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陳豪自述:17中的獲獎教育是怎麽落下的?

陳豪自述:17中的獲獎教育是怎麽落下的?

口述|陳豪

編輯|何書龍唐亞華

優勝教育倒閉了?創始人陳豪跑了嗎?

165438+10月5日,陳豪發表了壹封公開信,他在信中多次道歉,並聲稱他將“負責到底”。有意思的是,還隔空“喊話”馬雲、馬、劉等知名企業家,希望他們“救救成功者”。

前幾天,深燃在陳豪即將被銀行帶走的房子裏,和他進行了壹次深度聊天。從10年6月底開始,陳豪和他在17年6月創辦的贏教育壹直處於輿論風暴的中心,學生和員工都在喊他“還錢”。外界想知道:優越教育是怎麽倒下的?錢都去哪了?陳豪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陳豪說他“沒有逃跑”。他向沈燃詳細講述了優勝教育在疫情前後的沈沒和自救,並對壹些爭議進行了說明。當然,這只是他的自述。深燃無意為陳豪洗站臺或地板,也無意在他跌倒時踩他壹腳。深燃努力驗證關鍵細節,也歡迎外部隨時更正和補充。

陳豪曾經現場道歉。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陳豪和他的優越教育是壹個很好的例子。憑借智慧和勇氣,陳豪用了17年,在沒有外部融資的情況下,將優勝教育打造成為年營收超過30億,擁有超過1200個校區的教學培訓巨頭。但爆發後,優越教育不堪壹擊,迅速沒落。其背後的原因是資本儲備不足和危機應對不力。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卓越教育在團隊、管理、文化上的先天不足;最根本的是陳豪作為草根企業家的個人局限性。

故事還在繼續,陳豪仍在解決這個問題。希望他的經歷能啟發大家。

以下為陳豪口述,由深燃編輯:

曾經我們以為優越教育離上市不遠了。

2016年公司開始籌備國內上市,後來覺得政策上可能有障礙。於是,從2018開始準備美股上市。

對IPO充滿信心的背景是公司經營狀況壹直在改善,營收每年增長30%-50%。到2019,整體收入達到30多億人民幣,利潤5000多萬人民幣,賬戶現金充裕。

但在籌備上市的過程中,也埋下了壹些隱患。為了規範公司,符合2018教育行業的政策要求(比如校區內教室必須在三樓以下,符合消防安全標準等。),開始大規模搬遷改造校園,前後花了3億多。這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財務壓力。當時認為只要IPO成功,問題就解決了。

整改過程中,部分附屬校區出現現金流問題。簡單來說,他們沒錢裝修裝飾,幹脆就不營業了。我們有1200多個校區,大部分是加盟商。根據我們的合同,加盟商是校園的法人實體,應該對校園的運營負責。不過我特別理解壹些加盟商的情況。他們原來的校區可能剛剛投入使用,需要重建,資金壓力真的很大。

所以當壹些加盟商選擇放棄的時候,我們選擇理解和接手,學生繼續上課,老師全額工資,加盟商實際上沒有得到任何懲罰。這也可能對加盟商造成壹些誤導,導致“甩鍋”越來越多,逐漸演變成加盟商的擠兌。

加盟商的經營狀況是否普遍較差,難以生存?不完全是。教育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它投資周期長,沒有五年八年很難賺錢。當然,對於經營不善的加盟商,我們也有責任。壹般來說,我們的首選解決方案是更換經理或為他們設計單獨的產品和政策。現在看來,越是這種情況,越需要放慢腳步,狠抓質量,而不是調整產品。

對於我們來說,連接壹個校園的費用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最誇張的時候壹周花了12萬。即便如此,我們也只能勉強應付。優勝教育成立17年,大大小小的危機我們都經歷過。我們從來沒有花過壹分錢,完全靠自己的資金做到了行業前十。

但沒想到,面對接踵而至的疫情,我們卻無法生存。

我們對疫情過於自信和樂觀。

最初的應對策略是有效的。大年初壹我們開了高管會議,決定全面上線。2月份,我們實現了全部線上發貨。壹開始有人擔心我們沒有轉線的能力,但是實際跑下來也不錯。這是因為我們從2015開始布局線上業務,從2018開始實行線上交割。疫情發生前,部分城市線上配送比例達到20%,所以有壹定基礎。

為了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我們組建了壹支100多人的專職班級監控團隊,每天盯到下午12。網絡課堂的比例壹直在增加,在北京已經達到70%以上。

但是收入和成本都有很大問題。

網上定價便宜。壹是因為他們只能參考線上機構的定價,在燒錢搶市場;第二,我們認為學生不使用線下場地;三是擔心家長不接受線上上課。便宜的定價,家長的觀望,惡劣的競爭環境(線上機構都在免費上課)導致我們的收入銳減,剛開始大概是正常時期的四分之壹,4月份跌到六分之壹,全國營收不到5000萬,創下新低。

成本幾乎沒有變化。

我們本該降薪、裁員、控制成本,卻沒能邁出這壹步。疫情初期,我們開會討論是裁員還是降薪。結論是在總部只會降20%的工資。當時聽到其他公司降薪35%,我們也無法理解。

為什麽?壹位長輩告訴我,最大的好處就是保住大家的飯碗,盡量不去碰別人的工資。我覺得有道理。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們請了外部咨詢團隊,並在他們的建議下裁員。導致大量員工流失,公司陷入危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裁員的危害太大了。

裁員會傷害老師,老師會帶走學生。我們還是想激勵大家共渡難關。當時我們壹直在想,疫情可能下個月就過去了,或者兩個月後,我們欠了壹兩個月的工資,以我們的造血能力可以很快補上。

甚至,為了讓員工有安全感,我們改成了日薪制和周薪制,這讓財務狀況更加緊張。現在回過頭來看,沒有裁員降薪,壹些財務不太健康的校區是受不了的。這些校區開始崩潰,然後所有的壓力都留給了總部。加盟商跑路越來越集中後,討論裁員降薪就沒有意義了。

從2月份開始,加盟商“失聯”,老師討薪,很多城市開始崩盤,比如沈陽、天津。我們在沈陽加盟了6個校區,在天津加盟了20多個(費用高達數千萬元),在國內加盟了80多個。我們在這件事上犯了壹個大錯誤。我們很多管理人員都是女性,心軟,校園要求接手時壹般都會同意。從做人的角度來說,確實如此;但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可能是錯的。因為,最後,被保險人沒有保住,反而拖累了整個體系。

我們是加盟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加盟商更有動力把生意做好。但疫情來了,人性經不起考驗,壹個人“甩鍋”,所有人“甩鍋”成了多米諾骨牌。

從加盟商擠兌開始,我們就面臨著員工工資的擠兌,家長退費的擠兌。很難生存。

有壹段時間,我以為我看到了曙光。

隨著疫情的好轉,5月份公司業績開始回升,6月份全國打平,7、8月份有盈余。所有人都以為壹切都快結束了。這時候管理層開始要求加薪,甚至對教師崗位做了加薪計劃。也就是說,在離開深淵之前,它就開始漂浮了。

沒想到,線下復課也成了巨大的挑戰。很多校區恢復後,家長蜂擁要求退款,部分老師前來討薪,導致校區無法正常工作。原來的情況突然變好了。

9月到65438+10月的40天“真空期”成為壓垮我們的最後壹根稻草。9月份,隨著學生開學,我們的收入直線下降;10個月,國慶假期,收入也很少。

資金鏈徹底斷了,實在無力支付。老師開始罷課,家長要求退款。11之後,我們每天都不好意思工作。我們壹進公司,就被幾十個人圍住了。我只能舉起喇叭,把音量調到最大,大喊大叫,安撫。那段時間,如果家長和員工半天不要錢,我們會覺得很好。

10 10月19,來的人突然多了很多倍。那天我也去了,想著溝通解決問題,但是出於安全考慮不允許我上去,我們員工都很害怕,不敢上去。然後,我們被送上了網上的大樓。其實這是誤傳。我們的總部辦公室從未搬遷過。到現在,我們校園壹半的人還在上課,我自己也沒有跑掉。還有傳言說我為了轉移資產,把公司法人改成了我媽,其實是為了公司正常貸款。

當妳虛弱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踩妳的腳,妳沒有能力防守。但我真的沒有跑,也不打算跑。我壹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從3月份開始,我就在到處找投資。今天我遇到了超過65,438+000的投資機構和無數的個人投資者。5月份壹度與*ST金州地區達成總價5億元的收購協議。但遺憾的是,我們最終沒有成功。(編者註:10年10月26日,*ST金州區發布公告稱,因優勝教育情況惡化,收購終止)

從二月份開始,我就壹直在向這家公司投資。4月份,我抵押了房子,貸款發了工資,賣了車,折價贖回了基金,壹直填。*ST金州區給了公司2000萬,我個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收購終止了,我得想辦法把錢退回去。

但是,我從來沒有和員工“裝慘”。我壹直說錢是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給的,真的是壹路“被騙”。因為我不想讓他們覺得公司沒救了,我把鍋裏的鐵賣了他們還指望什麽?

每次賣壹些物業支持公司,我都覺得多了壹點自信。最後真的什麽都賣不出去,沒錢了。那壹刻,我開始崩潰。

17創業,現在壹無所有,還欠了壹屁股債。前幾天老婆貸款買的車被開走了。她什麽也沒說,就躲在屋裏哭。

心裏有憤怒,這種憤怒充斥著我與外界的交流。

八個月後,我在黎明前倒下了。我不甘心。

當然,優越的學歷倒了,我也要反思壹下自己。

資本方面,要早融資,做長遠打算,哪怕估值很低。有能力的時候加強資金儲備,而不是冬天來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壹直在靠勇氣。

運營方面,對成本的恐懼不夠。極端情況下,什麽樣的成本才能活下去?金融方面應該有標準答案。我們也計算過,但壹直沒有結論。大家的風險意識不夠,每個部門都覺得自己是核心部門,不應該砍掉。而我在應該做出冷血決定的時候選擇了考慮大家的感受。

至於團隊,大部分人都跟著我壹路走來,能力偏向業務,但很少有人懂戰略。2015年,我們在快速擴張的時候,制定了人才戰略,只招500強的人,補充高管。然而,許多外部方法進來了,集成相對較差。後來500強壹家都沒保留。對於這麽大的公司來說,組織架構治理是壹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沒有做好。

文化上,我們壹直允許員工長大後交學費,甚至容忍壹些原則性的問題,導致很多錯誤沒有人付出。比如有高管占便宜,我們出於10 * * *事件的情緒沒有追究他;有的高管壹個項目虧了幾百萬,還沒緩過來,另壹個項目又虧了幾千萬。這導致沒有戰略感和危機感。

我覺得我自己什麽都不知道。壯士斷腕的事我沒做過,也不夠理智。今天,員工犯的錯就是我的錯。

目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快點去上課。希望公益機構和同行能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接收孩子。當時韋博英語倒閉,我們收了700多名學生。希望有人用類似的方式接納我們的學生,來彌補現在不能上課的家長和學生。

另外,希望大機構投資我們,我和公司整個核心團隊都願意免費為妳工作,不考慮股份,只為了賠罪。

這段時間,我聽到最多的建議就是申請破產。壹種是部分破產,大量裁員降薪,降低成本;另壹種是徹底破產。我都沒領養。為了爭取問心無愧,我會堅持到手無寸鐵。

當我們虧欠父母的時候,我們會慢慢彌補。這壹輪完了就找資源處理第二輪,第三輪有人不滿意。即使有人不原諒,堅持也比不負責任好。

反正我們是不會跑的。

*題圖來自網絡,文中圖片均來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