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族推翻西羅馬帝國後,在其境內建立了壹系列蠻族國家,其中法蘭克王國是對後來歐洲格局影響最大的國家。300多年後,法蘭克王國在查理曼大帝手中達到頂峰。查爾斯壹生南征北戰。經過50多次戰爭,他將西歐大部分土地納入自己的版圖,被教皇加冕為“偉大的羅馬皇帝”。就這樣,在西羅馬帝國滅亡300多年後,歐洲出現了另壹個“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
“聖騎士”原本指的是與查理大帝四面作戰的十二勇士。教皇加冕查理曼大帝後,這十二位勇士自然被提升為“上帝的侍應生”,成為“聖騎士”的代名詞。其實查理曼大帝手下的十二勇士還不能稱之為騎士,因為他們還是繼承了蠻族的戰鬥精神。
真正意義上的騎士始於八世紀下半葉,歐洲進入封建時代之後。因為封建君主的武士必須裝備精良,有良好的坐騎和壹定數量的隨從,要有經濟支持,所以那些大貴族把土地授予武士,既滿足了他們對土地這種中世紀最重要的財產形式的要求,又使他們成為大貴族的附庸。在對土地和財產的追求中,越來越多的武士逐漸形成了壹個特殊的階層——騎士階層,依附於大貴族。
此後,騎士制度在整個歐洲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尤其是近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運動,為西歐騎士階層的生存和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這個過程中,野蠻人野蠻好鬥的因素與基督教的神聖信仰相結合,使得那些破壞和平、靠刀劍為生的勇士成為了基督的守護者。“結果,騎士最終成了被崇拜的人。他不僅宣誓效忠他的主人,還發誓要成為教會的守護者,寡婦和孤兒的保護者...就這樣,騎士脫離了他的野蠻人和異教背景,融入了基督教文化的社會結構。於是,騎士和牧師、農民壹樣,被視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三大器官之壹。”
虔誠的宗教美德,扶弱濟貧的道德精神,武士原有的榮譽、忠誠、勇敢等品質的結合,構成了中世紀基督教文化中的騎士精神或騎士理想。它是中世紀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最高標準和完美範例。
十字軍時代形成了世俗的騎士理想,與神聖克制的基督教騎士理想相悖,與北方的野蠻英雄主義相去甚遠。它以愛情崇拜和禮儀崇拜為特征,表現為追求浪漫的愛情和優雅的言行。世俗騎士起源於西班牙穆斯林社會,流行於法國南部世界。在這些騎士眼裏,愛情是壹種沒有任何肉欲的純粹精神感受,構成了中世紀全盛時期騎士文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風格。
於是,武士的忠誠,基督教的謙遜,對理想女性純潔無瑕的愛,就成了每個騎士必須具備的三種美德。“基督教騎士精神的理想壹直保持著對西方思想的吸引力和對西方倫理標準的影響。”他們是力量和正義的象征。
十二聖騎士
聖騎士,或者聖騎士,聖騎士,聖堂武士等等。,其實不是指壹個人,而是指當年跟隨查理大帝的十二個(如果加上查理大帝的話十三個)勇士。之所以稱他們為聖騎士,是因為:“聖人”,因為他們的故事在基督教的正史中廣為流傳,查理大帝是基督教的忠實捍衛者。他們的事跡大多發生在基督教國家與S aracen(中世紀入侵歐洲的阿拉伯人)的戰爭中,其中夾雜著許多神話、魔法、愛情等故事...而“騎士”的由來,就是因為這些人當中有壹部分人擅長這個。
十二聖騎士的故事出現在查理曼大帝的傳說中,那是在公元800年左右。之所以有1 2聖騎士,是因為12取自基督教中耶穌的十二門徒。其實指的是查理曼大帝的親信軍隊和親信仆從。最常見的12聖騎士有:
1.最偉大的騎士羅蘭(意大利版),或者奧蘭多(法國版),是查理大帝的遠親;
2.裏納爾多或者雷諾,壹個名聲僅次於羅蘭的蒙塔爾班的野蠻人,是羅蘭的遠親;
3.托賓大主教,僅次於梅林的魔術師;
4.魔術師和惡魔馬拉吉吉;
5.奧吉爾,被六仙女祝福的丹麥王子;
6.布列塔尼國王所羅門;
7.英國帥哥艾斯托佛;
8.納摩或娜美,法瓦裏公爵;
9.巴拉斯,撒克遜人;
10.森林之主塔,最偉大的騎士之壹,弗洛裏·斯瑪特;
11.羅蘭特從小和壹個大朋友奧利弗壹起玩耍;
12.叛徒加內隆(Ganelon或Gaingan)。
當然,其他神話中的聖騎士還有其他的名字:艾文、象牙、奧頓、貝倫吉爾、安賽斯、格林、格裏爾、安吉利爾、元老院。
這些聖騎士都來自不同的背景,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有幾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取得了壹些成就。......
以查理曼大帝為例。
查理曼大帝,或稱大蠻族查理曼大帝,是中世紀800年左右的法國國王,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第壹位君主。查理曼大帝驍勇善戰(被形容為2 0英尺的巨人),善惡分明。他在14年在位期間,對倫巴第、撒拉森、撒克遜等人發動了50多次戰爭,控制了大半個歐洲,挑起了在天使的指引下保衛基督教世界的重任。
在他統治之初,阿拉伯異教徒大規模入侵西方,在他最強大的時候到達法國中部,震驚了整個歐洲!基督教國家的生存取決於第壹條線...把阿拉伯人趕出歐洲的查理曼大帝和最後壹戰改寫了歷史。之後統壹歐洲,制服北方蠻族,頒布新法,提倡教育,建立樞機主教團……控制了整個歐洲的世俗和宗教事務!
查理曼既是壹位偉大的騎士,又是神話中深情的種子,關於他的神話傳說數不勝數。不過最受歡迎的當然是1 2聖騎士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