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中的共同論題壹詞指的是談話或思想交流。現在常用論文來指在各個學術領域進行研究,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論文。下面是壹篇關於就業指導的論文,請參考!
論高校就業指導與德育的融合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本文研究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分析了就業難和就業指導中德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高校教育中應將德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探索了大學生德育與就業指導相互滲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德育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因此,大學畢業生能否順利找到工作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的熱點問題。在就業方面,“先就業後擇業”的傳統觀念導致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缺乏穩定性,忠誠度低,專業性差;在德育方面,大學生往往忽視理論知識和理論素養,需要進壹步加強人文素養和思想品德。因此,通過研究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和德育現實缺失的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從而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方法和內容,加強就業指導中的德育教育,對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壹、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德育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1.大學生就業倫理的缺失
(1)大學生有不當行為。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後,整個社會逐漸出現了重智輕德的現象。由於當前社會風氣的影響,大學生往往在價值觀上有很多困擾和困惑。許多學生由於受社會現實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的影響,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心理,懷疑知識改變命運,在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中產生矛盾心理。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抱著敷衍的態度,上課不認真、逃課、考試作弊、補考、重考的現象比較嚴重。
(2)就業誠信缺失。在求職和就業中,壹些大學生由於強烈的虛榮心和急於求成的心理,可能會編造和使用虛假的就業信息來吸引就業單位的註意,提高求職的成功率。但在就業過程中,單方面毀約、隨意跳槽的情況相當嚴重。在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下,很多大學畢業生往往不重視自己的第壹份工作,只把它當成積累工作經驗的鍛煉機會,沒有下定決心和毅力去做好第壹份工作。所以當他們的薪酬和上升空間達不到預期目標,或者覺得自己受到了培訓,掌握了技術,壹般都會跳槽去找下壹份工作,工作不穩定性大大增強。
2.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德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1)就業指導的理念和模式已經過時。以往就業指導的內容主要是就業政策指導、招聘信息傳遞、職場面試技巧等的傳授。內容缺乏原創性,形式單壹,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註。以往的就業指導模式主要以學校職業介紹機構為主,通過收集、匯總各種就業信息,以新聞發布的形式直接向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服務,而對學生的就業需求、就業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知之甚少。
(2)就業指導薄弱。目前,我國高校的就業指導主要由就業辦公室、輔導員和分管領導來完成。負責就業指導的人員流動性大,學生任務多,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無法給畢業生及時充分的就業指導。
(3)就業指導的內容和信息渠道單壹。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在內容和形式上都不系統。在就業政策宣傳、常用就業技能等方面,采取的方式方法比較“紙上談兵”,缺乏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內容枯燥,教學效果不理想。就業信息的來源主要通過網絡、廣告、招聘會傳遞給學生,但學生往往因為就業信息綜合分析能力差而錯失好的工作機會,制約了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
第二,德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德育的目的是在思想層面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在道德層面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在精神層面重視行為規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加強就業指導意義重大。
1.德育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通過對用人單位就業需求的了解和分析,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已經不僅僅註重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要求具備良好的身體、心理和思想等職業素質。高校德育應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堅強的意誌力、準確的判斷力、良好的親和力和豐富的創造力。
(2)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通過與就業指導的結合,學生可以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合理實施職業規劃。
2.德育可以促進就業指導。
通過分析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認識到道德教育對大學生就業效果的重要性。通過大學德育,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正確合理的擇業觀。期間通過就業指導廣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德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就業指導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德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的途徑
1.德育貫穿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貫穿學生整個大學階段,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德育應貫穿於就業指導的全過程。
(1)就業指導要鼓勵學生在入學時就參與就業指導的教學和實踐,在日常教學、科研、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中不斷滲透就業指導,結合德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準確定位,不斷提高就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在德育中貫穿就業指導,既能在日常教育中註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又能達到培養學生就業素質和能力的目的,使就業指導的作用不僅僅局限於就業,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2)結合大學生職業道德、民主法制、愛國主義和文明誠信教育,通過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人、做事的職業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服務意識和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把就業思想、技能、信息等就業工作與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就業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樹立正確的求職預期。
(3)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許多大學生由於缺乏應對挫折和失敗的心理準備,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渡過難關,讓學生學會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求職心態,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現實,增強他們抵禦挫折和失敗的能力,保持積極的就業態度。
2.在德育中滲透就業指導。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不僅可以改善德育課程教學與現實的矛盾,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在德育過程中,我們需要註重以下幾點。
(1)註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受當前社會風氣和就業導向的影響,部分大學畢業生存在不正確的就業思想和觀念。在錯誤的就業觀念影響下,很多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屢屢碰壁。因此,德育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2)註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更傾向於錄用綜合素質強的畢業生。因此,德育要針對學生實際,通過實踐、教學、模擬,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結合專業特點,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不合理的自我定位和評價是大學生就業的障礙。過度自信、盲目樂觀、過度自卑、消極應對都會影響學生的就業成功率。在德育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引導學生用全面、客觀、發展的眼光全面評價自己,準確定位自己。
(4)加強誠信和法制教育。針對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欺詐、違約甚至可能違法行為。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可以通過日常課堂教學、校外專家講座、師生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逐步培養學生的個人誠信意識;並加強“法律法規基礎”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相關法律法規,遵紀守法,自覺約束不道德的思想和行為。同時,通過學習勞動法、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規,最大限度地維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合法權益,也可以有效減少畢業生在處理就業問題上的盲目性。
參考資料:
[1]蘇玲。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2
[2]王翰,孔雷。論德育與就業指導的結合[J].200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
[3]範輝,王瑋。德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輔助作用[J].高等教育論壇,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