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院成立於1989,是雲南大學第壹所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的學校。其主要前身雲南大學經濟系成立於1923,是中國高校最早的經濟系之壹。原來屬於經濟學院的管理系和統計系後來從學院分離出來,和其他系壹起組成了旅遊與工商管理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
辦學指導思想
★辦學理念:教不是教,學是創造。
以人為本,質量第壹
★辦學宗旨:做人才棟梁,助力國家富強。
★辦學理念:以高素質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建設和諧優質的品牌學院為目標,註重“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統壹,走“學術興院、人才立院、管理強院”之路。
★目標定位:努力把經濟學院打造成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在西部同類院校領先、在東南亞南亞地區享有較高聲譽的研究教學型學院,成為我國西部培養高層次經濟人才的重要基地。
主題系統
領帶
本科專業
評論
依靠學位點
經濟系
經濟學
省級重點專業
省院合作產業經濟重點學科。
人口、資源和環境經濟學博士項目
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
理論經濟學碩士學位。
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
對外貿易部
國際經濟與貿易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
省屬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合作重點專業
國際商業
會計系
會計學
財政稅務司
金融
金融學是省、高校合作的重點學科
省級重點專業
保險
2007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學位點
1.政治經濟學
2.經濟思想史
3.經濟史
4.西方經濟學
5.國際貿易
6.區域經濟學
7.金融
8.金融
9.統計數字
10.數量經濟學
11.國防經濟
12
13.農業經濟管理
博士學位點及招生方向:
政治經濟學
1.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
2.開放經濟理論與政策
3.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
4.開放條件下的宏觀金融
除了上述每年按計劃招生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外,所有碩士點每年都招收在職研究生和研究生課程,還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舉辦各種培訓班,與成人教育學院合作招收各專業的本科生和專科生。
學院的系、所、中心和教研室的結構
領帶
教研室
研究所
經濟系
理論經濟教研室
★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財富咨詢服務中心
★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所
★投資與保險研究所
★應用經濟與政策研究所
★開放經濟研究所
★東盟經濟中心
★科學計算與經濟研究所
應用經濟學教研室
對外經濟貿易司
國際貿易教研室
國際商務教研室
英語教研室
會計系
會計教研室
計算機教研室
財政稅務司
金融教研室
保險教研室
教師
經濟學院擁有壹支敬業務實、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截至2006年底,共有在職教師85人,兼職教師4人,其中專任教師72人,助教13人,退休教師28人。各專業形成了數量合理、素質良好的教師隊伍。
全職教師總數
教師結構
人數
比例
72人
標題結構
教授和副教授
37
51.4%
講師、助教
35
48.6%
教育背景結構
醫生
15
20.8%
掌握
四十四
61.1%
年齡分布
55歲以上
2
2.8%
35~55歲
35
48.6%
35歲以下
35
48.6%
教育相關結構
在校外獲得學位的教師
29
40.3%
擁有學校學位的教師
43
59.7%
博士生導師11人,占專任教師的15.3%;9名教師在國外獲得博士、碩士學位,占12.5%;訪問國外學者壹年以上的教師有22人,占30.6%;8名教師入選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後備人才;2人入選雲南大學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人入選雲南大學學術創新團隊骨幹;20多位國內外客座教授和外聘專家。
科學研究
近年來,經濟學院大力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堅持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壹體”,出臺了壹系列科研鼓勵措施,鼓勵和組織教師積極申報各類科研課題,積極主辦和參加各類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極大地提升了雲南大學經濟學院的學術地位。
★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截至2006年6月,11)。
工作
專題論文
14部門
翻譯
5個部門
論文
156篇文章
項目
國家壹級
項目12
省級
32項
水平主題
項目31
國際合作項目
2項
教科書
11部門
這些成果已被政府和企業采用。這些研究成果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顯著。
★具有壹定優勢和特色的研究領域
▲傳統優勢地區
經濟思想史,統計學:第壹批碩士學位點在1986;
雲南地方經濟發展研究。
▲學術優勢的提升和拓展。
2000年實現經濟學博士學位突破,2006年獲得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學位;獲得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點,實現碩士學位點全覆蓋;在國家權威出版社和期刊上發表和出版的成果大幅增加;經濟思想史和西方經濟學流派的研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學術界的好評;豐富的科研成果為雲南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和政策指導;發揮區域優勢,在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績;2005-2006年科研獲獎情況為:省社科壹等獎2項,1二等獎,雲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中國國際貿易協會論文寫作三等獎2項,優秀獎1。
教育改革
通過雲南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建設,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投入資金支持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以部分課程為試點,探索課程改革之路。
教學合作
加強國內外合作,提高師資水平,與歐美、東南亞及國內多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互派教師進修。近年來,經濟學院開始招收海外研究生和本科生。目前招收臺灣省博士生、越南碩士生、東南亞國家本科生,接待日本等國訪問學者。積極開展省內、高校之間的合作。截至2006年底,學院擁有省、校合作重點學科3個,* * *主持省、校合作研究項目8個。
增加教學投入
為了彌補教學經費的不足,學院在教學方面投入了自有資金,主要用於學院資料室的建設、教學輔助設備的購置、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的支持。截至2006年底,學院已資助(部分)10名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
學院有壹個130平方米的資料室。學院購買了互聯網建設專用域名(www.ynueco.net),現有紙質和電子書刊7840種。其中外文資料1200種。
教學管理
學院長期實行院長負責本科教學的制度;我們壹直重視教學各環節的全面質量控制,堅持新生入學質量、教師質量、課程質量、畢業生質量四大質量把關。召開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學工作會議,研究解決本科教學問題;制定了壹系列健全的教學管理制度,如《經濟學院各系教學管理職責(工作規定)》;教學檔案統壹存放在教學檔案室,管理規範;設立了經濟學院教學意見反饋箱。教學管理團隊經驗豐富,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專業性強。
專業建設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省級試點:國際經濟與貿易
★省重點專業:經濟金融。
★省屬高校合作重點學科: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產業經濟學。
學院各專業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制定教學計劃,體現了學院的培養目標,德智體全面發展,加強了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各專業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並根據新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專業建設主動適應學科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課程建設
★搭建經管類通識教育課程平臺:政治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實現經管類學生相互選擇。
★雲南精品課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雙語課程:5個獎項
★多媒體課件:14獎項。
★教材:國家規劃教材1本,省級獲獎教材3本,教育部“十壹五”規劃自編教材11本。
實踐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有14實習基地。
★經濟管理綜合實驗室建成。
★豐富多彩的講座、論壇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東陸經濟論壇、楊浦經濟論壇、電商吳江堂、經濟學博士沙龍等。
教學改革與建設成效
★就業率高,就業質量高:2003年94.79%,2004年89.82%,2005年91.27%,2006年89.52%(截止165438+10月20日);就業質量高;用人單位評價很高。
★體育成績達到99%以上,體育活動豐富多彩。2006年雲南省大學生運動會,經濟學院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
★學生積極參加科技競賽,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獎勵15項,省級獎勵76項。
★英語累計通過率四級94.87%,六級97.44%。
★近三年來,學生的科研實踐成果獲得省級獎勵4項。
★良好的社會影響:雲南大學經濟學院“成為雲南省乃至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經濟研究》雜誌);記者評價雲南大學經濟學院“優美的教學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良好的教學質量,加上繁榮的社會需求和“本科、研究生、博士壹體化”、文理交叉、經管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各級各類人才的蓬勃成長提供了保障”(雲南政協報(65438+2005年10月22日);每年都有壹批優秀的畢業生被國內知名大學錄取深造。在歐美國家經常可以看到經濟學院的畢業生。央視《東方時空》欄目對經濟學院的學生工作做了專題報道。
大學優勢
★“三高三低”:第壹誌願錄取率和錄取分數線高,外語通過率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高;輟學率低,違規率低,沒有學位的學生比例低。
學生來源
年
最高分
最低點
省級錄取分數線
2005
618
549
520
2006
641
579
550
★建立了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公共教學平臺和本科、研究生、博士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良好的教學質量和豐富的社會需求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堅持改革,勇於創新,增強了發展動力。
★敬業務實,高素質的師資和良好的軟硬件條件為加速發展提供了保障。
學院特色
立足邊疆,服務雲南,積極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突出毗鄰東南亞、南亞的區位特色的國際化發展方向。
努力方向
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強化學院的特色:
★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國際化進程;
發揮學科優勢,提升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為西部開發開放建言獻策,積極服務地方經濟。
★在雲南省有關部門和雲南大學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爭取獲得理論經濟學壹級學科授權。
天時、地利、人和等於成功。
經濟學院大樓位於雲南大學東麓原銀杏路東側,是雲南大學東麓原的黃金地段。優美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設施、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優良的教學質量,加上繁榮的社會需求和“本科-研究生-博士”壹體化、文理交叉、經管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為各級各類人才的蓬勃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保障。這裏是妳事業成功的起點,在這裏妳不僅會學到如何謀生,如何做人,還會磨練妳的競爭技能,增強妳的強國能力,從而完成妳報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