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丈夫“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是很多男人的信條,這也符合人們的傳統觀念。他們覺得自己是家裏的頂梁柱,只要掙錢養家就行。在壹些父親看來,妻子承擔洗衣做飯、接送孩子等家務和育兒工作是天經地義的。
因為這種誤解,很多爸爸根本不認為自己還有教育孩子的重任。他們喜歡當“店主”,可以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能扔給媽媽就扔給媽媽。
好在現在的社會已經越來越開放,很多媽媽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很多父親開始主動參與家庭事務,洗衣做飯不再是女人的專利。他們也願意承擔養育孩子的重任,接送孩子逐漸成為他們的職責。
我有壹個同學,家裏有兩個小男孩。壹個三歲多,主要負責照顧。另壹個壹歲多,主要是妻子在照顧。雖然家裏也請了保姆幫忙,但是陪孩子、接孩子的任務主要還是父母承擔。
每次出門都看到爸爸平時和大兒子壹起玩,看得出大兒子和爸爸最親。如果爸爸有壹段時間不在他的視線範圍內,他就會哭著找爸爸。更讓人驚訝的是,有壹次我們相約去聽講座,那個同學居然帶著孩子壹個人來了。他在會議室認真聽講,孩子們在外面和會務組的叔叔阿姨們玩耍。上了兩個小時的課,我看到他偶爾出去看看孩子,然後繼續回來上課。
看到這壹幕,我也驚嘆於自認為很稱職的父親。其實我身邊這樣的好爸爸越來越多了。所以,那些苦於老公觀念難以改變的媽媽們,完全可以讓老公多交幾個這樣的好朋友。通過聽和聽,很多觀念的改變會在長期潛移默化中逐漸完成。
2.讓老公體驗育兒的樂趣。
很多時候,丈夫並不想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很重要的壹個原因就是他們很少感受到育兒的快樂,真心認為教育孩子是壹件苦差事。除非萬不得已,他們絕不會主動去玩。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並不是壹個特別喜歡孩子的人,和侄子們也不是特別親近。那時候總覺得小孩子很麻煩。他們不得不吃喝壹會兒,然後還要換尿布。如果他們不小心,他們會讓他們的孩子哭,大吵大鬧。很多男人在成為父親之前,應該也有這樣的感覺。
但是自從伊伊出生後,我好像壹夜之間變了壹個人,變得特別喜歡孩子。在我生命的最初幾天,我總是喜歡把我的孩子抱在懷裏。我給伊壹換了第壹片尿布,她喝奶粉的時候我第壹次要了。
在和伊壹壹起成長的六年裏,我收獲了太多的歡樂,我早就把養孩子當成了壹件很享受的事情。幾乎每天和孩子散步的時候會放松,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會歡呼,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會很開心。
育兒的樂趣在手勢與生活之間。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感受到,只有用心感受,才能找到。作為母親,我們要時刻和父親分享養育孩子的快樂,通過自己的壹言壹行去影響他,讓另壹半逐漸被感染。同時也要主動幫助老公發現和孩子在壹起的快樂,因為男人有時候知道後也會感受到。
3.鼓勵老公學習成長。
沒有人生來就是為人父母的。無論男女,都需要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逐步探索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同時需要不斷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來掌握孩子的心理,善於借鑒別人的育兒案例來豐富育兒經驗,勇於借鑒別人的育兒教訓來避免重蹈覆轍。
可喜的是,網絡時代,大量的育兒信息和學習資料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有致力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教育社區或論壇,有便捷豐富的微博或博客,有能抓天下的百度或谷歌。
目前關於育兒教育的公益講座越來越多,免費或收費的課程也在推出。當然,育兒教育的相關書籍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包括大量從國外引進的書籍和很多本土專業人士的專著。
媽媽在學習的同時,要盡量引導和鼓勵爸爸多看育兒書籍,多聽育兒講座或課程,多進入社區、論壇或微博討論互動,網上收集育兒信息。
當然,如果丈夫在態度和行為上有所進步,妻子需要經常給予表揚和肯定,最好是在孩子或親友面前,通過具體事例來贊美丈夫的優點。沒有人會無理拒絕別人的贊美和欣賞,男人也不例外。
畢竟老公不是孩子。即使他的壹些行為不像孩子那樣快樂,也不要對他大喊大叫,更不要罵壹會兒臟話。這不僅會讓他遠離孩子,甚至可能會讓夫妻關系陷入僵局。
每個人都有尊嚴,何況是壹個更愛面子的男人。尤其是妻子不應該隨便在親戚朋友面前罵或者打丈夫,這是很多男人最忌諱的。不管妳老公在外面犯了多少錯,妳都要給他留足面子,回到家盡量心平氣和的溝通。
今年春節,幾個老朋友聚會。在眾人的忙亂中,壹個喜歡喝酒的朋友不經意間喝醉了,時間長了在飯桌上開始胡言亂語,我老婆忍不住了,就把筷子扔向他,希望引起他的警惕。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壹舉動讓全桌人陷入了暫時的尷尬,於是紛紛勸他們。雖然不知道那個朋友是什麽感覺,但我壹直覺得這種做法不太好。很容易讓男性在朋友面前尷尬,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家庭矛盾甚至家暴。
同時,媽媽們更要註意維護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微信。壹般來說,在孩子眼裏,爸爸更權威。而且這種微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時候可以用。
如果父親覺得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有壹定的地位,留著壹個微信,覺得自己在妻子心目中有壹定的尊嚴和自信,他們會更願意參與到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會主動照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