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廣州番禺大橋介紹?

廣州番禺大橋介紹?

廣州番禺大橋是壹座橫跨珠江連接廣州市區和番禺區上幹道的特大橋,位於洛溪大橋下遊3.9公裏處。由於番禺區、佛山市順德區、中山市、江門市、珠海市之間的交通日益增加,番禺大橋的建成將有效緩解洛溪大橋的交通壓力。

結構形式和建築設計特點

番禺大橋作為廣東省重點公路項目,是廣東省公路勘測規劃設計院承建的重點工程。主要設計師是梁立農和馬春生。設計分三個階段:8月1993至5月1994,為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6月1994至6月1994為初步設計階段;1995 65438+10月至1996 65438+10月為施工圖設計階段。

番禺大橋設計條件:主橋跨越珠江,江面寬約460m,流速在0.9m/s-1.0m/s之間,平均潮差約2.32m,通航水位平均水深9.1m,橋址區1/100 20m高度設計基本風速44.6。最低溫度-0.4℃;年平均氣溫265438±0.8℃,年平均相對濕度78% ~ 83%。

主要技術標準:主線型標準:平原丘陵壹級公路;設計速度為100km/h;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拖車-120;橋面寬度:主橋37.7m,引橋2×18.5 m,雙向8車道;通航標準:凈寬180m,凈高34m;防撞標準:主航道考慮7000噸級船舶;地震基本分辨率:7度。

總體設計:主線起於番禺迎賓路,依次穿越三條香水巷和珠江,向北直行華南快速路,在起點和沙溪迎賓大道各建壹座立交。主橋161m+380m+1m三跨連續雙塔空間雙索面浮動體系超寬斜拉橋,每邊跨設置壹個輔助墩,邊跨分為702m+91m,以提高全橋剛度和結構的力學性能。

引橋為變高度連續箱梁橋、等高曲線部分預應力連續箱梁橋、部分預應力連續板梁橋、部分預應力簡支T梁橋、連續剛構-連續梁組合橋。路線全長4.875公裏,其中橋梁長3458.2米..

主橋結構設計:

主墩基礎:每個主墩采用183.0m鉆孔灌註樁基礎,按嵌巖樁設計。承臺厚5.5m,分三層澆築,每層厚1.5m-2.0m。河中主墩在承臺頂部設置3m寬的懸掛式防撞托盤。

主塔:主塔采用菱形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塔高140.3m,下塔柱傾角1: 3.84,中塔柱傾角1: 3,空心薄壁截面,下塔柱橫向尺寸4m-5m,縱向尺寸7m-9m,臂厚1m;;中塔柱等截面,橫向尺寸4 m,縱向尺寸7m,臂厚0.8-1m,橫梁高7m,寬6.5m,臂厚0.8m,橫梁內設置預應力,塔冠外尺寸7×7m,臂厚0.7m-1.5m,為單箱雙室截面,設置水平環向預應力

主梁:主梁采用邊梁開口段,為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梁高2.2米,梁寬37.7米,邊肋底部由跨中2米變為塔中心2.6米,橋面28厘米,橫梁6米。34cm厚的主梁采用支架現澆,其余采用吊籃懸掛。

斜拉索:斜拉索采用雙索面空間布置。全橋共有244根斜拉索。塔上標準索距為1.3m,梁上標準索距為6m。斜拉索由φ 7鍍鋅高強度鋼絲制成,鋼絲數量從1、21到367根不等。外面熱擠壓兩層PE防護材料,內黑外白,主梁斜拉索錨固。

副墩和邊墩:副墩和邊墩采用空心薄壁截面,外形尺寸為3m×3.5m,副墩與主梁之間布置豎向拉索,形成拉壓支座。

主橋結構分析和施工控制:結構分析包括平面和空間靜力分析、施工分析、穩定性分析、局部應力分析和動力分析。施工控制采用索力、標高、內力三控原則,每根斜拉索施工時張拉壹次(同壹施工階段的調整視為壹次張拉),少數拉索根據測試結果合攏後微調壹次。

番禺大橋的設計特點:除了橋面寬度為37.7米,在國內同類橋梁中排名第壹,在世界同類橋梁中排名第二,在跨度超過200米的同類橋梁中排名第壹外,番禺大橋還解決了超寬邊梁斜拉橋設計計算中的壹系列理論問題,如邊肋在施工和使用中的扭轉作用,薄橫隔梁的壓、彎、扭、剪穩定性,梁超等。

1: 3.84的大傾角塔柱和1: 3的大傾角塔柱是目前斜拉橋塔柱中傾角最大的,有利於減小基礎寬度和塔身工程數量,使塔身和空間曲面索更具空間層次感和立體感,但也增加了設計難度。他們確定了合理的塔柱設計內力和施工方案,分析計算了拉桿和撐桿的位置、預拉力和預頂力,並進行了相關節點的有限元分析,對主塔四節進行了施工應力跟蹤測試,解決了大傾角塔柱的設計和施工控制難題。

在國內首次在大跨度超寬邊梁上采用空間雙索面懸掛系統,大大提高了其截面的抗扭剛度和大風地區邊梁截面的抗風能力。

在超寬斜拉橋上利用邊梁的橫截面,使主要受壓面積和質量集中在斜拉索彈性支撐的兩側肋上,不僅有助於承受斜拉索的水平分力,而且大大降低了橫梁的恒載,節約了成本。同時,邊梁截面采用纜索掛籃對施工極為有利。

塔頂斜拉索錨固段首次采用大噸位異型預應力錨群體系並通過試驗,有利於預應力的布置和簡化施工。

部分預應力技術的大量使用,不僅節約了材料,而且提高了結構的延性,有利於抗震和節約成本。

平面和空間程序用於分析結構。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壹次張拉技術、調索伸長量和高差模控制斜拉橋減小溫度的影響,是成功的。目前已經完成的斜拉橋是平穩的,沒有控制問題。

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編制了大量的自動化設計程序,提高了復雜空間雙索面斜拉橋的設計精度和效率,優化了結構設計,主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前提下,努力探索橋梁藝術與環境的和諧統壹設計,力爭番禺大橋線形簡潔流暢、布局合理、體量比例均衡、造型新穎多樣、生動形象。

更多建築行業獨家資訊,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