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動物生物技術論文

動物生物技術論文

動物生物技術是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的,涉及各種各樣的實驗動物、生化試劑、儀器設備。這是壹門強調實驗技術和技能的學科。我整理了動物生物技術的論文,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

動物生物技術論文1

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的安全監控與管理

實驗室作為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生物組織、化學試劑、儀器設備。生物組織的安全操作、化學試劑的合理歸還、儀器設備的正確操作和管理是科研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高校應加強安全教育,采取積極的防範措施,確保高校實驗室的正常高效運行。

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安全管理;儀器和設備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482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671-489 x(2015)16-0166-03。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建立了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來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動物生物技術是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的,涉及各種各樣的實驗動物、生化試劑、儀器設備。是壹門強調實驗技術和技能的學科,旨在培養具有生物學、醫學、公共衛生、環境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護、基因工程、人類疾病模型、醫藥工業等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承擔動物生物學前沿創新研究和管理的高級科技人才。

目前大多數實驗室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和維護。實驗室的使用、人員流動和內部管理帶來了許多新情況,其安全問題已迫在眉睫地擺在人們面前。因此,要想讓實驗室安全、順利、高效地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就需要重視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做到防患於未然。

1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現狀

自2009年新版《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實施以來,國家檢驗檢疫局和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對生物技術實驗室的安全設施和安全管理體系作出了統壹的實施方案[1]。雖然國家壹直把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作為重點,人們的環保安全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實驗室的規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師生安全意識淡薄,管理混亂,儀器操作不規範,有毒有害化學品放置不合理;不重視實驗動物的質量檢驗和生物安全控制,病原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的設施和條件不符合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標準;實驗產生的廢棄物未經無害化處理混入生活垃圾或倒入下水道,實驗後的動物組織、屍體隨意丟入垃圾桶;等壹下。這為實驗室的安全和人員的安全埋下了隱患。

基於此,本文提出壹些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措施,與大家共同探討。

2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安全管理改進措施

加強實驗室的安全監控在人才隊伍建設中離不開人的作用,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是做好實驗室管理的基礎。這就要求實驗技術人員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實驗技能、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較強的管理能力,還要掌握儀器設備的安全操作和解決實驗中的各種問題[2]。

為達到上述要求,可采用以下方式:

1)認真學習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和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2)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能、儀器設備安全規範操作、有毒有害試劑管理等方面的培訓;

3)定期在實驗室舉行緊急處理和緊急程序的演練,如正確使用洗眼設備、正確處理傷口、水電安全的緊急措施、緊急逃生能力等。

4)學校要加強對實驗室的監督和考核,以嚴格嚴肅的科學態度,對實驗室進行計劃管理、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只有這樣,實驗室才能科學化、規範化[3]。

加強生物安全意識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是壹類與動物(小鼠、大鼠、豚鼠、兔、雞、狗、羊、牛等)密切接觸的實驗室。)和動物組織(細胞、血液、皮毛、排泄物、組織和器官等。).這些動物和動物組織可能攜帶壹些已知或未知的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可能通過各種方式(空氣、設備汙染、操作不慎等)汙染實驗室技術人員和環境。).據報道,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實驗室相關的感染時有發生。比如2004年4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感染SARS冠狀病毒[1];2011年3月,黑龍江省東北農業大學27名學生、1名教師因使用4只非檢疫山羊做實驗感染布魯氏菌病。因此,提出以下安全控制措施。

1)實驗動物來源確定及實驗前觀察。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購買的動物來源必須符合國家規定。所選動物必須由符合《實驗動物管理條件》和《醫學實驗動物管理實施細則》要求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實驗室提供[4]。實驗前要觀察了解參與實驗的動物,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飼養要求;在預實驗中,需要對動物組織、器官等生理解剖部位,以及動物對各種治療因素的反應進行初步評估,以防止正式實驗時動物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可能出現的問題,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2)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操作。首先要進行外觀檢查,包括:被毛色澤是否幹凈、緊貼皮膚,動作是否異常,頭面部是否腫脹,背部是否膨出,四肢、尾部、皮膚是否有缺損,動物是否有喘息、鼻腔分泌物增多、肛門不潔等。外觀異常是某些疾病發病前的臨床癥狀,是疾病診斷的早期信號。如果大鼠的唇、肢、尾出現水腫、水皰,可能是鼠痘病毒感染所致;小鼠出現斜頸,眼鼻分泌物增多,可能是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

其次,實驗過程中要有防護措施。根據GB19489―2004《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應具有二級生物安全防護[5]。具體要求如下:

①實驗室應制定生物安全手冊和規章制度,限制非實驗室人員進入;

(2)遠離公共* * *區,與外界有效隔離;

(3)硬件設施包括二級生物安全櫃、個人防護用品、工作臺(耐熱、耐酸堿、耐有機溶劑和消毒劑腐蝕)、通風系統、洗手盆、洗眼裝置、防蚊紗窗;

(4)實驗結束後,實驗人員要用消毒液浸泡雙手,高溫消毒工作服和手術器械,離開後打開紫外線燈。

3)合理清除動物屍體和組織。動物屍體作為壹種廢棄物,應該進行無害化處理。動物屍體的收集、運輸和無害化處理必須嚴格按照獸醫衛生的要求和程序進行。運輸過程中,車廂應無泄漏,密封嚴密,小動物應用密封塑料袋包裝。常用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包括以下幾種。(1)深埋處理:在遠離居民區、水源、行洪區、草地、交通要道的地方,挖壹個深度不小於2m,能容納動物屍體側臥的坑,坑底鋪2-5cm厚的生石灰,將屍體側放,再鋪2-5cm厚的生石灰,土層上覆蓋不小於1.5m厚的土,與周圍平整。

(2)焚燒:這也是處理屍體最徹底的方式,壹般可以用焚燒爐。

③發酵處理:將屍體丟入專門的屍坑中,利用生物熱使屍體發酵分解,並將堆屍的坑封閉,直至屍體完全分解,即可挖出作為肥料[6]。

加強設備的整體管理和化學試劑的正確儲存

1)設備管理。

壹、明確職責:實驗室管理人員管理儀器的存放、使用和維護。

二是對儀器進行分類標識,標明序號、名稱、使用部門、保管人等。每臺儀器,同時在儀器的醒目位置標註“合格”、“允許使用”(那些儀器設備已失去部分功能,但檢測工作所需的功能正常,經檢定/校準合格)和“禁用”[7]。

三、充分利用資源:將閑置設備用於多個實驗室,避免資源浪費。

2)藥品管理。

壹是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建立專職人員責任制,對實驗危險品入庫前進行檢查登記,做到“四不壹保”(不被盜、不發生事故、不丟失、不違章、不安全)和“五雙”(雙保管、雙收發、雙領取、雙門鎖、雙臺帳)[8-9]。

學校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危險化學品登記記錄(領料、使用、剩余、浪費、消耗),核對賬目,檢查個人防護用品和實驗室安全設備狀況。

二是藥品集中儲存,統壹管理。根據藥品的種類和性質,設置相應的通風、防爆、泄壓、防火、防雷、報警、滅火、防曬、控濕、消除靜電等安全設施,並將藥品存放在條件完備的專用倉庫內。危險實驗物品,特別是爆炸物品和劇毒物品,應當嚴格存放在專門的分類倉庫,準確計量和記錄,嚴格保管,不得轉讓或者轉移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用於食品、藥品或者其他非實驗室用途。儲存實驗危險品的倉庫內嚴禁吸煙和明火,並按消防規定配備必要的消防力量、消防設施、通訊、報警等設備。

三是定期培訓實驗室管理人員。進壹步了解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性質、儲存和使用管理規定,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和必要的應急措施,從而有效預防事故發生。

加強廢棄物清理的措施實驗中產生的廢棄物,如鹵素有機物、壹般有機物、無機廢液等,應分別回收利用。除玻璃儀器的洗滌廢水外,不得作為生活垃圾隨意混合傾倒。而且需要註意的是,劇毒廢液要單獨回收。集中回收後,可以先對回收的廢棄物做壹些初步處理,註意處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發熱、有毒氣體、飛濺、爆炸等危險。危險性較小,可由普通實驗室處理的廢物可自行完成。如果揮發性有機試劑的量少,在通風的環境中可以自然稀釋揮發到空氣中;廢酸堿液可加入相應試劑中和至pH值中性,再用大量水稀釋後排入下水道;乙醇、醋酸等有機溶劑易被細菌分解,用大量水稀釋後即可排出;這類溶劑,如乙醚,重金屬含量不豐富,不溶於水,可以用燃燒的方法處理(燃燒時,放入鐵質或瓷質容器中,選擇室外安全的地方,點燃時拿壹根長棍,在上風向點燃,監測至燃盡)。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國家和環保部門規定的排放標準。對於劇毒廢液和過期實驗危險品,要定期聯系專業處理廠進行銷毀,並做好處置記錄。

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是壹種風險管理,必須認真研究和探索適應新時期高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的措施,以保證學校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順利進行[10-11]。

3結論

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是高校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學生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地,是培養高科技人才的搖籃。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壹的原則,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維護自身安全和環境安全。同時,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有效消除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確保實驗室安全高效運行。

參考

[1]梁宏偉,王玉兵,陳發菊。淺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和研究生的作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2 (7): 92-93。

[2]張玲。淺談實驗室的科學管理與實驗教學[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 (8): 168-170。

[3]劉慧竹。論高校實驗室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3):215-216。

趙中華,範春玲,王淑英。管理在醫學動物實驗實施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學,2008 (19): 204。

戴小唯,劉雲波。論實驗動物的病理檢查[J].中國比較醫學雜誌,2010 (8): 65-68。

李亞妮,韓健葉,張海麗。論動物屍體處理的現狀、危害及對策[J].經濟研究指南,2009年(16): 199。

[7]向峰,王立謙。做好實驗室設備標識管理工作[J]。雲南科技管理,2012 (3): 45-47。

閆涵,王樹紅,李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監控與管理[J].西北醫學教育,2011(1):118-19。

[9]莫寅斌。高校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6):175-177。

程月琴,劉春元,王傑。新形勢下的實驗室建設與管理[J].科技資訊,2011(12):1-9。

裴蓓,楊毅,王樂妍。高職院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1(23):110-165438。

動物生物技術論文2

生物技術專業動物生物技術課程的建設與改革

動物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專業的必修課。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從教學理念和目標、師資隊伍、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六個方面探討了該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思路,旨在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

動物生物技術;課程建設;教育改革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642G420文件識別代碼a貨號為1007-5739(2013)01-0326-02。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技術是人類科技發展歷史最悠久、對人類社會貢獻最大的學科之壹。隨著分子生物學前沿學科的不斷進步,生物技術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動物生物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主要涉及動物基因工程、動物細胞工程、動物胚胎工程等幾個領域,已廣泛應用於農業、食品工業、醫療工業等多個行業[1]。生物技術在各大高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見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所以學好這門學科對於以後的就業非常重要。作者在介紹生物技術概念的基礎上,總結了動物生物技術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措施,以期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1]。

1生物技術的概念

生物技術是指在現代生命科學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其他科學的原理和技術,對生物或生物原料進行加工或改造,目的是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產品。先進工程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生物的改造是指根據人類的需要,對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在內的生物進行改造或加工,使其能夠生產出對人類有益的產品[1-2]。

2教學現狀及分析

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從1996開始招生,2006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16專業建設後,於2003年首次向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開設動物胚胎工程課程(專業選修課)。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36學時的理論教學明顯不足。2005年改變了教學大綱,包括動物組織、細胞培養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等。,理論教學增加到54學時,實驗教學增加到18學時。課程性質首次改為專業必修課,並創新性更名為動物生物技術。當時整個生物領域還沒有壹門叫動物生物技術的課程,直到2009年5月65,438+0。筆者調查了部分農林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主要包括11課程(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被調查的農林院校(安徽農業大學、西北A&F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福建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都開設了細胞工程課程。目前只有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了類似細胞工程的動物生物技術和植物生物技術課程。

3動物生物技術課程建設與改革

3.1教學思想與目標改革

落實科學發展觀,逐步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壹切為了學生”的意識。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3],正確處理傳授知識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系,使學生在學習壹些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主動學習課程相關知識的能力,成為知識豐富、學習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3.2師資隊伍建設

組建教學團隊,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打破傳統的壹人壹課的教學模式,每個模塊由具有相應專業背景的教師承擔,力求跟上每個教學內容的前沿。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督導組專家聽課評課,同時不定期開展自評互評和學生評教,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3.3教材建設與改革

根據調查,筆者選擇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壹五”規劃教材《動物生物技術》作為教材,該教材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動物生物技術的概況、基本原理、技術方法和最新進展。同時,由於課時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課程知識更新快。有些最新的熱點在教材中沒有體現,所以有些講義是自己寫的,以文字的形式復制給學生,並推薦他們閱讀優秀的中外文參考書。

3.4課程內容改革

動物生物技術是壹門交叉學科,也是世界各國研究者研究的熱點領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不斷更新和豐富著這門新學科的知識。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這就要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要註重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又要保證實用性和先進性,同時要做好與其他課程的加減銜接。在課程內容上,首先介紹了緒論、動物胚胎工程技術概述、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別控制、胚胎分割和嵌合體;其次,介紹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最後,重點介紹了核移植技術、幹細胞技術、轉基因技術、動物生物反應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動物細胞融合技術、雜交瘤技術和單克隆抗體技術。通過精心安排,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系統地了解動物生物技術課程體系的基本內容。

3.5教學方法改革

3.5.1利用重大科研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比如美國科學家馬裏奧?卡佩基和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利用“基因打靶”技術使小鼠體內特定基因失活,培育出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基因敲除”小鼠,為人類遺傳病的研究提供了藥物試驗的動物模型。有了這些動物模型,人類可以更有效地找到各種遺傳病的新療法,徹底征服遺傳病也就不遠了。這壹成就為他們贏得了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羅伯特?傑弗裏。英國生理學家、生殖醫學先驅愛德華茲爵士(Sir Edwards)因創造了體外受精技術,被授予201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壹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和理解與課程相關的壹些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通過有效的途徑獲取盡可能多、更豐富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對於動物生物技術這樣壹個新興的學科領域,很多都處於動態更新和完善的過程中[1]。3.5.2跟蹤科研動態,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思維。本科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5]。因此,在應用廣泛、知識更新迅速的動物生物技術教學過程中,有必要介紹學科研究的新動態、新進展,有意識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2006年由兩位日本科學家發表在世界頂級雜誌《細胞》上。壹般來說,就是通過某種方法將高度分化的成體細胞去分化為多能幹細胞,重新獲得分化為各種細胞的能力。IPS技術是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避免了長期以來的倫理爭議,解決了幹細胞移植醫學中的免疫排斥問題,使幹細胞向臨床應用又邁進了壹大步。這項成果的研究人員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隨著IPS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更新,其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基礎研究中的優勢日益明顯[6]。

3.5.3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像對待朋友壹樣對待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課堂文化,使他們融入其中,積極思考,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可以適當增加研討課,讓學生準備ppt演講等形式,改變以往老師講,學生記,缺乏交流的模式,讓學生處於主動學習狀態[7]。

3.5.4優化多媒體教學,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利用有限的課時,重點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關鍵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自覺思考,對於壹些容易掌握的課程內容,安排學生自學。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從國外導入和下載原版圖書和動態圖像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組織效率,豐富教學內容。它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角度的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還能提供更加生動的人機交互界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8]。比如細胞融合、精卵受精、核移植等等。在多媒體教學中,要堅持適度應用、有機結合的原則,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理解和思考時間,並結合板書、實物等教學媒體的使用,取長補短,簡化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喜歡學習[2]。

3.6評估方法的改革

首先,改變以往的考核方式,變強調課本知識為實踐,變強調成績為課堂教學。今後不再以單壹的考試成績作為總分,而是加入壹定比例的實踐考核成績,讓老師和學生都重視實踐。其次,增減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將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考試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綜合考核體系,即平時成績占20%,實驗成績占20%,期中成績占20%,期末成績占40%[9]。

4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動物生物技術的研究將會更加深入,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設動物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組立足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特色,通過分析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制藥工程三個專業之間的內在聯系,準確把握動物生物技術課程的教學定位,註重課程特色,圍繞課程內容加強教學建設,創新教學形式和考核體系,逐步完善和優化動物生物技術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和要求[10]。

5參考文獻

[1]王偉霞,李富厚。生物技術專業細胞工程課程的建設與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08 (9): 245。

周煥民。動物細胞工程[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江·。動物生物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4],蘇娟,小。課程教學體系建設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國醫學教育雜誌,2007,27 (4): 107-109。

李,徐春厚,勇。動物免疫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9 (7): 65-67。

劉凱東。細胞工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現代農業科技,2010 (10): 30,32。

[7]戴麗麗。植物細胞工程教學改革初探[J].科教文化交流,2011 (6): 23,37。

[8]張宜春。現代教育技術實踐課程[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9] __.細胞工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0],付,張,等.生物技術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 (3): 69-74。

閱讀“動物生物技術論文”的人還會讀到:

1.生物技術範文

2.生物工程範文

3.生物學科學論文

4.動物生物化學範文

5.動物細胞工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