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求職陷阱?有哪些防止求職陷阱的方法?下面我整理了防止求職陷阱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哪些求職陷阱?
試用期被不合理延長或解雇。
根據合同,壹般找工作會有3個月到6個月的試用期。壹些單位利用這壹條款,要麽在此期間少發工資,要麽到期後故意辭退。
我還記得,幾年前,因為我想回到我的家鄉發展,我決定去裸辭年前。雖然有了三年的工作經驗,但是因為急於求職,遇到了職場上的第壹個陷阱,就是試用期被無理延長。不同於沒有經驗的畢業生,因為有工作經驗,面試時承諾最長3個月,最短1個月的試用期。然而,三個月試用期過後,我沒有等到確認通知,卻被告知試用期需要六個月,無形中損害了我的權益。因為試用期只有底薪,沒有績效工資,社保也不交。如果我壹開始就說我需要六個月的試用期,我根本就不會申請這個職位。
與延長試用期相比,還有壹個求職陷阱更可怕,那就是試用期過後被解雇。半年前,小吳應聘了壹家公司的司機崗位。公司承諾試用期三個月,試用期月薪800元,轉正後1800元。在小吳即將按約定完成三個月的時候,他滿心歡喜地以為自己可以轉正了,卻收到了單位的辭退通知,理由是招到了更合適的人。失業後,吳先生在尋找新的招聘信息時,發現公司還在招聘專車司機。
壹些用人單位改變方法延長招聘信息的有效期。說到底還是求職者“試用期”的小算盤。「試用期壹屆滿,這些雇主便會解雇先前招聘的求職者,並以新的求職者取代他們。就這樣,循環往復。
承諾的高薪無法兌現。
許多人辭職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薪水和職位。但是很多職場人都遇到過承諾的高薪無法兌現的陷阱。壹些單位為了招到優秀的人才,有時會在面試時口頭承諾壹些薪資、住房等方面的優惠待遇。可等到貼吧之後,才發現這些福利根本無法兌現。
對於很多有人員編制的正式崗位,需要進行人事檔案的轉移。劉先生是壹位工作能力突出的設計師。為了提高工資,他從大公司的普通設計師壹躍成為中小公司的部門主管。面試時承諾年薪制度,稅後年薪20萬。工作1.5年後,劉先生竟然發現自己的工資根本不是20萬,只有不到1.5萬。他找單位領導理論,得到的回答是誰答應誰去,公司沒有這樣的規定。這時候即使他想辭職,人事檔案也可能被長期扣留。所以求職的時候壹定要註意,言之無物,合同為依據。關鍵是要簽好合同,明確合同中的待遇。
以招聘的名義拿智力成果
壹些單位以招聘為名,在收集求職者信息、組織面試的過程中,要求求職者出示成果,竊取求職者的勞動成果。
某軟件公司招聘壹些程序員、美工等崗位。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工作環境幹凈整潔,招聘流程正常,職位提供的薪酬符合市場價格。壹切似乎都是常識。應屆畢業生小張,初試合格後進入筆試階段。筆試內容:在計算機上編寫程序,使用規定的編程語言,時間不限。可以在網上查詢相關信息,但不能互相交流,只要能達到目的就行。在壹個教室裏,有八個求職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試題。幾個年輕人偶然發現,看似八道工序,其實可以組合成壹個項目...結果可想而知,這8個人沒有壹個被公司錄用。
現在是求職旺季,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都在擦亮眼睛選擇自己喜歡的對方。然而,在眾多的招聘會上,壹些用人單位打著招聘的幌子收集簡歷、組織面試,竊取應聘者所做的計劃、策劃創意和科研成果。求職者失去了他們的無形資產——想法,卻沒有得到工作,而用人單位卻樂於吃壹頓有營養的“免費午餐”。
招聘崗位名不副實。
有的單位招聘時按崗位招聘,求職者報到後卻被安排到其他崗位。比如有的公司通過招聘管理崗位吸引人來應聘,比如儲備幹部,卻被告知是業務人員,需要先銷售。這類陷阱幾乎存在於各行各業,但保險業尤為突出。起初,公司以招聘秘書和行政人員的名義招聘求職者。上班後妳會發現,沒有基本工資,沒有員工福利。只有賣保險產品,才能賺到錢。
方雲主修商業管理。性格安靜,不張揚,不喜歡銷售,所以想找壹個偏管理或者行政的崗位。求職時,方雲發現壹家公司在招聘壹個“儲備人員”的職位,招聘信息上標註的薪資價格讓她相當滿意。小芳馬上向公司投了簡歷。但是面試的時候,公司壹直在問營銷能力的問題,介紹保險業務。最後,在肖芳的追問下,公司承認其本質是保險公司招聘保險營銷員,招聘信息上標註的薪酬也需要通過績效提成來實現。小方頓覺得自己白跑了壹趟,被騙了。
信貸危機可能是保險推銷員這個職位不太受求職者歡迎的主要原因。有些用人單位為了“掩人耳目”,用壹些漂亮模糊的職位名稱來吸引求職者。
招募員工成為客戶。
壹些投資咨詢公司,在雇傭求職者從事“期貨交易員”這壹崗位後,要求每個應聘者參加幾天的培訓,培訓結束後繳納壹定費用開戶進行實盤操作。鑒於這種自費實盤操作對求職者有很大風險,甚至可能存在招聘欺詐嫌疑。
我的壹個朋友,莉莉,主修數學。前不久,她應聘了鄭州某公司期貨交易員的職位。面試後,公司提出要雇用她。隨即,公司進行了為期壹周的培訓,要求所有學員交7000元開戶,進行實盤操作。起初,莉莉以為可以在工作中學習理財知識,既能幫人賺錢,又能積累經驗。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想拿業績提成,就必須承包資金進來。但我是新手,沒人願意跟她開戶。我別無選擇,只能自己掏錢進入交易賬戶。幹了幾個月,不但沒賺到錢,還把本金賠進去了。
警惕求職陷阱的方法
1,掌握勞動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求職者在求職前或求職過程中,應積極學習壹些勞動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提高求職質量和獨立思考能力。
2.通過正規渠道求職
求職者會選擇多種渠道求職,網上求職已經成為求職者的首選。網上求職壹定要選擇政府主辦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的網站、校園網站、知名社會招聘網站或企業官方網站進行求職。
3、多種途徑了解公司背景。
求職者在正式進入公司之前,應盡量增加對公司的了解,以免落入騙子設下的陷阱。比如在網上查找公司的相關信息,是否有求職者在網上披露公司造假。
4.收到企業面試通知時,請特別註意。
(1)當妳接到招聘單位的面試邀請電話時,最好去網站查壹下這家企業的信息。如果對方用手機聯系妳,壹定要索要對方的固定電話號碼,面試前盡量通過對方的固定電話預約面試時間,了解企業信息。
(2)請仔細確認面試地點。正規單位壹般會把招聘地點定在單位的辦公室和會議室。壹些以租房為申請地點的單位要警惕;不要相信招聘人員會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妳要主動去找招聘人員所在的辦公地址或者辦公室。
(3)大部分用人單位不會派車去接應聘者,應聘時不要和陌生人去偏僻的地方,不要把手機等財物借給陌生人,發現被騙要及時報警。
5.拒絕支付任何象征性的費用。
任何招聘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服裝、產品押金、風險金、報名費、培訓費均屬違法行為。招聘單位培訓員工不得收取培訓費。求職者遇到此類情況,應堅持拒絕提交,並向招聘單位所在地區舉報,確保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6、如符合單位要求,必須進行體檢才能上崗。
請求職者註意:如果單位指定了某家醫院,這種醫院不應該是私立醫院或診所。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請不要輕易相信。
7,警惕國外的帖子。
對於外企或國外某個分公司、工廠、辦事處的高薪招聘,求職者壹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警惕。不要相信他的口頭承諾。可以選擇不接受該職位,也可以提前向勞動保障部門咨詢,辦理相關手續,防止被騙。
8.謹慎簽訂勞動合同。
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時,求職者要“看三遍”:看企業是否經過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以及企業登記註冊的有效期限;第二,看合同用詞是否準確、清晰、完整,不能用縮寫、替代或模糊的詞語表達;第三,看勞動合同中是否有壹些必要的內容,包括勞動合同的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必須簽訂書面合同,試用期必須簽訂合同。
9.如果發現被騙,要及時舉報。
求職者壹旦發現被騙,應及時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監察大隊或公安局派出所報案,尋求法律保護。由於勞動詐騙往往涉及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門,求職者應根據情況選擇最有效的投訴部門。如果投訴的對象是事業單位,求職者可以找人在社會部門工作;如果求職詐騙特別嚴重,詐騙金額較大,可以向公安部門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