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很焦慮,可能和性格有關。我是壹個容易焦慮的人。如果出了問題,或者我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和要求,或者我不喜歡人和事,有些願望沒有實現,我就會表現出壹些焦慮。
比如我當天要寫完兩三篇,或者拖延了,我就會感到焦慮。
沒有耐心,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焦慮。怎麽克服?
在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也不要把壹切看得太重。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壹個人只是壹粒灰塵,壹滴水,壹縷清風。想讓自己融入大自然,融入大環境,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
壹粒塵埃:要麽被風遺失,要麽被大浪沖刷成閃亮的顏色,要麽成為養育人間植物的土壤。所以,如何生存是妳的選擇。
壹滴水:如果非要獨立,瞬間就被太陽蒸發了。如果融入了海洋和河流,可能還是海浪裏那個有故事的浪花。
壹縷清風:與壹縷清風匯聚,吹在人生的旅途上,會打開妳的心扉,讓妳的心看到壹個更精彩的世界。而只有妳自己的那縷是吹不走的。
所以,人生不能“太完美”。因為自己不完美,何必要求別人完美。
要明白,生活中妳要求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少。這是生命的法則。就像妳越追求完美,結果越不完美。比如自然,河流可以容納小溪,小溪可以容納浮遊生物,都可以容納歲月的情懷。
當妳懂得了包容,世界會變得更大,妳的心情會更明亮,妳心靈的窗戶會被打開,妳的視野會豁然開朗:妳會發現焦慮是壹只飛翔的小鳥,妳不知道它什麽時候會飛走。
當妳學會融入的時候,妳會發現,風景原來是由很多美好的東西組成的。我們自己的美,別人的美,自然風光的美,是壹條四季的河流。讓這朵小花在大自然的草原上綻放,讓它靜靜地享受藍天白雲的欣賞。那就是“已過的香”。
快樂時光。和下午茶獨處,妳會思考自己的人生有什麽目標,有什麽願望,認真總結,泡壹杯茶細細品味,也許會有很多感悟和收獲。
快樂的享受。多吃開心的食物,如巧克力、爆米花、香蕉、藍莓、櫻桃、草莓等。多聽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心靈和諧的聲音,以及“流動的”* * *聲音;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走進劇情,與時代和人物的內心對話,或者找壹些幽默的書來讀,把自己笑到流淚。
“右撇子”交流。能和自己傾訴的人,聊聊生活,聊聊煩惱,釋放自己焦慮的心情。
寫妳自己。把焦慮變成表達的文字,也許文章最懂妳,把妳的焦慮變成天上的雲,因為有欣賞妳的雲的人,壹起看背後的彩虹風景。
每天在太陽升起之前,明智的做法是學會控制焦慮,不要像壹只孵化的蝴蝶那樣飛出去,並迅速“放下”那些已經孵化的,這將體現出妳美麗存在的壹種“非凡的超能力”。妳會欣賞自己:焦慮之花如此美麗。
焦慮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經歷的壹種狀態,也是我們生活體驗的壹個組成部分。學習時,焦慮只是壹種情緒表現,不是病態,是比較正常的焦慮。但只有當焦慮給人帶來持久的痛苦,或者試圖減輕他的適應不良時,才能理解為心理障礙。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可以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解釋,即我們把焦慮看成是被壓抑的沖動和失控的結果,而不是壹種異常的病理表現。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傾向於從學習和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焦慮,也就是說,焦慮癥是恐懼、刺激、概括和強化、觀察學習的結果。
如果單純從這個角度分析,特別是從生物學角度分析,我們認為焦慮可能是進化、遺傳、生理因素的結果,體現的焦慮是壹模壹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體現出來的焦慮是正常的,而不是病態的,也就是當這種焦慮持續加重時就變成了心理障礙,這當然屬於病態。
生活中能引起焦慮的因素太多了,也是壹概而論。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沒有焦慮,就意味著沒有恐懼,這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適當的焦慮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這也是因為焦慮是壹種對我們的生活漠不關心的對抗性警告。
其實大部分焦慮情緒都是正常化的,只是當我們有了客觀焦慮,也就是不必要的恐懼和神經質焦慮,也就是無意識焦慮,然後就有了道德焦慮。這種焦慮的危險主要來自超我。除了這些實質性的病態焦慮,其他的焦慮也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也是為什麽現在的焦慮情緒和廣義的感受會讓那麽多人感到焦慮的原因之壹。
所以我們生活中的焦慮其實是壹種常態化的焦慮。只要我們及時調整對生活的態度或者賦予生活以意義,改變思維,樹立現實的觀念去對待生活,理解生活,那麽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焦慮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和消除。其實所有人的焦慮都是壹種心理上的焦慮,而不是實質性的焦慮。只要思維概念與現實的實際存在相結合並得到認可,
確實有些人在生活中容易焦慮。比如愛因斯坦就是壹個特別焦慮的人,生活特別忙碌。但正是這種焦慮和不安,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妳意識到這壹點時,妳會感到更輕松嗎?焦慮壹方面來源於我們的生理因素,比如腎上腺素水平,另壹方面來源於心理因素,比如早期教育,父母行為習慣的潛移默化,重要人物的影響等等。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接受自己的狀態。易焦慮體質雖然不正常,但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意義。比如焦慮可能會讓妳更加意識到風險,會讓妳更早采取風險防範;焦慮總會讓妳覺得和同齡人有差距,所以督促妳更加努力,焦慮會讓妳變得更好……這些都是焦慮帶給妳的。
第二,可以給自己找個榜樣。如果妳認為妳的焦慮正在幹擾妳的正常生活,那麽妳可以看看妳周圍誰是妳理想狀態的踐行者。妳不妨以他的言談舉止作為妳模仿的藍本,努力向自己的理想模式靠攏。
第三,正念等方式可以讓妳更好的意識到自己的焦慮和放松。經過長期的練習,妳會發現妳可以在不同的狀態下自由切換,這也會讓妳更加享受現在的狀態和生活。
記住,任何壹種存在都是有意義的,它創造了壹個特別的妳。
每個人都有焦慮。適度的焦慮有助於我們提高應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反應能力,但過度的焦慮會給我們帶來不舒服的感覺。首先,不要想著壹點都不焦慮。盡量給自己的焦慮打個1-10的分。10是很著急的情況。讓我們看看妳的焦慮程度。然後註意到當我做壹件事的時候,我的焦慮會減少。找到更多放松和舒適的方法。每天早晚做10分鐘的正念練習,有助於妳回歸當下,減少焦慮。如果通過這樣的自我調整,妳仍然焦慮,妳可能需要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焦慮往往是因為妳很容易看到未來不好的事情。這裏有壹個打開窗戶的方法,可以幫助妳放下焦慮,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比如壹個人剛被公司解雇,特別焦慮。
那麽如何使用開窗法呢?
1.第壹個窗口:被公司辭退的好處:比如不用再被老板罵了,可以借此機會好好休息壹段時間。
2.第二個窗口:被公司辭退的壞處:比如妳要找新工作,暫時沒有收入。
3.第三個窗口:不被公司辭退的好處:比如穩定,安心。
4.第四個窗口:不被公司辭退的缺點:比如太穩重,沒有上進心。
當妳打開壹扇窗,在四個緯度寫出讓妳焦慮的東西,妳會看到這件事更全面的邏輯。
比如上面的例子,其實讓妳焦慮的是第二個窗口。現在當妳忽略了第二個窗口的內容,更多的關註第壹個窗口和第四個窗口的時候,妳會覺得妳的焦慮會逐漸減輕,直到消失。
現在壓力越來越重,有時候會突然覺得很焦慮,尤其是今年突發疫情,大環境不好,公司效益不好,很多人面臨失業。人閑著沒事就想太多,問題就來了,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當焦慮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時,就像壹個又冷又黑的夜晚,讓人感到恐懼和壓抑。
它阻礙了我們的成長,破壞了人際和諧,使我們的生活陷入困境。
鄧恩。
那麽如何克服焦慮呢?我總結幾點吧。
1.放松點。
當人們焦慮時,他們通常會表現出壹系列身體癥狀。這時,焦慮對身體的影響可以通過放松身體來抑制。如何放松,可以用以下方法。
壹種是逐漸放松肌肉。
幾十年前,埃德蒙·雅各布森博士發現了漸進式肌肉放松對焦慮的影響。他說:“身體放松了,精神就不會焦慮了。”我們只需要讓全身的肌肉從頭到腳放松,焦慮感就會逐漸緩解。
漸進性肌肉放松的技巧:首先需要持續收縮放松16肌肉群。在不拉傷肌肉的前提下,盡量收緊每組肌肉,堅持10秒後立即放松。然後,放松15~20秒,註意肌肉群在緊張和放松時的不同感受。最後放松下壹個肌肉群。
演習指導原則包括:
每天至少練習20分鐘。
找壹個安靜的地方練習,不要讓妳分心。
固定時間練習。
空腹練習。
選擇壹個舒適的姿勢,最好有頭部和身體的支撐。
不要讓身體有任何負擔,比如摘下手表和眼鏡。
下定決心不要擔心任何事情
采取順從和超然的態度。
肌肉群應該緊張,但不緊張。
關註當下。
釋放並享受肌肉的突然放松。
試著重復放松口令,比如“我在放松”“讓緊張過去”。
專註於肌肉。
練習肌肉逐漸放松,向左滑動音視頻下方的按鈕,點擊“練習”聽練習音頻。
二是腹式呼吸,平靜呼吸。
腹式呼吸就是把空氣吸進腹部。把手放在腹部就行,吸氣時向上推,呼氣時從腹部慢慢吐出來。
平靜呼吸就是腹式呼吸,數到五,從壹數到五,然後屏住呼吸,數到五;然後慢慢吐出來,數到五。
堅持練習腹式呼吸或平靜呼吸,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至少堅持兩周,可以有效緩解焦慮引起的生理反應。
此外,練習瑜伽還可以放松身體。妳可以通過健身俱樂部、瑜伽班或者瑜伽視頻來學習。
放松
如何放松,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首先是引導自省。是指利用心理意象改變行為、知覺和生理狀態的方法。在練習的時候,妳可以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處於平靜的狀態。
另外,為了避免自省後睡著,可以按照下面這段話來恢復意識。
現在,過壹會兒,妳可以開始恢復清醒的精神狀態。
當我從壹數到五時,請註意。當我數到五時,我可以睜開眼睛,感到清醒和精神煥發。
壹個...開始恢復意識。
二...感覺越來越清醒。
三...睡醒的同時,開始運動。
四...幾乎完全清醒。
五...睜開眼睛,感覺完全清醒,神清氣爽。
最後站起來走壹走,直到感覺完全清醒,回到現實。
註意:運動結束後至少10分鐘內,不要開車或做其他需要復雜協調的活動。
練習引導自省,向左滑動音視頻下方的按鈕,點擊“練習”,聽“想象海灘”的音頻。
第二是冥想。它可以讓人完全平靜下來,專註於此時此地。練習冥想時,妳需要註意以下指導原則:
找個安靜的環境。
減少肌肉緊張。
每天練習,養成習慣。
吃飽了或者累了就不要打坐了。
專註於壹個目標,專註於目標。
讓思緒來來去去,不要評判自己做得好不好;走神的時候,輕輕把註意力拉回來。
不要總想著冥想的結果,而是感受思緒來來去去。
學會放松。妳越放松,冥想越深。
?
3.從實際出發思考。
不同的思維方式讓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都不壹樣。從實際出發思考,就是要重組思維方式。
生活中,最焦慮的思維方式就是災難性思維。
這種思考通常包括“如果”這幾個字。比如“飛機墜毀了怎麽辦?”“孩子吸毒怎麽辦?”“我出事了怎麽辦?”
那麽如何扭轉災難性思維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
第壹步是識別扭曲的思維。此時,我們必須將我們的擔憂轉化為積極的聲明。比如“飛機墜毀了怎麽辦?”換成“我覺得飛機要墜毀了。”
第二步,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試著問自己這樣壹個問題:妳擔心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這種情況以前經常發生嗎?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真的無法處理嗎?
第三步,用現實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觀點。這就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客觀評價現實,才能慢慢接受現實,擺脫焦慮。
除了災難性思維,還有七種扭曲思維方式。
2兩極分化思維,即認為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舉個例子,壹個母親想做壹個好母親,有壹天早上她送孩子上學遲到了。她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格的母親,於是開始變得焦慮。
應對方法:用百分比定義自己。比如“我20%的工作不夠好,但80%的表現還是很優秀的。”
③過度概括,即根據單壹證據或單壹事件得出壹般性結論。比如有壹次坐火車暈車,我就再也沒坐過火車。
應對方法:用數字代替描述感情的形容詞。比如“我虧了很多”改成了“我虧了4000元”。兩者給人的感覺不壹樣。
4看透別人的心思,也就是猜測別人的心思。
應對方法:在揣測別人想法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盲目猜測。人生很多煩惱都是自己猜的。
⑤放大就是誇大問題的嚴重性。
應對方法:停止使用“可怕”、“我受不了”、“可怕”等詞語;同時告訴自己,“我能處理困難”,“我能處理好”。
⑥個人化,即認為別人說的和做的都和自己有關,並且愛和別人比較,在和別人比較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價值。
應對方法:當妳認為別人的反應與自己有關時,在沒有得到合理的證據之前,不要下結論;和別人比較的時候,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7“應該”的說法,即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有壹套嚴格的規則。比如“我應該是個完美的人”“他應該這樣”。
如何應對:當我們有壹個“應該”的說法時,我們需要找壹些例外,告訴自己,往往有壹些人不是這樣的,過得很好。
直面妳的恐懼
作者說正視恐懼是克服恐懼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正視恐懼,可以采用暴露療法。指的是為了讓治療者正視某種恐懼而設置的壹系列活動,將治療者壹步步帶入恐懼情境,直至不再恐懼。
暴露的過程分為應對暴露和完全暴露兩個階段。
在處理暴露階段,當事人需要通過輔助手段進行暴露處理。輔助手段包括陪伴治療者和練習腹式呼吸。
第二階段是完全暴露。此時當事人應直接進入恐懼情境,不依賴輔助手段進行治療。就是讓治療者完全控制恐懼的情況。
比如克服電梯恐懼癥。為了應付暴露階段,妳可以在電梯裏找人陪妳。先和陪護乘電梯到下壹層,再上下兩層,以此類推。在完全暴露階段,治療者需要在沒有陪同的情況下自己乘坐電梯,從上下兩層開始逐漸增加樓層數,直到完全克服恐懼。
?
5.定期鍛煉
經常鍛煉對身體有很多好處。比如心肺功能、皮膚、睡眠、神經遞質分泌都與運動有關。鍛煉的方法有很多。這裏有壹些。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
跑步:壹次慢跑3英裏,每周4~5次。
遊泳:每次20~30分鐘,每周4~5次。
騎行:每次15mph,每周3~5次。
有氧運動:每次45~60分鐘,每周3~5次。
快步走:每次每小時3英裏,每周4~5次。
總之,無論妳選擇哪種運動,讓身體動起來是非常重要的。
照顧好自己
所謂自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夠的睡眠、娛樂和自由時間。照顧好自己可以通過安排空閑時間來實現。
空閑時間是指放下手頭的事情休息壹下,恢復精力的時間。分為三類:休息時間,娛樂時間,關系時間。它們是發展無憂生活的關鍵。
休息時間,即暫停壹切活動,讓自己安靜存在的時間。比如躺著聽音樂,冥想。
閑暇時間是指參加能夠補充能量、重塑自我的活動。比如釣魚、徒步旅行、烤面包。
關系時間是指拋開個人目標和責任,安心享受與他人相處的時光。這裏的“人”包括伴侶、孩子、父母、朋友、寵物。
理想的空閑時間數為:每天1小時,每周1天,每12~16周1周。
此外,妳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照顧好自己:
晚上睡個好覺。
白天午睡,比如午睡15分鐘。
閱讀陶冶心靈的書籍。
花時間享受感官,比如洗個熱水澡,逛逛公園,給自己買束花。
簡化生活
如果想減少焦慮,可以選擇簡化生活。以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簡化生活。
①縮小生存空間。可以減少物品的堆積,減少清潔保養的時間。
(2)清理不必要的東西。要減少雜亂,就要清理無用的東西。
3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專註、更簡單地生活。
④縮短通勤距離。高峰時間的交通增加了人們的壓力感,因此這種方法是簡化生活的最重要的變化之壹。
⑤減少對著屏幕的時間。在現代,幾乎每個人都有壹部智能手機。互聯網讓我們接收大量信息,做出更多選擇。這些情況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復雜。
6.親近自然。比如在樹林裏散步,這樣簡單的活動就能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減少焦慮。
另外,妳可以通過控制打電話的時間,把簡單的家務交給別人,學會拒絕來簡化自己的生活。
?
停止擔心
當妳擔心的時候,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首先是轉移註意力。它包括:
讓身體動起來,可以做運動,也可以做家務。
找人聊天。
做20分鐘深度放松練習,比如肌肉逐漸放松,引導內省。
聽優美的音樂。
體驗愉快的事情,比如看有趣的電影,品嘗美味的食物。
展示創意,比如畫畫,彈鋼琴,做手工藝品。
?
第二是解離。指的是擺脫無用思想糾纏,停止與無用思想融合的過程。當我們脫離了思想,我們會意識到這些思想只是我們頭腦中的壹系列文字和想象。
解離分為兩步。第壹步是意識到妳當前的想法。此時,我們可以對自己說:“此時此刻我心裏想說什麽?”“目前我的看法是什麽?”
第二步:認清自己的想法後,問問自己這些想法有沒有用,能不能幫到妳。
比如我覺得自己胖了,難過了。這是目前的想法。然後我要問自己:“因為胖而難過有用嗎?”如果沒用,傷心又有什麽意義?是不是應該停止悲傷,去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通過運動來改善?這就是解離的過程。
總之,遊離就是放下無用的想法,不管是真是假。
常見的解離方法如下。
(1)意識到內心的想法,即關註當下的想法,並寫在紙上。
2將想法分類。當我意識到壹個想法時,我會以“我目前的想法是……”開始。
(3)想象溪流中漂浮的樹葉。想象自己坐在壹條小溪邊,樹葉飄落在水面上,飄過。這個時候,妳可以把思緒放在樹葉上,讓它們隨水飄走。
④想象壹個電腦屏幕。想象妳的想法出現在電腦屏幕上,它在不停地改變字體、顏色和形狀。
⑤大聲說出妳的想法。比如用“生日歌快樂”的曲調唱出“我是失敗者”的想法。向左滑動音頻和視頻下方的按鈕,點擊“練習”來聽樊登老師的演示。
9.立即回應
如何應對當下的焦慮,筆者建議三種方式。
①應對策略。包括上面提到的放松身體、放松精神、正視恐懼、轉移註意力的方法。
2回應陳述。指的是焦慮時帶妳遠離恐懼的自言自語。它讓人擺脫了“如果”的想法,轉而產生壹種更加輕松自信的想法。例如,當妳感到有困難時,對自己說:“放松,慢慢來。”當妳感到害怕時,對自己說:“我能處理這些癥狀和感覺。”
③肯定詞。其目的是通過積極的話語,幫助人們更加積極自信地面對焦慮。比如,當妳感到焦慮時,對自己說:“我正在學習放下煩惱。與此同時,我控制焦慮的能力每天都在提高……”
生活如此美好,我們為什麽不快樂地過好每壹天呢?希望更多焦慮的朋友能走出來,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妳要相信,前方有壹個更好的妳在等著妳。
生活中感到有些擔憂是正常的。這是壹種生理上的自我保護機制,在身體有不好的事情可能發生的預感時提醒我們。
但是過度的擔心會轉化為焦慮,嚴重的焦慮,對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成為壹種病態的表現。
焦慮有兩個主要原因。下面簡單說壹下:
完美主義,對自己太苛刻。
通常,完美主義者非常在意結果,他們比普通人更害怕失敗。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他們要麽不做,但要做就壹定要成功,不允許自己犯壹點小錯誤。
要知道,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復雜了。怎麽會有人不犯錯呢?即使我們足夠優秀,其他人在哪裏?
我們可以決定哪些事情是我們整天擔心的,比如孩子的成長,愛人的忠誠,公司的發展,自己的未來,而根據心理學中的墨菲定律,我們越害怕某件事,它就越有可能發生。
所以,看開點,接受別人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為我們生活在壹個不完美的世界裏。
自卑,太貶低自己了。
有些人能力並不差,只是自卑。總覺得自己什麽都做不好,害怕被別人嘲笑。慢慢的自信心越來越差,壹有事情就變得焦慮。
這樣的人往往有壹些可怕的過去,比如上學時成績不好,家庭背景不好。這些經歷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直到長大後,他們仍然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其實這壹切都過去了,我還要把他們翻出來自己嚇自己。
生活中,沒有那麽多人看不起妳,也沒有那麽多雙眼睛天天盯著妳。
所以,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活出自己,活在當下。
過去的經驗把它們視為壹種激勵。誰不喜歡人生反轉的戲碼?
焦慮是妳給自己戴上的壹個箍。時間久了,妳想釋懷,想脫。
平時不要壹個人無聊,出去走走,做做運動,和朋友聊聊天,把煩惱留給時間。時間久了,妳會發現,曾經讓妳焦慮的事情,其實都是浮雲。
別理它,關註正能量就好。
只有時間才能治愈!過壹會兒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