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微博求職是“微”機會嗎?

微博求職是“微”機會嗎?

微博求職是“微”機會嗎?

求職與其說是壹種技能,不如說是壹種態度。夢想,天賦,需求,通過求職探索自己未來的定位。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微博求職是否是“微”機會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微博出身的大學生小林,在微博已經兩年了。即將畢業的她,不忘在微博上發布求職者信息,還關註了很多企業。“看到自己喜歡的公司,我會關註,有時候會私信公司,溝通推薦自己。”小林告訴記者,雖然微博求職很方便,但也有很多同學和她壹樣,通過微博找工作,但至今沒有人通過微博找到工作。

記者發現,很多年輕人仍在嘗試在微博中招聘,但也有很多人質疑微博中企業招聘信息的真實性。他們認為很多企業通過發布微博的招聘信息來宣傳自己的形象,微博求職成功率很低。

零成本但成功率低

近兩年,隨著微博的流行,在微博找工作已經成為壹種新的趨勢。現在點開各大微博門戶,都能找到壹些求職的“微群”,很多企業也利用微博發布招聘信息吸引粉絲。很多年輕人喜歡通過微博求職。他們覺得多壹個求職渠道沒問題,通過微博求職幾乎是無成本的,何樂而不為呢?不過他們告訴記者,雖然微博的求職成本低,但成功率也很低。即將畢業的小張告訴記者,她會給喜歡的公司發私信,但並不總是回復。就算有也沒有結果,所以她也沒有太依賴微博求職,平時也積極參加壹些招聘會。新聞專業的鄭瀟告訴記者,他壹直想在媒體行業找份工作。幾次失敗後,他開始嘗試發微博求職。她說,網上很多知名媒體人經常轉發壹些媒體招聘信息,每次看到她都會投票,但是得不到回復。就算私信回復了,他們也基本是讓她發壹份詳細的簡歷,就沒有更多的了。

傳統的求職方式依然是主流。

據記者采訪了解,雖然微博是壹種新的求職方式,但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對這種方式仍不抱太大希望,傳統的參加招聘會、通過中介或網站找工作的方式仍是主流。

畢業生小張認為微博求職方便快捷,但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無法保證,所以還是更喜歡用傳統的求職方式找到合適的工作。去年畢業的肖敏告訴記者,微博求職零成本,比其他求職方式更有吸引力。但利用微博求職成功的例子很少,所以她只是把微博作為求職的輔助渠道,對現場招聘會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最好不要透露重要的個人信息。

“雖然微博求職方便,但他怕自己的信息發布後會引起更大的麻煩。”應屆畢業生小東表示,她只是把微博作為壹個了解更多信息的平臺,並不打算發布自己的工作信息。

李先生表示,相比傳統招聘模式,微博求職還是存在壹些不安全因素。微博中雖然有“認證”的說法,但並不嚴格,無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微博招聘只是輔助手段,傳統招聘方式不可替代。他建議畢業生可以嘗試將微博作為壹種新的溝通方式來求職,尤其是關註壹些權威招聘網站的官方微博信息。不過,保險起見,在微博求職時最好不要透露壹些重要的個人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微博熱傳畢業生求職面試問題

妳認為妳有什麽缺點?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中文系應屆畢業生潘輝:去年年底,我去壹家廣告公司應聘。剛介紹完自己,招聘人員就拋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妳說的太簡單,對方會覺得妳沒有誠意;如果說得太老實,可能會因為爆炸缺陷而出局。我不得不收支平衡。

網友a:

答:我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b:我相信我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但是工作和社會經驗不足,人脈也欠缺。

c:我對數字不是很敏感,有時候會粗心大意。

d:我有時候不太喜歡在家做家務。

小貼士:任何招聘人員都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妳和應聘職位的匹配程度。不同身份的面試官會有不同的答案。壹個應屆畢業生能像B壹樣拿答案,既符合畢業生的身份,又符合實際情況,讓人覺得妳謙虛誠實。

總之回答的時候不要說自己沒有A那樣的缺點。就算壹時想不出來,還是選D作為不相關的劣勢比較保險。但如果是應聘會計,壹定不能有C這樣影響工作能力的答案。

妳為什麽頻繁跳槽?

重慶交通學院計算機專業2000屆畢業生劉波:我的經驗是,如果簡歷上有三個以上的工作經歷,肯定會引起招聘方質疑妳忠誠度不高。而每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為了更好的職業發展,我只能用白癡的方式來回答。

網友回答

答:不開心就跳。人生最重要的是開心!

b:因為我喜歡挑戰,新的環境會讓人精力充沛。

c:以前可能是我太年輕,有些野心太大。如果我不滿意,我就會有頻繁跳槽的不成熟表現。但是過了幾個月不發工資的日子,我想我以後不會這麽任性了。

d:因為男朋友工作的城市變了,我當然要嫁雞隨雞辭職!

溫馨提示:這個問題的背後,面試官真正想知道的是妳是否會繼續頻繁跳槽。所以這裏表達決心很重要,像答案A和B或者D這樣的任意答案都不是最佳選擇。

妳可以像C的回答壹樣誠實地承認自己過去的經歷,同時說明妳已經明白頻繁跳槽的危害。當然,妳也可以說明頻繁跳槽經歷帶來的其他收獲,比如獲得多種工作經驗,確定職業目標。記住,頻繁跳槽是貶義表達,回答的時候要積極壹點。

妳期望的薪水是多少?

重慶工商大學旅遊管理專業2006屆畢業生趙麗萍:每次面試我最怕被問到工資的問題。說低了,心裏過不去,更是貶低自己的能力;要求太高,好像太看重錢了。

網友a:

我肯定越多越好!

b:我在乎的是體驗。我不在乎薪水,只要我有足夠的粥吃。

c:貴公司壹定有完善的薪酬制度,我靠我的勞動應該拿多少!

d:暫時沒想過。

小貼士:薪水問題對雙方求職者來說都很敏感。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薪酬體系,所以妳不太可能有太多討價還價的空間。對這個問題,妳需要正確評價自己和這個職位,不能像答案A那樣狂妄自大,也不能像答案b那樣過於虛假,面試前最好調查壹下這個職位在這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如果妳不做這份工作,妳可以像答案C壹樣按照公司的薪資制度來,而不是毫無基礎的直接說我要多少月薪。

妳的職業規劃是什麽?

湖南大學機械設計自動化專業2009屆畢業生周珂:作為壹個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真的談不上職業規劃。但是,如果我不說,別人會覺得我沒有野心,自吹自擂會被認為是浮躁。怎麽回答是個頭疼的問題。

網友a:

答:我只想老老實實工作,做好本職工作。

我相信我的能力。五年後我可以成為部門經理。

c:通過不斷的工作學習和提高,盡快真正為公司的發展做貢獻,爭取在幾年內通過晉升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d:我現在沒有足夠的經驗。我會在工作中努力學習,爭取早日進入世界500強企業!

溫馨提示:為了更清楚的了解應聘者真實的職業發展狀況,很多招聘人員會直接拋出這個問題。不管妳的真實想法是什麽,沒有壹家公司希望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最終離開,所以像D這種帶著跳槽想法的回答是不好的。很多公司壹般不會考慮雇傭壹個個人職業發展思路不清晰的人,或者壹個像b這樣愛吹牛的人。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在幾分鐘內講清楚,妳要做的就是止步於此。圍繞目標崗位的核心需求和公司的發展預期,闡述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這樣,增加對方的信任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