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世人跪求深入剖析孫子兵法。

世人跪求深入剖析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被譽為“世界上第壹部古代藝術書籍”和“孫子兵法聖書”,現在越來越受到企業領導人的關註,日本企業家率先將《孫子兵法》的思想運用到企業的管理中,這是壹種大智慧。

誕生和起源於中國的孫子兵法,高度凝結和體現了我國人民和高校的大智慧,已經超越軍事領域,滲透到政治、經濟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在加快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學習和研究《孫子兵法》中關於現代企業領導方法的思想,對中國企業家和經營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討幾個核心思想。

第壹,“選人用人,順勢而為”

孫子在《時勢》中說:“故善戰者,謀時勢,不怨人,所以能擇人而用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壹個善於指揮戰爭的將領,應該著眼於依靠、利用、把握和創造有利於自己勝利的局面,而不是苛求手下的將領,這樣才能從大局的發展變化出發,選擇適合擔當重任的人才,使自己掌握決定全局勝利的主動權。這是孫子對領導藝術的高度精辟的概括和闡述。深刻理解孫子“擇人而用,因勢利導”的思想,對於今天的企業領導者和企業家來說,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和教訓。

孫子所說的“勢”,是指壹方對另壹方發起軍事挑戰或攻擊,導致雙方或多方對峙的壹種軍事“戰勢”。將其應用於企業管理,企業策劃的重大經營戰略行動決策或某種競爭態勢(如科技進步、新產品開發、營銷策劃等。)在市場競爭中所展現出來的,會形成經營者所面臨的各種“商業潛力”。但無論是“戰局”還是“商局”,都有壹個問題作為“從勢中求”按照孫子的思想,求勢的根本出發點是“取勢”,即在充分利用和把握勢的發展變化中,以勢醞釀勢,以達到克敵制勝的戰略目的,這壹點從《勢》的其他論述中可以看出。要能“順勢而為”,首先要“知勢”。所謂“知情者”,有兩層內涵。壹方面,要有遠見卓識,有對形勢發展和趨勢做出決策的能力;另壹方面,要對自己是否具備獲取權力的條件和實力有清醒的認識(主要是是否具備可以任用、可以擔當重任的核心能力人才)。不能“因勢利導”,就很難“因勢利導”。所以,“知勢”是“謀勢”的前提。正因為如此,世人稱識時務者為英雄。但是,壹個統帥,雖然有“識時務”的戰略眼光,身邊有能擔當重任的人才,卻不能充分利用,最終會陷入“失勢”的慘敗

。這也是當今市場競爭的關鍵問題。漢朝的領袖諸葛亮,在街亭的戰略地位和天時地利的把握上,都要優於司馬懿。只是在最關鍵的時候錯把馬謖當將軍,才導致全軍覆沒。幸好諸葛亮提前采取了壹些保護措施,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災難。可見,在對形勢的利用和把握上,“因勢利導”(選人用人)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因為選人用人,不僅體現了invictus認為人可以創造時局的思想,也體現了只有在人的價值得到充分尊重,並且處於最適合發揮作用的崗位上時,才能發揮最大創造能量的用人原則。優秀的指揮員善於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大膽任用,任其自由使用,所以能因勢利導,確保戰略意圖的實施,出其不意地贏得局面,牢牢掌握戰鬥的勝算。這樣的例子很多。

孫、劉聯合打敗曹操後,諸葛亮知道曹操會被華容道打敗。派誰去承擔這項重要任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諸葛亮從大局考慮,如果此時殺了曹操,局面會更加混亂,難以收拾,不利於“三分天下”戰略方針的實現,所以定下了“捕放”的戰略意圖,但又說不清楚。關羽是“忠義”之首。諸葛亮派他鎮守關隘,收到了“壹舉兩得”的效果。如果張飛被換掉,那就毀了大事。由此可見,善於選人用人,才能造勢——創造決定未來全局戰略的時局。215年,孫權攻曹,曹操派張遼、、李典守合淝。曹守軍只有7000多人,而吳軍有65438+萬人。但按照曹操“若孫權來,張將軍與李將軍出征,樂將軍護兵不戰”的指示,張遼取得了反圍攻的勝利。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曹操善於用人。據《三國誌》記載,張遼“武力超群”,李典“英勇善戰”,善於與人合作,“不與將軍爭”;雖然樂進“外表矮小”,但他很勇敢。他和張遼、李典“控制師旅,安撫群眾,不犯錯誤。敵人決定了,就沒有損失。”曹操根據各自的實力分配任務,合理安排誰該出征,誰該守城。因此,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曹駿的駐軍統帥不僅使合淝固若金湯,而且取得了反圍攻的勝利。兩個戰例體現的核心思想是知人善任,善用人才,及時任用。

壹個人往往在某壹方面有突出的才能,最適合某壹項具體的工作。他可以發展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的能力成為壹個成年人。限制壹個人的長處,利用他的短處,妳就會成為壹個平庸的人。如果壹個統帥埋沒了壹個人最寶貴的長處,那就是催殘毀才,也是毀滅國家的事業,是最大的無情和不道德。可見,壹個善於識才、用才的人,他本身就是壹個大德、有才的人;相反,他是壹個缺乏美德和才能的人。在領導者的實際用人中,那些不用精力、選人要權的人,除了道德品質因素外,往往也是人才有效思維的盲點。因為壹個人的天賦越大,他的特長越突出,他的缺點越來越明顯,所以領導經常會看到和聽到顯眼的缺點,甚至會加減缺點和優點的數量,用自己的缺點來出類拔萃,導致人才價值為負。眾所周知,壹個人最大的長處可能只是數量上的壹個,但它的價值和收益卻是不可估量的。三國時期,劉備出於對關羽、張飛之死的報復,帶著70萬大軍與吳國作戰,吳國局勢岌岌可危。因為孫權撥開人群,大膽起用了胸懷寬廣的“書生”魯迅,放火燒蜀軍連營七百裏,才使吳國轉危為安。美國內戰期間,林肯曾經挑選過三四個將軍,標準是無重大過失。結果都被南方將領打敗了。接受了這個教訓後,他決定起用嗜酒如命,卻能運籌帷幄的格蘭特為統帥。當時有人極力勸阻。林肯說:“如果我知道他喜歡什麽樣的酒,我應該給他幾桶讓大家享用。”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格蘭特的任命帶來了內戰的根本性轉折。管理學家德魯克有壹句名言:“人的長處是壹個真正的機會。”所有明智的領導者都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意思:要以人的長處為契機——善於識別人的長處,善於因勢利導地選人,就會不失時機地贏得事業。這正是今天企業領導者需要學習的。

第二,“以言制之,以力用之。”

《孫子兵法·三月》曰:“故要使之成文,合力而用。使行教其民,則民必服之;如果妳不去做妳想教給妳的人民的事情,人民是不會接受的。讓素食行者與人相處。”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用“文化”的手段,即用政治道德教育我們的士兵,用“武德”的方法,用軍紀統壹步調,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壹定會贏。通常,如果妳能認真執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會形成服從的習慣;通常,如果妳不認真執行命令,教育士卒,他們就會形成不服從的習慣。命令之所以能認真執行,是因為將領和士卒之間獲得了相互信任。“以言制之,以武制之”體現了孫子文武雙全、德威並重的治軍思想和原則。這種思想和原則同樣適用於企業的管理。孫子的“文”“武”之道,也是今天企業的“剛性”和“柔性”管理。企業管理是壹個過程,是管理者對被管理者施加影響和控制的過程,管理是壹門藝術,這個過程和藝術的本質對象和核心是人。對人的管理和協調可以通過制度約束、紀律監督、懲罰和強制等手段進行,也可以通過激勵、啟發、誘導和鼓勵、獎懲等手段進行。科學管理的關鍵在於其準確性和規範性,即變放任管理為規範管理,依靠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和組織權威進行程式化、有序化管理。它強調的是組織管理的戰略、制度和結構,是硬管理。軟管理是基於員工思想、組織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的人性化、個性化管理。

孫子“以文化治”的思想中有幾點可供借鑒:壹是對人和善、尊重、關心。這就是他的“文誌”思想的來源。他在《地形學》中說:“見卒如嬰,可以帶其去深溪;視卒為愛子,可與之同死。”這種關愛士兵的思想,是古今名將治軍成功的壹個道理。春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與最低等士卒分食分衣,臥無席,騎無垂,裹以奪食,與士卒同勞。”卒病壞疽,吳起吸之。“今天,企業管理中關愛軍人的思想有了全新的時代內涵。例如,為了加強企業獨特的凝聚力和競爭力,日本企業界非常重視塑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和“重視人”的企業文化。日本企業管理的特點之壹是“家族主義”。員工被某個企業錄用,就像加入了壹個家庭。企業領導就像父母,管理主管是哥哥,所有員工都是企業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在企業活動中,就像家人壹樣,晚輩要聽長輩的指導,長輩要關心和愛護晚輩。家庭成員應該互愛互助。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珍惜這個家庭,積極參加家庭活動。在日企中,管理者往往能說出全廠員工的名字,對每個員工的情況都非常熟悉。工廠還經常組織全體員工或家屬參加的運動會、聯歡會、清涼會、親切會、野餐會、忘年交會等,把員工的感情和利益與企業的命運融為壹體,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二是善於激勵下屬的成就,實現自我價值。激勵是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沒有獎勵員工業績,沒有做出貢獻,沒有懲罰員工的組織,必然是愚昧無知,是非不明,優劣難辨。在這樣的組織中,員工的榮譽感和精神動力都會喪失。因此,及時、科學地表彰先進、鼓勵優秀,關系到壹個組織的動態環境的營造。孫子在《會戰》中指出:“占了敵人便宜的人,就會得到貨物。所以如果車打架,車贏十次以上,第壹名有獎勵。“也就是說,對有勇氣奪取敵人物資裝備的人,要給予物質獎勵,在車戰中奪取十輛以上敵人汽車的,獎勵第壹個奪得戰車的人。在企業管理中,對有立功表現的人給予物質獎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註重精神鼓勵。w·曼徹斯特指出:“壹個人不會把他的生命賣給妳,而會把他的生命給妳換壹條五彩繽紛的絲帶。“由此可見,精神激勵在激發人的工作熱情方面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正因為如此,日本企業的管理者特別重視精神激勵。日本壹家鋼管廠的工人發明了壹種新的焊接方法,將焊接時間從5分鐘縮短到3分鐘。僅這項創新每年就能為企業節省6543.8+0億日元。這位勞動者得到的不是壹大筆獎金,而是最高榮譽獎章,但這份榮譽讓這位勞動者感到比得到獎金更自豪和滿足!這是因為他的自我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實現。

這揭示了壹個深刻的道理:軟管理在當今企業管理中具有很強的激勵功能,軟管理的方式主要是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求,尤其是自我實現和成就感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管理和現代文明的發展進步,作為管理主要對象的人經歷了從古典理論中的“經濟人”到現代行為科學理論和人際關系理論中的“社會人”的轉變,更加關註社會心理因素,被尊重、實現自我價值和群體士氣成為員工的高級需求和追求,也成為影響個人工作積極性和組織效率的關鍵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只有善於創新、實施高水平激勵的領導者才能稱得上傑出。中國海爾集團公司在加強目標體系建立的同時,對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日清

今天,我們對激勵本質意義的理解,已經不僅僅是把它當作壹種壹般的領導方法和藝術,而是壹種影響組織興衰的根本性制度變革,決定著組織的前途和命運。古往今來,對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對於現代企業的領導者,都是舉足輕重的。據《史記》記載,漢初楚漢之爭,項羽用兵四十余萬,是劉邦的四倍。他曾經獨霸天下,號令天下,壹時震動很大。但由於他的愚昧無知,賞罰不明,“我對人的功過沒有記憶,對人的罪過也沒有記憶,但我不能得獎,也不能畫城封侯”,“雖有奇人不能用”。於是,程平、韓信等部下都選擇了好木居住,選擇了賢惠的男人做事,紛紛離開了他。由於項羽不熟悉鼓勵的方式,賞罰不明,又不能用人,使得這位“拉山呼吸天下”的霸主不可避免地上演了壹出“妾”的悲劇。他留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激勵,在當今的領導藝術中,閃耀著時代的異彩,蘊含著深刻的科學思想。只有善於借鑒和開拓創新的企業領導者和企業家,才能為企業註入不朽的活力,開創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三,加強教育,統壹思想。軟管理強調組織價值觀的培育和塑造,先進的理念和積極的態度可以通過構建合適的良好的組織氛圍來創造,這就需要加強思想教育。孫子曰:“孰強孰弱?”“教戒為先”,“士不教先,則不必。”孫子“教戒為先”的思想在今天的企業管理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內外所有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領導人都把員工教育,特別是政治思想教育放在企業發展的首位,目的是培養壹支高素質、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在這方面,日本企業家的育人理念是先進的。

日本電氣學會機械工程部長石井真壹郎說:“播種而不培育是不夠的。要想讓它茁壯成長,就必須給予精神食糧。”日本最大的摩托車廠本田技術研究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壹郎說得特別深刻:“思想比金錢更主宰世界,好的思想能產生金錢。當代人的座右銘應該是:思想比金錢更有力量。”19910101010報紙文摘發表了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會長袁同誌的壹篇文章,題目是《松下幸之助壹年前提出與我合資——日本人的“技術訣竅”加* *領導訣竅》,說:“老人拿出他的壹張賬單,說:

有什麽條件,妳在國內有什麽條件?這是壹個重要的問題。我把技術訣竅作為投資帶到這個工廠,這也是壹項重要的投資。* * *制作方領導的專有技術和我的技術專有技術壹樣,都是在中國的投資。“松下幸之助的* * *黨的領導的秘密是指黨的政治思想工作。作為壹個資本主義企業的總裁,能如此重視我黨的政治思想教育,有如此深刻獨到的見解,實在難能可貴。今天,日本企業能稱霸世界,與他們重視員工教育有很大關系。這就形成了日企獨特的職業教育文化理念:日企要對新入職員工進行“社會教育”,主要圍繞公司的創業史和員工必須具備的奮鬥精神和信條。教唱“社會歌曲”和背誦“社會格言”和“信條”新員工加入俱樂部後,公司將繼續通過各種日常活動向工人灌輸“團體意識”和“歸屬感”,在全體員工中形成團體精神。比如松下幸之助為松下電器公司精心培育了七種“松下精神”(實業報國精神;光明磊落的精神;以及和諧的精神;努力向上的精神;謙恭有禮的精神;適應同化的精神;感謝感恩的精神)在今天更加發揚光大,她已經成為松下員工的職業守則和指導公司發展的思想指南。

如今,員工教育已經成為國內外企業發展和競爭的重要戰略。如果說現代企業家應該是壹個懂得善於待人接物的人才,那麽他首先應該成為壹個善於教人、懂得培養人才的教育家。這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當今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是壹門更高級的科學和藝術。

孫子的“文”與“武”之道——即企業管理的軟管理與硬管理,互不相同,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硬管理是軟管理的支撐和基礎,往往對軟管理的實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沒有硬管理的支撐,軟管理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軟管理是硬管理的“導演”、“潤滑劑”、“催化劑”,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兩者結合——軍民結合,軟硬結合,才能取得勝利,達到最好的效果。《孫子兵法》指出“厚不能用,愛不能用,亂不能治,驕不能用。”也就是說,如果士兵太寵而不能用,太放縱而不能指揮,太守紀律而不能嚴肅處理,這樣的軍隊就像“傲骨之子”壹樣,不能用於作戰。這時,將領、指揮官必須懂法審令,用紀律統壹管理部隊,使士卒“令”、“使”、“治”、“可用”。

企業是進行現代化生產和管理的場所,它包含著極其復雜的管理系統,包括計劃系統、生產系統、技術系統、質量控制系統、營銷系統、會計系統等。企業員工很多,分屬各個系統,職責不同。要使整個系統像機器壹樣沿著統壹的目標高效、快速、有序、和諧地運行,就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嚴密的組織管理機構,統壹的紀律,完備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管理規則。同時,還要有壹個基於員工心理和理解的組織共有的價值觀、心理文化氛圍和精神氛圍,讓員工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思想向同壹個目標進軍。現代企業管理已經進入了這樣壹個硬管理和軟管理有機結合的時代。有效地實現兩者的結合,是管理高效的源泉,是企業活力的源泉,是壹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課題,需要我們企業領導和企業家認真學習、探索和研究。

第三,“有共同願望的人會贏”

《孫子兵法·攻略》裏說有五種取勝之道,其中之壹就是“上下同欲者勝。”也就是說,官兵在齊心協力才能打贏戰爭。這是孫子分析決定戰爭勝負的最根本條件。那麽,怎樣才能讓上下欲壹致呢?孫子在《紀篇》中指出:“道使民與民壹致,故能與之同死,同其同生,不畏艱險。”也就是說,壹個英明的國王可以讓人民遵從他的意願,這樣人民就可以在戰爭中為國王奮不顧身,不畏艱險。在這裏,孫子提出的“道”是使上下之人欲同壹個東西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孫子在同壹篇文章中說:“從道、天(自然和社會機遇)、地(地理形勢和交通利益)、將(選拔)、法(軍隊的建制和編制以及國家的法制)五個方面分析戰爭勝負的可能性,即把“道”排在第壹位。由此可見,“道”在治國、民、軍、業中的重要性,也說明了有所作為的指揮員、領導者重視“道”的意義。

孫子所說的“道”是什麽意思?它指的是政治。他特別強調“人民和上級的同意”,即政治——政策、法令、法制等。由國家實施,以贏得民心,順應民意。“道”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有著廣泛的內涵,但從根本上說,它是指企業發展的經營理念、經營思路和經營戰略。在這些根本因素中,經營理念是貫穿企業壹切經營活動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基本綱領,是由壹系列指導企業發展的新的經營理念組成的。經營戰略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企業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的具體做法和戰略性經營決策。經營戰略重在規劃企業發展的長期方向。因此,壹個企業的經營思想、經營理念和經營戰略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和決定性的作用,關系到組織的前途和命運。如果壹個企業在管理思想和理論上犯了錯誤,即使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強大的技術實力,也難以奏效,必然導致企業的失敗。由此,企業領導者才能善於為企業制定正確的經營思想、經營方針、經營理念和經營戰略,即最大限度地關心和體現員工的根本利益,從而從根本上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贏得員工的支持和信任,做到“使民相投”、“同欲”。也正因為如此,國外的高級管理者把主要精力和智慧放在規劃和制定企業的經營思想、經營理念和經營戰略上,始終把戰略決策放在企業經營的首位,以保證企業不斷走向繁榮發展,從而煥發全體員工忠於職守、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奉獻精神和創業熱情。這正是我們今天的企業領導人從孫子的基本思想中學習的地方,即讓人們和人們達成壹致,那些上下都想同樣事情的人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