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幹區是杭州東擴的橋頭堡,是杭州城市發展戰略的軸心,是杭州的交通樞紐。是杭州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CBD(錢江新城)所在地,還擁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園區下沙高教園。
江幹區轄10個街道,轄區* * *位於春情東路1號。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全國衛生城市先進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平安城區。
基本介紹中文名:江幹區行政類別:市轄區轄區:華東地區:四季青街、凱旋街、采荷街等10街道* * *居民:四季青街電話區號:0571郵政編碼:310016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東部面積:200.00平方公裏人口:44.5萬(2017戶方言:吳語-太湖-杭州小片-杭州方言,吳語-太湖-苕溪小片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著名景點:高亭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火車站:杭州火車東站車牌代碼:浙A高校:中國季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行政代碼:330104組織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明細、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水質、氣候、人口、經濟、概況、第壹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社保、交通調查、旅遊景點、風土人情、大話、打蓮花圈、分娩儀式、 江幹區的象征、組織沿革江幹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 春秋時期城市國際化的新窗口,第壹次屬於越南。周屬吳26年(公元前494年),30年歸越。周憲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屬楚。秦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杭州設錢塘郡,江幹屬錢塘郡。東晉鹹和三年(328),錢塘縣位於鳳凰山東麓。此後,隋唐時期為杭州府所在地,五代時期為吳越王城,南宋時期為皇城。宋代至清代,境內分屬錢塘、仁和兩縣。南宋時,城內有坊,郭外有村。清二年(1910),錢塘縣設江幹鄉,仁和縣設江幹鄉、包惠鄉。民國時期,區以下相繼實行鄰裏制(村制)、鄰裏制、保甲制。民國16 (1927)10設立江幹區,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區內建設變動頻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農村設立鄉(人民公社)、鎮和行政村(大隊),城市設立街道和居民區。江幹區行政區劃多次調整變更,分別為1956和1969 ~ 1975,轄7個街道和5個街道,最小的區域面積約8平方公裏。行政區劃演變為1996。江幹區轄7街5鎮1鄉鎮。街道和鄉鎮轄72個行政村,164個居民區,面積221.58平方公裏。江幹區市區地圖2000年,江幹區轄3街6鎮;2002年,江幹區轄5街5鎮。2004年,江幹區轄6個街道,4個鎮。2001調整了凱旋街與蔡河街的管轄界限,以春情東路為界,原屬蔡河街管轄的春情東路以北地區劃歸凱旋街管轄,原屬凱旋街管轄的春情東路以南地區劃歸蔡河街管轄。2001年,江幹區轄3個街道,6個鎮,39個社區,15個居民區,64個行政村。2002年,江幹區轄5個街道,5個鎮,44個社區,15個居民區,59個行政村。截至2003年底,江幹區轄5個街道(凱旋街、蔡河街、閘弄口街、四季青街、白楊街)和5個鎮(筧橋鎮、彭埠鎮、白楊街)。2004年下沙鎮建制撤銷,在原轄區內設立下沙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設在中沙村。2004年,江幹區轄6街4鎮:凱旋街、采荷街、閘弄口街、四季青街、白楊街、下沙街、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2014 12杭州市* * *人民下發文件《關於江幹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同意建橋鎮、彭埠鎮、九堡鎮、丁橋鎮撤鎮設街,丁橋街道更名為丁嵐街道。截至2014年末,江幹區共有街道辦事處10個。此外,下沙街道(隸屬18社區)、白楊街道(隸屬16社區)委托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管理。地理環境,地質地貌南高北低,中東部低。在漢代(公元前206年)以前,該地區還是壹片灘陸架,但經過泥沙的沖擊,唐五代錢柳修築海堤後,逐漸出現田疇,形成平原。江幹區屬於錢塘江平衡平原,地勢平坦。地面自然標高為5.2-6.2m(黃海標高),粉砂和粉細砂在地表以下5.14m以內。地基承載力100-120kpa,可作為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天然地基和淺層香椿地基的持力層。構造結構簡單,地殼穩定性好,無地震等地質災害。水質地下水位隨區內河流水位升降,水位標高為4m,無侵蝕性。錢塘江平均低潮面為3.74米,平均* * *水位為4.35米..氣候江幹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27oC,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降雨量1452.5 mm,年平均日照1899.9小時,年蒸發量1235.3 mm,無霜期248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凍害等災害性氣候。人口2065438+2007年末,江幹區常住人口7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1萬人。公安部門戶籍人口44.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萬人,其中男性22萬人,女性22.5萬人。戶籍人口男女性別比為97.36 :100(男/女)。全年人口出生率為7515,按戶籍人口計算,出生率為17.35‰,死亡率為10.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3‰。經濟總結:2017年,江幹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43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7億元,增長60.2%,第二產業增加值12590萬元,下降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1203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0.8%。第三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1:21.8:78.1調整為0.1: 20.5: 79.4。2017年,江幹區財政總收入1595億元,增長11.7%,地方財政收入88.0億元,增長8.6%。財政總支出65.0億元,增長21.5%,凈支出57.4億元,增長201%,不含省市補助7.6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1.7%,城鎮新增就業43617人,城鎮新增就業3189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5,438+0,052,265,438+0,幫助3802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528名由土地轉為農業的人員實現再就業。就業年齡段有就業能力(就業願望)的殘疾人就業率為98.4%。2017年,江幹區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增長17.0%,增加值7000萬元,增長59.7%。2017年,江幹區實現工業增加值5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降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4.9億元,下降4.8%;新產品產值率28.2%;利潤總額654.38+0.87億元,下降265.438+0.3%;利稅總額達到24.5億元,下降16.2%。全區建築業增加值73654.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0.4%。年末,全區有工程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施工企業106家,實現總產值303.2億元,增長16.9%,房屋竣工面積2061.00萬平方米,增長6.3%,房屋竣工面積381.2萬平方米,下降2.9%。全區固定資產投資51.59億元,下降12.6%,其中:我區省市實施的重大項目投資5.5億元,下降10.4%;區級實施項目投資121.3億元,增長8.5%(其中:工業投資5.4億元,增長44.5%);房地產開發投資389.0億元,下降17.6%。全年房地產業增加值8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降19.4%。房地產企業實現房屋施工面積1411.6萬平方米,下降4.8%;竣工面積258萬平方米,下降3.3%;商品房銷售面積21.48萬平方米,下降35.3%;商品房銷售額61.54億元,下降15.5%。2017年,江幹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3億元,增長65.438+001%,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36.5438+090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3.4億元,分別增長65.438+00.0%和65.438+00。從主要商品分類看,汽車零售額11480萬元,增長4.2%;超市和百貨商店零售額93.7億元,增長11.9%;家用電器零售額24.3億元,下降11.1%;金銀珠寶零售額9.9億元,下降13.9%;石油產品零售額6543.8+0.63億元,增長34.2%。年末專業市場47個,成交額420億元,其中億元市場成交額404.7億元。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2534.8億元,增長29.7%;規模以上酒店餐飲業實現營業額654.38+0.86億元,增長654.38+00.7%。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 * *實現增加值74.6億元,增長1.2%,實現利潤45.4億元,增長1.6%。全年區外實際到位資金290.8億元,增長2.8%,其中:市外實際到位資金252.4億元,增長25.0%;浙商回流項目80個,到位資金11億元,增長24.0%;實際利用外資3.6億美元,增長3.7%。全區已投入使用97棟,全年稅收57.0億元,增長20.0%,其中經常性稅收37.2億元,增長65.438+08.1%。進出口總額206.8億元,其中出口1465438+7億元,增長10.7%。截至2017年底,江幹區區級科技支出65568萬元,占區級財政總支出的11.4%,其中科技支出57537萬元,占同級財政支出的10.0%。企事業單位設立市級以上科技項目43個,爭取市級以上經費競爭配置1,866,5438+0,000元。全區專利申請量3119,專利授權量1638。創新創業載體20個,面積654.38+0.8萬平方米。新增省級眾創空間2個,市級科技孵化器654.38+0個。慶G20杭州宜興會議教育截至2017年,江幹區共有各級各類幼兒園118所,其中小學28所,初中9所,九年義務教育6所,十二年義務教育1所,普通高中1所。全區在校學生(幼兒)91595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57012人,高中學生1986人,幼兒園兒童32597人,教職工4806人。全年實施學校建設項目40個,新開小學(幼兒園)10所,新增壹級幼兒園4所,新增壹級幼兒園4所。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比例達到100%。公共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含省市補助)的16.8%。截至2017年底,江幹區共有公共藝術表演團體51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14.3萬種,共計412萬冊。新建(改建)50個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全年面向基層發放文藝演出(劇)93場,舉辦文體活動3221場,放映公益電影15、21場。全年,* * *出動1783人次檢查文化市場,檢查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體育經營場所3013家,查處違法案件40起,舉報查處率和結案率達到1000%。截至2017年底,江幹區共有綜合醫院9所,專科醫院7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院109所,門診部167所,衛生站28所,門診部2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所。專業衛生技術人員851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159人,註冊護士3682人,分別增長16.0%、16.3%、12.6%,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4.3人。社保到2017,江幹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2.4萬人,凈增5萬人。當年納入社會化管理服務的企業退休人員103萬人。發放失業保險金7230.3萬元,涉及3.5萬人次。截至2017年底,江幹區共有居家養老服務機構147家,其中新建5家,新增養老床位273張,每百人擁有養老床位4.6張。區級殘疾人康復機構10個,殘疾人護理補貼率100%。完善“四級幫扶圈”幫扶體系,當年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4786萬元。交通概況江幹區是上海進入杭州,連接浙東、浙西交通網絡的“Y”形支點,鐵路、公路、水路、空運、捷運等交通便利。滬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於航高速、杭州繞城高速均在江幹匯合,錢江二橋、三橋、六橋橫跨錢江兩岸,橫向有石大、德勝、環北-艮山高速公路,縱向有秋石、東湖高速公路網貫穿全境。轄區內的捷運1線於201165438年10月24日正式投入運營,2號線東南段於20165438年10月24日試運營,4號線首節於2016月2日投入運營。九堡客運中心是浙江省杭州市最大的客運中心,於2008年9月投入使用。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國家壹級客運中心,是交通部確定的全國45個主樞紐站之壹。亞洲首個集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幹線鐵路、快速公交、客運、公交於壹體的新東站交通樞紐於2013年7月投入使用,實現“零距離換乘”和長三角1小時鐵路交通圈,真正實現與上海同城效應。中國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南端也在境內,與蕭山國際機場隔江相望。旅遊景點夏衍故居建於清末民初。它屬於中國平房,位於杭州春情門外的嚴家壟。著名作家夏衍曾經在這裏住過。陳列室後是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被命名為杭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原名巴戎堂,是壹座五開間七進的四合院。它是夏衍從出生到青年時期的活動場所。擴建後占地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采用四合院風格,江南民居風格。展廳展示了夏衍壹生從事電影活動的生平事跡,以及夏衍生前使用的眼鏡、衣服和著名字畫。筧橋中央航校舊址位於江幹區筧橋鎮東北的橫塘村。建橋航校是壹所中央航校,被譽為“中國空軍的搖籃”。劍橋機場是抗日戰爭早期空戰的主戰場。後人把這場空戰拍成了電視劇《輕騎兵的建橋沖鋒》。談風土人情是蓬布流行的口語行為,與某些地方頗為相似。這種獨特的地方口語也影響了壹些作品,比如《合同工》中的“柴璐幫”壹詞,就是彭布地方口語的體現。打蓮蓬是流傳於九堡地區的壹種民間表演藝術。打蓮香是壹個人拍竹板唱,三四個人手搖蓮香講和。蓮香由壹根長約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組成。兩端雕成三個圓孔,每個孔內串若幹銅錢,塗以彩漆,兩端飾以彩色絹花,又稱“竹簽”、“花棍”。舞蹈可以幾個人參加,也可以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參加。表演時,青年男女各持蓮香做各種舞蹈動作,以蓮香擊打肩、臂、胸、腳等部位,或男女對打,形成舞、打、跳、跳的連續動作。行軍時可以打前進、停留、深蹲等步。出生儀式是壹個出生儀式。當母親到了月子,分娩期快到了,外婆家會有壹個“誕生儀式”。生禮物根據歷代風俗和外婆家的經濟情況來看是富裕節儉的。清末民初,富家用銀盆或彩盆盛壹束麥稈,蓋上錦緞或紙,再蓋上花、草、貼紙,寓意三男二女。他還給婆家送去了120個彩繪鴨蛋、棗、栗子和嬰兒繡的五顏六色的衣服。多數人送喜蛋、桂圓、嬰兒為嬰兒,並帶笙吹進去,以示生育之意。此外,十雙塗有紅漆的筷子或竹筷被染成紅色,壹起送出,表達快生快養的意思。大多是送火腿、雞肉、雞蛋、桂圓、面條、紅糖等孕婦滋補品,嬰兒穿的衣服,兒童的毛毯等等。江幹區的標誌Logo命名為“躍進的現代潮”,清晰地表明江幹作為杭州的新中心,將以躍進的經濟、社會、治理、文化、生態現代化浪潮匯聚於此,引領“錢塘江時代”的到來。Logo是漢字“江幹”的組合,“江幹”三個字看起來渾然壹體,渾然天成。Logo由三條優美律動的曲線組成,分別從錢塘江、京杭大運河、交通樞紐的輕軌、高鐵、磁懸浮中汲取設計靈感,展現江幹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充滿活力的城市面貌。整個標誌簡潔、時尚、穩重,寓意全區人民團結壹致,發揚“有擔當、肯奉獻、敢為人先”的精神。* * *加上“中國領先的現代化中心區”的建設,預示著壹個浩浩蕩蕩、現代化、國際化的新江幹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