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裝主板:首先打開機箱,取下側蓋。將主板的I/O口對準機箱背面,將主板的定位孔對準機箱上的主板支架,用螺栓固定主板。
2.安裝cpu:首先將主板插座旁邊的手柄輕輕向外推,然後將手柄向上拉至垂直位置,將cpu的第壹個管腳(帶孔的管腳)插入cpu。需要註意的是,圓角要對齊插入防止損壞,護板要壓回去,手柄要夾緊固定。
知道主板上CPU的三種跳線和開關,
第壹步是確認CPU類型。比如Intel或者AMD或者Cyrix等品牌。
第二步,了解CPU的工作電壓。CPU常見的工作電壓有2.0、2.8V、2.9V、3.3V等。壹般情況下,設定電壓應與CPU的工作電壓壹致。設定電壓過高,可能會因CPU過熱而燒毀;同樣,低電壓也會導致功能故障。
第三步,設置CPU頻率。這壹步稍微復雜壹點,但是每個CPU的設置方法都是壹樣的。
第四步:設置倍頻。
3.安裝風扇:將風扇安裝在cpu上,將風扇的低彈鉤掛在插座兩端的掛鉤上,將風扇的三孔電源插頭插入主板的風扇電源插座(壹般靠近cpu)。
4.安裝內存條:內存條上的槽口對準主板內存條插槽的槽口,垂直向下壓入插槽,插槽兩側的白色固定夾自動向上卡扣鎖住內存條。
5.安裝電源:將電源放在機箱上,電源的風扇要朝機箱後退,對準風扇孔。用螺栓固定電源。連接點源於主板(主板電源接口壹般在cpu附近)
1)AT電源連接主板的接頭是兩個六芯插頭。用主板上的電源接頭連接兩組線P8和P9,註意兩組線中的黑線,否則會造成嚴重後果。
2)連接風扇電源線。主板沒有跳線連接風扇,或者CPU風扇是單獨購買的,需要將風扇的電源連接到主機的電源上。此電源連接器的方向是固定的,如果方向相反,則無法安裝。
6.安裝硬盤:首先將硬盤固定在主機支架內(標簽朝上,接線部分朝向機箱內側),用螺栓固定。然後,將電源的D型四孔插頭與硬盤的電源插座連接。使用IDE數據線的壹端連接到硬盤。註意:數據線的1線(1線/彩色線表示整條數據線的第壹條線)與硬盤的第壹個引腳對齊(靠近電源插座的壹側對應電源線向內的彩色線)。將數據線的另壹端與主板的IDE接口連接,將數據線對準IDE接口的第壹個管腳。(IDE借口和它的第壹只腳標在主板上)。
(註意設置光驅和硬盤的主從盤,明確它們的關系。如何設置主從盤可以參考IDE設備上的參數表。)
7.軟驅的安裝:安裝方法與硬盤相同。數據線的尾口與主板的軟驅接口相連,數據線的1線對準接口的第壹個管腳。將電源的小四孔插頭插入軟驅的電源插頭。
A)區分軟驅數據線的A、B和C端子。數據線相交的壹端為A端,中間的壹端稱為B端,另壹端為C端。A部分和B部分各有壹個用於連接3英寸軟驅的連接器。C部分連接到主板上的軟驅接口。當連接兩個軟驅時,連接A區的壹個軟驅和B區的壹個軟驅..此時A段連接的軟驅物理上是A盤,另壹個是B盤;當只連接壹個軟驅時,將其連接到a部分。
b)連接主板壹端時,使紅邊對應接口的1喇叭。目前主板上的接口加了壹個塑料卡槽,方向不對就插不進去。軟驅也是如此。紅色邊對應的是1的喇叭。用力按。
8.安裝光驅:安裝方法與硬盤相同。數據線的尾口與主板的光驅接口相連,數據線的1線與接口的第壹腳對齊。將電源的四孔小插頭插入光驅的電源插頭。
9.連接AT主板的串行口線
普通AT主板也是把串行線和並行線連接到主板上,ATX主板直接貼在主板上,可以省去這壹步。
a)找出主板上串口線和並口線的標準,它們對應的位置以及它們的定位角度(紅線對應的第壹根針的位置)。
b)連接At主板的串口和並口線:串口線連接主板上的兩個9針串口,旁邊是COM1和COM 2;並口線連接主板上的25針並口,旁邊標有LPT。連接時,保持數據線的紅邊與接口的1喇叭相對應,然後將接頭壓到底。
10.安裝顯卡:找壹個Conde PCI插槽,將顯卡的接口朝機箱背面插入插槽,將顯卡固定在機箱上。
11.安裝聲卡:找壹個Conde PCI插槽,將聲卡的接口朝機箱背面插入插槽,將聲卡固定在機箱上。
12.安裝網卡:找壹個Conde PCI插槽,將網卡的接口朝機箱背面插入插槽,將網卡固定在機箱上。
13.連接控制面板:首先在主板上找到機箱面板上指示燈和按鍵的連接位置(壹般是金屬引腳),然後按照“正接負接”的原則,在主板引腳上連接機箱面板上的HDD LED、TB SW、TB LED、Reset、揚聲器、PowerLED。
a)開關線的連接。這種ATX結構的機箱有壹個主電源開關接線,它是壹個兩芯插頭。和Reset的連接器壹樣,按下時短路,松開時開路。按壹次電腦主電源打開,再按壹次電源關閉。不過妳也可以在BIOS裏設置,必須按下電源開關4秒以上才能關機,或者根本只能用軟件關機。
b)硬盤指示燈雙芯連接器,1線為紅色。在主板上,這類管腳通常標有IDE LED或HD LED字樣,連接時紅線對為1。這條線接好後,電腦在讀寫硬盤的時候,機箱上的硬盤燈就會亮。需要註意的壹點是,這個指示燈只能指示IDE硬盤,不能指示SCSI硬盤。
c)三芯插頭是電源指示燈的接線,使用1和3位,1線通常為綠色。在主板上,針腳通常標記為電源。連接時,註意綠線對應於第壹個引腳(+)。接上後,電腦壹開機,電源燈就壹直亮著,表示電源已經打開。
d)雙芯連接器連接到機箱的復位鍵,並連接到主板上的復位針。主板上的復位引腳是這樣工作的:短路時,電腦重啟。復位鍵是壹個開關。按下時會產生短路,手松開時會恢復開路。瞬間短路可以重啟電腦。偶爾按下復位鍵松開,卻不彈出,壹直短路,電腦壹直重啟。
e)PC音箱的四芯插頭其實只有兩根線,1和4。1線壹般是紅色的,要接在主板的揚聲器針腳上。這個標在主板上,壹般是音箱。連接時,註意1對應的紅線位置。
14.用擋板密封其余的槽口。然後仔細檢查各部分的連接,再打開電源觀察電腦的運行情況。運行ok,蓋上機箱,裝上螺絲,這樣主機的安裝過程就基本完成了。
15.插上鼠標和鍵盤
16.CMOS設置
我的做法是:先加載bios出廠設置,再加載bios優化設置。然後進入STABDRAD cmos設置(標準cmos設置),修改系統日期和時間,然後將硬盤和軟盤設置為自動。關閉顯示設置和錯誤暫停設置。
17.bios設置
我的做法是:進入高級bios功能,因為優化後的bios設置剛剛加載,病毒廣告已經關閉,1.2的二次緩存也已經打開~ ~其他,默認,沒有問題。然後我們從光驅開始。我們開始了以下步驟。
18.硬盤分區和格式化
用FDISK對硬盤進行分區和格式化
創建DOS分區或邏輯分區
1)用啟動光盤或軟盤啟動計算機。壹般在引導光盤或者軟盤裏都有FDISK的分區命令。如果沒有,請從其他地方復制到軟盤,然後運行FDISK命令。
2)建立壹個主DOS分區
默認選項是“1”。如果妳的硬盤沒有分區,只需按回車鍵。然後,在如下所示的對話框中,選擇“創建主分區”,選擇“1”,按回車鍵。此時,系統會詢問您是否使用最大的可用空間作為主分區。默認答案是“Y”,妳只需要直接按回車鍵。當然,當程序問妳是否要用最大可用空間作為主分區時,妳也可以回答“n”然後回車。此時,系統會要求您輸入主分區的大小,然後按Enter鍵。此時,系統會自動將邏輯驅動器號“C”分配給主分區。然後屏幕會提示主分區已經建立並顯示主分區容量占硬盤總容量的比例,然後按“Esc”鍵返回FDISK主菜單。
3)建立擴展分區
在FDISK主菜單中,繼續選擇“1”進入“創建分區菜單”,然後選擇“2”創建擴展分區。屏幕將提示當前硬盤可以構建為擴展分區的全部容量。此時,如果我們不需要為其他操作系統(如NT、LINUX等)預留分區。),我們建議使用系統給的所有硬盤空間。這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按Enter鍵建立擴展分區,然後屏幕會顯示已經建立的擴展分區的容量。
4)建立邏輯分區
建立擴展分區後,系統提示用戶邏輯驅動器尚未建立。此時按“Esc”鍵開始設置邏輯磁盤,提示用戶為邏輯磁盤建立所有硬盤空間。用戶可以根據硬盤容量和自己的需求設置邏輯磁盤的數量和每個邏輯磁盤的容量。設置完成後,屏幕會顯示用戶創建的邏輯磁盤的數量和容量,然後返回FDISK的主菜單。設置邏輯磁盤的數量和容量。
5)激活硬盤的主分區。
當主分區和擴展分區都構建在硬盤上時,必須激活主分區,否則硬盤以後無法引導系統。在FDISK主菜單上選擇“2”(設置活動分區)。此時屏幕會顯示主硬盤上的所有分區供用戶選擇。我們的主盤只有主分區“1”和擴展分區“2”。當然我們選擇主分區“1”激活,然後返回FDISK主菜單。
6)退出FDISK主程序。
退出FDISK程序。繼續按“Esc”鍵退出屏幕,並提示用戶重啟系統。
7)用啟動盤啟動系統後,運行Format 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盤分區,運行format c: /s,其中/s參數表示格式化系統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