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從5月1日到7月底都有。
荔枝品種和成熟時間。
三月紅
因其在農歷三月下旬成熟而得名。是最早熟的品種。主要產於廣東新會、中山、增城和廣西靈山。果實心形,上寬下尖;裂片大小不壹,排列不規則,縫合線不明顯;皮厚,微紅;肉呈黃白色,略韌,質地粗糙,核大,味酸甜,食後有殘渣。因為上市早,所以還是很受消費者歡迎的。
圓形樹枝
又名水東或水東黑葉。分布在廣州郊區和珠三角各縣。因其適合在多水的地方種植,葉片細長,類似黑葉而得名。果實短卵形,或歪心形,肩緣高,肩緣低;開裂的切片略扁寬,應該是深紅色。果肉軟滑多汁,酸甜可口,微香。五月底或六月初成熟。
黑色葉子
果實短卵形,頂端圓形或鈍圓,果實扁平;皮暗紅色,殼薄,裂片扁鈍,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縫線明顯;肉質緊實酥脆,香甜多汁,大部分是大石頭。6月中旬成熟。更耐儲存。
胡愛芝
又名葉迷、奉化、谷峰、胡愛芝(相傳古代有壹本古書路過嶺南,把村民送的荔枝攬入懷中,故名)和胡愛芝。廣東是栽培最廣泛和最多產的品種。鮮的和幹的都合適。果實圓形或近圓形,蒂扁平;殼厚而韌,絳紅色,大片裂片,略凸起或近平,排列不規則,蒂部附近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色,質軟,清亮多汁,酸甜可口,核大而長,偶見小核。7月初成熟。
桂味
又名桂枝,因有桂花的香味而得名。是最好的品種之壹,產於廣州郊區和廣西靈山最好。桂味有兩種:洪權和鴨頭綠。果實球形,殼淺紅色,薄而脆;皸裂的切片小而尖,從果蒂兩側繞著果頂有很深的凹槽,這是肉桂的特征;黃白相間,柔軟飽滿,核小,味甜。它在七月初成熟。
諾米茨
又名米脂,是廣東最值錢的品種。是馳名中外的廣東特產水果。主要產於廣州市郊區蘿崗區和增城市新塘鎮,從化縣和董藩縣次之。果實心形,近圓形,果柄歪斜為其品種特征;上市之初黃蠟色,初盛期鮮紅;裂縫大而長,縱向排列,稀疏微凸,縫合線寬而明顯;果實頂部豐滿,果蒂略凹;肉厚,芯小,陶色黃、白、半透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20%。它非常甜,香,糯,嫩,質量好。是消費者最喜歡的品種。最適合鮮食和晾曬。7月初成熟。有紅糯米和白糯米兩個品系。
袁弘
又名皺芯,主產於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果實心形,枝頂飽滿;果梗長;果皮紫紅色,中央有小裂片和小刺,縫合線不明顯;肉薄,乳白色,核的大小不到7,吃起來酸甜可口。7月中旬成熟。
朱蘭
主產福建龍海、南京、漳州等縣市。有紅色和青色兩種。果實心形,飽滿;果梗細;裂塊大無刺;應該是細的,核大小不壹,核大;陶器呈乳白色,酸甜可口,質量中等。7月中旬成熟。除了鮮食,適合裝罐烘幹。
陳子
是福建荔枝中的壹絕。成熟後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莆田和仙遊是最著名的地區。蔡祥。荔枝譜。這壹品種在本世紀初已被引入美國,並在澳大利亞南部栽培。
掛綠色
是廣東增城荔枝之寶,廣東省著名荔枝品種之壹。封建時代的貢品。《嶺南荔枝譜》描述:其果“蒂旁凸出稍高,謂之龍頭;壹邊低,叫鳳尾。熟時穿紅衣,終有壹條綠線貫穿,故改名。”果實大如雞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紅色帶綠色;裂片平整,縫合線明顯;肉質厚脆,香甜多汁,人口香,風味獨特。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在廣東增城市舉行的2002年綠色荔枝拍賣會上,壹顆荔枝拍出了55.5萬元的天價。這顆荔枝是從增城“西苑”壹棵掛青的老樹上摘下來的。這棵樹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結的果實很少。其特點是殼色四分微綠六分紅,有壹條綠線貫穿子實體,果肉脆嫩微香,剝開後用不濕紙包裹。成為歷史上最貴水果。
補充:
中國的櫻桃抗寒性弱,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五月成熟,生於山坡向陽面或水溝旁。適宜在年平均氣溫65,438+05 ~ 65,438+06℃的地方種植。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是最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