬厚,就會庸俗而停滯,默默與感情捆綁,必然庸俗!”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遠大的誌向、高昂的鬥誌和堅強的意誌,那麽這樣的人生只能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被兒女親情所束縛,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盡壹生!

諸葛亮的這篇文章只有80多字,卻有很深的內涵。作為青年,我們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且要有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具體可行的措施以及克服困難、排除幹擾的毅力。否則,理想就可能變成空想,甚至不自覺地把自己降低到平庸和庸俗的地步。諸葛亮的這封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壹個人雄心勃勃,意誌堅定,再加上縝密的思考,然後付諸行動,他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功。相反,它註定會失敗。曾國藩還在家書中教導弟弟們要“有誌氣、有見識、有恒心”。堅決不下流;有了知識,就知道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不敢以壹而自足;如果有恒心,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這些不同凡響的人的觀點,在書中濃縮了他們的人生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

…… …… …… …… …… …… …… ……

關於作者:

諸葛亮(181-234),徐州楊度(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時期宰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他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求對武侯的忠誠。東晉政權特別追封他為吳興王。諸葛亮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代表散文作品有《壹個老師的守望》《戒律書》。他曾經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籠等,並將弩進行了改造,稱為諸葛連弩,可以壹弩命中所有目標。234年卒於五丈原(今寶雞岐山)。諸葛亮在後世備受推崇,成為忠臣的典範,智慧的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都有武侯祠,杜甫寫蜀相贊美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