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溪市在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開展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目前,城鄉壹體化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覆蓋面迅速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網絡不斷完善。但是,與構建統籌城鄉、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保障需求的社會保障體系相比,還存在壹些困難和問題:
(1)體制問題。在制度創新方面,表現為勞動保障制度不完善,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就業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仍處於發展階段,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就業援助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有待進壹步建立和完善;部分企業用工制度不規範;勞動者整體技能低下;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人才引進和引進相對滯後。
(2)體制問題。在制度優化方面,表現為:管理體制不順,部門職能重疊;社會保險費征收制度不具體;管理服務體系與發展不匹配。由於社會保障體系覆蓋的人口不斷向農村延伸,基礎設施薄弱,人員配備不足,能力建設相對滯後。以我市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部門為例,其中公務員22人,占總職位數的25%;從業人員30多人,占比30%左右,導致社保經辦機構超負荷運轉。
(3)機制層面的問題。在機制梳理方面,體現為:社會保險擴面阻力大,參保率低;基金長期結余,保值增值壓力大;勞動監察舉報案件和勞動爭議案件逐漸增多,監察執法威懾力不大;拖欠企業債務清理難度逐漸加大;發展人力資源市場、提高社會保險統籌水平、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充實勞動保障隊伍等基礎管理工作有待進壹步加強。
三。對策和建議
(1)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壹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政策性強、覆蓋面廣、工作量大。為了更有效地推進工作,建議成立由分管社會民生保障的市(縣)市長任組長的社會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具體事務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發展改革、財政、民政、教育、衛生、編制、國土、建設等部門配合,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協調解決問題。大力推行目標責任制,將社會保險征繳納入鄉鎮工作考核範圍;建立社會保險欠費企業檔案,簽訂繳費協議;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強制執行支付協議;加強審核,對出口退稅欠費企業建議財政直接從退稅款轉入養老基金賬戶,對其他類型欠費企業不提供相應扶持政策;工商部門將企業參加社會保險與年檢掛鉤;質檢、工商、建設、稅務、勞動保障相互掛鉤,將企業參加社會保險情況作為評定企業信用等級的條件;對於拖欠社會保險的企業,國土部門通過整合力量,控制用地指標,大力推進社保工作順利進行。
(2)完善制度,協調發展。壹是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將破產改制集體企業職工、失業人員、無就業能力的城鎮居民和農民市民化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研究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將農民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切實做好未參保超齡被征地農民和城鎮用人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土地流轉轉化為社會保障的新機制;二是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積極開展以新建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的醫療保險擴面工作,將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納入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加強醫保管理服務,完善醫保藥品和診療項目管理,控制醫療費用;進壹步深化城鎮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積極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擴大補償種類,提高治療報銷標準;第三,積極推進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建設。規範工傷醫療服務,加強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積極推進工傷醫療協議管理,進壹步加強建築、化工、危險品等高風險行業工傷保險執法,加快機關事業單位生育保險制度建設;第四,逐步完善貧困群體社會救助體系。圍繞重災致孤、殘、重病、貧困人口和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建立以災害救助、社會救助、社會互助為核心的救助體系;第五,逐步建立城鄉統壹的就業制度。建立健全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嚴格落實《關於鼓勵和支持桂葉周邊地區就業創業的意見》;全力打造桂葉周邊創業基地、席勒農業現代化科技示範園、塘灣創業示範街;創新培訓方式,創建培訓基地,實施培訓計劃。
(3)優化系統,均衡發展。第壹,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緊密結合征繳和宣傳工作,切實拓寬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加強監管,確保基金安全運行;積極推進社保“壹卡通”,使社保卡與金融功能有機統壹,實現“壹卡在手,記錄生活,服務生活,便利生活”;結合當前公立醫院改革,積極推行醫療費用單病種結算和醫療保險費用總額控制措施,落實《貴溪市醫療保險購買管理試行辦法》;二是逐步建立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繼續完善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明確職能(就業服務、創業服務、社會保障服務);建立健全村級勞動保障協管員制度,組織管理農民進城就業的職業指導、培訓、維權和跟蹤服務;大力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基金,探索養老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機制;進壹步完善農民工養老保險、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銜接;建立農民工服務中心,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創建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互聯互動體系,部門間互聯互通的信息平臺和資金交換平臺;繼續配合地方人民法院做好仲裁與審判的銜接工作,提高糾紛處理效率;積極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用工備案制度,完善勞動用工制度,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三是穩步推進各項配套改革。深化戶籍改革,打破城鄉人口流動障礙,探索制定《貴溪市農村人口居住改革方案》,以實現“農民居住”;建立和完善城鄉統壹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公平競爭和用人機制;深化和完善征地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安置補償標準,消除城鄉居民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差距。
(4)完善機制,和諧發展。壹是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保障機制。加大政府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以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為重點;改革完善社會保險費征繳制度,加大社會保險費征繳力度,倒逼企事業單位為職工“買保險”;建立穩定的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機制;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抵押、流轉擔保、換房幫扶機制;紮實開展“關愛愛心善舉”慈善捐贈活動,發揮福彩和愛心人士的實力和優勢,吸納更多捐贈資金,培育更廣泛的社保資金來源;二是不斷完善弱勢群體社會救助機制。完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加強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完善教育資助體系,適當提高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繼續落實確保經濟困難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制度,以及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強化就業援助體系,開展多層次就業功能培訓;實施營業稅減免,擴大小額擔保貸款,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援助機構。為城鄉困難居民、優撫對象、殘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和刑事辯護等法律援助;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配套機制。規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運行,加大保障政策制度的宣傳和落實力度,加強對企業支付工資、簽訂合同和繳納社保的監管,及時糾正損害職工利益的違法行為;繼續抓好“雙擁”建設,全面落實優待政策;整合現有的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服務機構,通過整合資源、人才和資金,形成以國有社會保障服務機構為模式,其他各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保障服務機構為骨幹,社區服務為支撐,家庭服務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真正實現我市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協調推進、和諧發展, 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持續繁榮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