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壹種暴發性傳染病,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引起。這種柯薩奇病毒在動物中很常見。不過壹般是通過腸道傳播的。如果吃了被動物糞便汙染的水和食物,會引起手足口病。
什麽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壹種急性傳染病,常見於五歲以下的嬰兒。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腸道內的各種病毒。因為該病的高發期在夏秋之交,每年9月入園的寶寶都有大規模爆發的可能,家長需要特別註意。
絕大多數被感染的寶寶會在1-2周內康復,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但也不排除極少數寶寶會出現更危險的情況,如腦膜炎、心肌炎等並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事實上,手足口病並非兒童獨有,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被病毒侵襲。但由於成年人的抵抗力較強,且大多數人在隱形感染時已經獲得了相應的抗體,因此很少有成年人會表現出顯性感染的癥狀(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的概率約為顯性感染的100倍)。而兒童則發病率較高,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兒童。
手足口病的癥狀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壹般在2-10天左右。剛開始時,外在表現與普通感冒發熱相似,但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會出現壹些特定的特征。
壹般病例癥狀
顧名思義,手足口病最明顯的癥狀出現了。這三個患處會出現類似米粒大小、顏色的皰疹,孩子可以感覺到疼痛。有些孩子的臀部或肛門可能會變長。
兒童還伴有低燒(38℃左右)、皮疹等體征,但通常不嚴重。他們會在1-2周內自然恢復,沒有後遺癥。持續低燒可能使寶寶感到食欲不振、頭暈、頭痛等。,並不時出現咳嗽、流鼻涕的癥狀。
重癥病例的癥狀
極少數手足口病患兒會出現呼吸、神經或循環並發癥,其中腦膜炎、腦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較為嚴重。
呼吸系統問題的表現非常明顯。寶寶肺功能變差,呼吸變得急促或困難,可能出現類似窒息的癥狀,嚴重者口吐白沫或血沫。
神經系統受到影響的寶寶會變得註意力不集中、惡心嘔吐、嗜睡等。,而壹些無法控制的身體反應,如肢體抽搐、無力,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腦水腫、腦疝。
雖然循環系統的異常表現並不明顯,但還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發現寶寶四肢冰冷、面色蒼白、心跳紊亂時,要及時送醫院治療。
雖然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很少,但是既然有這種可能,我們就要預防。如果寶寶感染了病毒,媽媽們壹定不能放松警惕。他們應該經常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與大多數傳染病相似,手足口病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1.飲食交流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腸道內的病毒,所以飲食傳播是主要傳播方式之壹。受汙染的水、不衛生或過期的食物可能會傳播細菌,導致嬰兒感染。
2.液滴擴散
兒童的飛沫可能含有病毒和壹些咽喉分泌物。幾個寶寶在壹起說話,病毒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傳播。
3.接觸傳播
兒童玩具、用過的餐具、毛巾、被子、內衣等。可能被細菌汙染。健康的嬰兒可能會接觸到這些東西,在嬰兒過於密集的地方,如幼兒園、培訓班等,病毒傳播速度更快。老師和家長要特別註意。
風行道:
手足口病的爆發在空間上沒有特點,沒有區域性,但在時間上四季也有可能,只是在夏秋交替階段更為頻繁。但該病可能會傳播或爆發,而且傳播速度非常快,短時間內可造成大面積感染。
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
1.孩子的生活用品要消毒,尤其是和吃有關的。還有壹些妳經常接觸的地方。
2.只要寶寶不發燒,就可以進行戶外活動。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地方非常適合生病的孩子放松,但盡量不要去人多或不通風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把病毒帶給別人。
3.壹直保持生理鹽水。進食前後沖洗寶寶。如果寶寶太小不能漱口,用醫用棉簽蘸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患處。在給孩子準備食物時,也要註意避免辛辣、生冷、難消化、難咀嚼的食物,應以清淡可口的食物為主,以免刺激患處。
4.如果家裏不止壹個孩子,壹定要把孩子和健康的寶寶分開。
房子裏的空氣應該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間不要邀請別人到家裏做客,父親也盡量不要在家裏吸煙,防止空氣汙染。
6.不要把寶寶的衣服裹得太緊。貼身的衣服壹定要柔軟舒適,勤換,然後在陽光下暴曬。床墊和床上用品也是如此。
7.寶寶的糞便要及時處理,特別是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幹凈,保持臀部幹凈衛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誘發了新的感染,可以塗壹點1%甲紫。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在幼兒園
1.監督每個寶寶做好個人衛生。老師要監督每個寶寶飯前便後洗手,經常幫寶寶曬被子,提醒家長及時更換床單和被褥。
2.保證寶寶的食品安全。幼兒園的每壹餐都要幹凈衛生,食物要控制好,不要讓寶寶接觸不幹凈或被汙染的食物。
3.每天早上給剛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檢查壹下,看看手上和嘴裏有沒有類似米粒的皰疹,然後摸摸小腦袋發燒(也可以用電子體溫計)。最後,和媽媽談談孩子在家裏有沒有什麽異常情況。
4.給玩具、餐具等消毒。在幼兒園經常,還有門把手、桌沿等寶寶經常接觸的地方。
5.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室內衛生和噴灑消毒水,特別是廁所。清潔時穿防護服,避免工作時被細菌感染。
6.壹旦老師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隔離嬰兒,並迅速聯系家長送醫院,避免爆炸性感染其他健康兒童。
在家裏
1.個人衛生同樣重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很有必要。不要因為妳家比外面幹凈很多就忽略這些細節。其實遙控器、垃圾桶、門把手等地方都有很多細菌、病毒滋生。
2.家裏要經常保持良好的環境。廚房、衛生間等家庭衛生重災區的內源性死角要清理幹凈,床單、席子要勤洗,開窗通風、新風。
3.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不要讓寶寶太累,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可以改善孩子的體質,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抵禦病毒入侵。
4.不要讓寶寶吃生食或開水。
5.維生素B是否能預防手足口病,目前尚無權威結論,但適當補充有利於預防口腔炎癥。在決定如何服用之前,請咨詢醫生。
6.手足口病流行期外出要給寶寶戴口罩。
父母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就預防手足口病而言,成人和兒童的大方向是差不多的。雖然很少有成年人得手足口病,但不排除這種病有家族性的傾向,也有可能壹個家庭中大人小孩都得手足口病。所以,如果家裏有孩子,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不要放松警惕,還要註意孩子的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
開學季要特別註意手足口病。
兒童感染手足口病的報道每年都層出不窮。夏秋交替在八月底九月初左右,也就是開學的時候。學校是壹個孩子比較密集,人員流動比較大的環境。如果不知情的孩子或其他人將病毒帶入校園,很可能會爆發大規模疫情。在細心呵護孩子的同時,以下兩點也值得家長註意:
1.家長不要太緊張。家長的恐慌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不利於病情的穩定和恢復。並非所有生病的孩子都必須被送到醫院。如果病情不嚴重,可以讓寶寶處於加重的自我隔離狀態,待病情穩定後再返校。如果隔離中出現緊急情況或病情惡化,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2.病毒也是千變萬化的,孩子的抵抗力相對較差。雖然他們有過壹次手足口病的抗體,但不排除他們會因為其他病原體而再次患病。因此,對於5歲以下的小寶寶,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預防措施,尤其是已經感染手足口病的兒童。抵抗力可能壹時半會恢復不到最佳狀態,個人衛生也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