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提出的住房標準是兩居室56平方米,三居室80平方米。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規定早已不符合市場的發展,因此不再執行這壹標準。重建房屋的,按照原住房面積標準進行安置。回遷房建築面積與原建築面積相同的,扣除工齡、調整因素、教師優待等因素後,按照當年房改成本價計算。回遷房建築面積超過原建築面積,但人均不超過15平方米的,超出部分按房改成本價計算,不扣除工齡等因素。回遷房建築面積超過人均15平方米的,超出部分按當地保障性住房價格購買。人均建築面積低於5平方米的住房困難戶,按照人均建築面積5平方米的標準安置。
購買回遷房的手續和購買商品房壹樣。
重新定位信息
1.憑拆遷證明和身份證簽訂購房合同,結清房款。
2.按合同付房款,拿回發票。
3.拿著拆遷許可證和購房合同,等到房產交易中心大廳辦理房產證手續。
4 .視住房面積大小,減免部分或全部契稅。
5.憑房產證和契證,到國土資源局辦理土地證手續。
在二手市場掛牌的回遷房,約占整個二手市場的10%。這些回遷房壹般分為兩種情況:壹種是房主已經持有房產證;另壹種是業主只持有動遷協議。
作為第壹種情況,即業主已取得該商品小區的房屋所有權證。這些回遷房可以用於二手買賣或租賃交易,因為在二手交易過程中,房產證是房管局認可的,並由其監管。所以有《產權證》的回遷房可以正常過戶到交易所,對購房者來說很有保障,其他的事情不用擔心。
但另壹種情況,就是業主只有開發商的動遷協議,這就需要購房者多加註意了。這些房屋的業主只有開發商的動遷協議,做二手交易時無法在房產交易所做公證過戶和更名。因為動遷協議只是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的私人商業協議,這個協議並沒有得到房管局的認可。
所以雙方進行交易時,只能在公證處做公證交易,真正的過戶交易要等房產證出來後才能進行。
很多回遷房的業主都要求壹定的定金,甚至是先付80%~90%的樓款,作為客人買房的擔保,其余的等真正過戶交易後再付,而且由於業主無法保證什麽時候真正過戶,對於購房者來說有壹定的交易風險。有些回遷房存在沒有房產證的問題,或者在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時,可能與原約定面積有面積差異,導致需要補錢。這些因素都導致同壹個樓盤的回遷房比商品房便宜。因此,當妳需要購買回遷房時,壹定要註意房屋的產權及相關細節,盡量咨詢壹些有信譽的大型中介公司,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與商品房的區別
1.安置房的概念源於拆遷,是我國特殊拆遷政策的產物。在拆遷安置過程中,采取貨幣補償方式。拆遷戶買帶補償的商品房和普通人買商品房沒有區別。都是花錢買房,購房者身份都是壹樣的。通過回移進行補償。被拆遷的房屋不是商品房,不能作為商品房出售。它們之間存在壹些差異:
1.房價方面,商品房和拆遷房是有區別的。商品房可以馬上上市,可以在銀行抵押貸款。但回遷房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不含土地出讓金,價格相對較低,不享受商品房的上述權力。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的搬遷房屋給予補償,補償房屋由市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參照經濟適用住房政策核定價格,並按照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管理。
2.商品房和回遷房買賣雙方的關系是不壹樣的。購買商品房的依據是開發商與購房者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中約定了房屋的價格。安置房的購買依據是拆遷單位與被拆遷人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協議中有規定。
另外,拆遷的是商品房,回遷房自然應該是商品房。拆遷的是集體土地上的私房,或者經濟適用房,回遷房的性質壹般不是商品房。妳壹定要搞清楚買拆遷房的性質。經濟適用住房不得買賣;對於集體土地上拆除私房的回遷房,回遷房占用的土地壹般是劃撥收入,不交土地出讓金。正式辦理出讓手續時,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