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讓我們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如何進行自我分析?
目前國內接受遠程心理咨詢的人並不多,每周的分析往往顯得太長。雖然確實有少數人壹周進行3到5次高頻分析,但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壹周壹次低頻分析,在心理咨詢師不在的剩余6天裏,對於不穩定的來訪者來說,意外肯定會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學會自我照顧、自我發泄、自我觀察、自我發現,絕對是壹門技能,所以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心理咨詢師身上,在情感上幫助自己也是非常好的壹課。美國蜜汁心理分析協會主席林奇曾在壹次演講中說,心理咨詢不是在咨詢室裏把來訪者提升到生命的盡頭,而是讓他們內化心理咨詢師的職能,學會在情感上分析自己、觀察自己、照顧自己。
那麽,對於壹周進行壹次低頻的咨詢師來說,如何學會自我分析呢?下面,我只和大家分享我個人發現的壹些方法。
作為壹個連續幾年每周做壹次低頻分析的咨詢師,我會發現,其實咨詢師在陪伴來訪者,整理情緒,緩解焦慮,發現來訪者的固視情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咨詢師不在的壹周剩余的167小時裏,意外依然層出不窮。這時候咨詢師不可能像阿拉丁神燈裏的魔鬼壹樣,那妳能怎麽辦呢?
首先可以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心理咨詢是近年來在中國出現的新生事物。在此之前,古人是如何打消顧慮的?寫作除了鍛煉氣功,還是極好的心理保健運動,所以有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的淵源。至於情感,妳可以正式地寫出來,比如,作為壹篇隨筆,隨筆或者微型小說。在文字的掌控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妳也可以非正式地寫。比如遇到情緒風暴或者心理危機的時候,可以嘗試用紙筆寫下自己的心情。不要去評判它是好是壞,而是寫下妳對情緒的所有感受和聯想。
在寫作療愈的過程中,首先要註重感情的真實和質樸,語言的直接和有力。妳可以說我很痛苦,骨頭都裂了。。而不是。我想我的痛苦揮之不去?。盡量用不脫離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通過文字釋放自己的原始能量,多用動詞和名詞,少用形容詞。比如我的壹個來訪者,曾經用極其簡潔有力的語言描述了她和母親的關系。她說?她媽媽有兩種武器,壹種是用大刀砍她的脖子,壹種是用匕首刺她的心臟。大刀和匕首,斜線和刺戳,完美地表達了他們的直白和血腥的感情。
其次,在描述中,要註意細節。其實如果只是說大綱的話,我們的人生無非就是幾句話。然而,所有的真相都隱藏在細節中。壹個好的顧問往往是描述細節的大師。從周圍的環境,到內心的心理遞進和情緒起伏,細節描寫到位,貼合內心感受,讓來訪者如釋重負。描述細節是壹個逐漸幫助來訪者代替自省的過程。在咨詢師不在的情況下,妳可以自己完成這壹步,妳可能會在自己內心細節的描述中找到真相。
張愛玲的筆下有各種各樣的細節描寫。比如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借用了白流蘇的話。她精神恍惚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當她只有十幾歲的時候,她看了這部戲,在壹場傾盆大雨中與家人失散了。她獨自站在人行道上,凝視著人們,人們也凝視著她,透過淋雨的窗戶和層層看不見的玻璃罩——無數的陌生人。每個人都被鎖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她打破頭都進不去。她似乎著魔了。突然我聽到身後有腳步聲,猜到是她媽媽,於是我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說話。她祈禱的母親和她的親生母親是兩個人?。這段話看似寫的是白流蘇,實則寫的是張愛玲本人。她知道母親的期待、仇恨、失望和自我放逐。
其實寫作的過程就是壹個自我療傷,自我安撫的過程。第壹,寫作實現了註意力的轉移。妳遠離了情緒風暴的中心,開始了另壹件事,這意味著妳不再被自己的情緒淹沒,妳開始對自己能控制的東西有了控制感。
其次,寫作的過程自然產生了壹個被觀察的我和壹個情緒化的我,這樣寫作就可以把妳從情緒中分離出來,妳可以思考,可以體驗,可以發泄,妳可以用精煉的語言完成壹個心智過程。這種能夠審視自己,反思自己的過程,叫做知性化。理智化不僅能捕捉情緒,還能反思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抓住和控制。
第三,寫作的過程可以重構妳的故事。妳會描述並自由聯想自己的情緒。有些情緒背後的復雜,會被妳看到,發現。同時,通過寫作,妳的故事有了另壹種開放性。事實上,中國著名的心理咨詢師吳和鳴壹直在強調壹個觀點,治療就是寫作?。這句話的意思是關於:無論是寫作還是治療,都是主體之間圍繞個人生活經歷的對話。當妳和自己進行壹次推心置腹的對話時,妳會發現自己在治愈自己。
好吧,如果妳不是文字高手,那麽妳可以用另外壹種個人分析的方法,就是找壹個私人空間,最好是躺著,開始自由聯想。比如,妳剛剛經歷了壹件憤怒和沮喪的事情。然後,靜靜地躺著,讓妳的情緒開始淹沒妳。不要控制,不要辯解,不要逃避,因為此時此刻,是妳自己的時空。不要自嘲或者貶低自己,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可笑。要知道,如果妳的情緒得不到照顧,妳會在生活中看到更多可笑莫名的事情。
當情緒流動到壹定程度,妳覺得有話要說,妳就開始暢所欲言了。敘事的開頭可以是情緒,比如?我覺得很生氣?還是?心裏好酸?也可以是事件,比如?今天這東西太可怕了,媽的?。
在敘述的過程中,妳必須伴隨著壹些感受和經歷。不要放過這些,請訴諸語言。在這個自由聯想的過程中,妳可能會哭,會笑,會自嘲,會讓自己的情緒流動。當妳完成這個過程,被封鎖的情緒得到釋放,妳就可以非常平靜地進入下壹個階段。
其實在這個自由聯想的過程中,有壹個對象伴隨著妳。這個對象可能是妳內化的顧問,願意傾聽妳所有可笑的、隱秘的想法,也可能是壹個能保護妳、陪伴妳,在妳之上更寬廣、更悠閑地註視妳、照顧妳的自我。甚至在宗教領域,也有這個對象的痕跡。四川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堪布曾經這樣告訴妳。如果妳異常痛苦,灰心喪氣,想象菩薩在妳面前哭訴她的痛苦,想象得到她的照顧。當妳發泄情緒的時候,妳會很平靜,不會做出莫名其妙的事情。
其實在這個自由聯想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是在壹個私密的空間裏與自己展開對話,然後說謊的狀態可以讓妳放松,充分的撤退。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使用了壹個重要的方法,叫做對焦。專註?對妳掙紮的生活狀況有壹個新的體驗。比如壹個情緒化進食成癮的案例,如果妳自己專註於自己的感受,可能會有如下描述:
?我不知道我為什麽吃這麽多垃圾食品。比如今天買了健康午餐,卻吃了壹大包薯片。我為什麽要這樣毀滅自己?我不喜歡自己嗎?還是我根本不在乎?我討厭再次增加這麽多體重。
好像買了很棒的食物,然後就被別的東西接管了。我想吃什麽就去吃什麽。
在我的腹部,我感覺到很多能量,我很難和那個地方在壹起,因為我對它的暴飲暴食很生氣。
當我把手放在腹部的時候,稍微輕松了壹點。想起小時候總是壹個人,要自己照顧自己。我不得不承擔這麽多責任。這麽小的年紀,我受夠了。(哭),我不想那麽負責,它想要自由,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要被照顧。我生氣是因為我總是要自己做決定,自己做正確的事情。我不想聽任何人的。我就想吃吃吃,沒人管?。(哭泣)
這種自由聯想的過程是壹種經驗生成的過程,而這種經驗,以當下為中心,非判斷性,有意圖地參與探索和解放,通過自我體驗帶來新的生命體驗,活出對自我問題的超越和對自我更深刻的認識。
自我分析的第三種方法叫做釋夢。但是,與前兩者相比,我們仍然可以嘗試和控制文字和敘述方法,釋夢則更難操作。只有經過多年的個人分析和訓練有素的人,我們才能對自己的夢有更準確的理解。然而,夢是如此深刻,包含了如此多的信息,理解它們對自我救贖也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作家余華曾經寫過壹篇文章《壹段回憶回來了》,文中詳細描述了他從寫壹些創傷性的文章,到寫壹些比較平和、美好、輕快的文章的轉變。那是因為他從小生活在中國的創傷環境中,看著罪犯被槍斃是他童年最興奮的事。這些東西像噩夢壹樣抓住了他,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強迫性的重復。他記得在寫作的過程中,自己極度興奮狂躁,晚上的睡眠甚至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是極度焦慮和迫切的。那段時間,三年時間,他筆下非正常死亡的人有20多個。但是,余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精神狀態異常。
直到有壹天,他做了壹個夢,夢裏他被槍殺了,清醒,殘忍,激動。隨著對他的夢的分析,他年輕時的記憶回來了,他意識到自己年輕瘋狂時壹直處於射擊場的強迫性重復和記憶中。從那個夢開始,余華決定改變作品的氛圍內涵,後來的作品變得不那麽血腥平和,而這些文字和語言也逐漸改變了他的內心,把他從崩潰和精神疾病的邊緣拯救出來,成為另壹個更加健康和諧的余華。?這是壹個夢,給余華帶來了啟示。
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如何分析自己的夢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用邏輯推測來解讀妳的夢。而是身臨其境,感受妳的夢,那些情緒,欲望,幻想,不可知的欲望等等,或者說夢可以解開妳防禦的面紗,給妳最真實的樣子。
比如我有個朋友,曾經給我講過壹個夢。她說她夢見她在壹個有陽臺的房子裏。房子陰涼簡陋,她父親和繼母坐在屋裏聊天,對她視而不見。而她站的陽臺風雨交加,上面有三扇破窗戶和三塊破草簾。她拼命的催促救援,這樣三扇窗戶才不會被大風吹走。壹開始她跟我解釋說,她覺得她跟父親和繼母的關系已經和好了,改善了?妳看,我們三個人在壹個房間裏。但直到有壹次,她精神崩潰了,她又跟我說了這個夢,解讀完全變了。她哭著說?這些年來,我自己,我媽,我姐在外面風雨飄搖,就像三扇破窗。我好擔心,救了這個,幫了那個,可父親和繼母卻若無其事地坐在屋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討厭它?。
也許這才是這個夢真正的意思,但我們壹直在捍衛和欺騙自己,保護自己不至於崩潰。夢不會說謊,但妳會騙自己。所以,要想分析妳的夢,除了壹定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有壹顆勇敢無畏的心去面對真相。
上面的壹些方法是我近幾年個人分析後摸索出來的,並輔以自我分析。但是,如果妳不先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專業的分析,而是想和自己打交道,除非妳是天才,而且是天才,顯然,他不會有我們這些普通人那麽多的愛恨情仇和無知。所以我的建議是,找咨詢師進行壹段時間的專業分析,然後摸索自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個人使用為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