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智商這麽高的人也相信占星術?
清華教授為什麽被騙1760萬?
大學生為什麽會被騙進傳銷?
為什麽醫生也會為P2P詐騙買單?
為什麽高智商的人會做傻事?讓我們從人類的智力和大腦信息處理等方面來尋找答案。
我們知道,大約壹半的智力來自遺傳,由基因決定。另壹半來自環境。智力在人生成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人類命運的軌跡並不完全由智力決定。高智商不代表妳能成功,也不能保證妳不會被騙。我們先來了解壹個理論——兩過程理論。
錫紐和埃文斯首先提出了大腦信息處理的“兩過程理論”。在認知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領域得到廣泛認可。
類型1加工(工藝1加工):通常也稱為啟發式加工。速度快,負載低,不需要分析所有的可能性。自動化:快速執行,只要有刺激觸發自己就強制執行,不需要有意註意,並行操作不影響ⅱ型處理。
2型加工(process 2 processing):速度慢,認知負荷高,需要註意參與,是控制加工。重要的作用是抑制I型的加工,因為I型速度快但粗糙,當極其重要的事情需要精細加工時,I型無能為力,導致行為不理智。成功抑制1型需要兩件事:
壹種是抑制機制,具有中斷I型加工,抑制其反應傾向的能力。
二是假設推理和認知模擬。光有抑制機制是不夠的,還需要用更優化的反應代替原來的反應。當我們進行假設推理時,我們會創建壹個臨時的模擬世界模型,並在這個模擬世界中測試各種行為和後果。
而且兩個過程理論還是解釋不了為什麽聰明人會做傻事。
隨著人們對人類心智研究的深入,在兩過程理論的基礎上,亞紐提出了更高級的三重心智模型,詳細解釋了人類信息的加工過程、影響決策失誤的加工模式以及聰明人為什麽會做傻事。
1,獨立思想
首先,我們通過進化和內隱學習到了它。比如我們看到美女會喜歡,看到野生動物會害怕,這屬於基因內置程序。正是進化教會了我們對事物的情感反應,比如情緒、歡樂和悲傷。
第二,後天長期訓練的技能,已經隱含在獨立的頭腦中。比如妳騎車很熟練,今天騎車時做出的動作幾乎是條件反射。還有遊泳,壹旦學會了就不會忘記。
2.算術頭腦
算法思維就是我們通常口頭上所說的智能。如果壹個人智力高,壹般說明這個人的算法精神好。在智力研究領域,目前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aymond Cartel)在1963中提出的CHC理論是壹個綜合性的理論。根據對智力測試結果的分析,他把智力分為兩類:壹類是流體智力,壹類是晶體智力。
流體智能:指在信息處理和問題解決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對關系的理解,類比和演繹推理的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它不太取決於文化和知識的含量,而是取決於個人的天賦。流體智力的發展與年齡密切相關。20歲以後,流體智力的發展達到頂峰,30歲以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此外,心理學家還發現,流體智力屬於人類的基本能力,其個體差異受教育和文化的影響較小。
水晶智能:指獲取語言、數學等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依賴於後天的學習,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水晶智能的發展貫穿人的壹生,但25歲以後發展速度逐漸平緩。水晶智能受後天經驗的影響很大,主要表現在吸收新知識和運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有些技能在新的社會條件下變得無用。
流體智力是指基本心理過程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水晶能力在人的壹生中壹直在發展,與教育文化有關,不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但25歲以後發展速度逐漸趨於平緩。另外,水晶智能是通過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能。如詞匯概念、言語理解、常識等等,都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但是,流體智力在慢慢下降。
3、反思心靈
整體監控人類心理過程並幫助執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處理過程。是理性思考的表現。就像妳身後的攝像頭,以第三者的視角觀察妳的壹舉壹動。
如元認知、認知偏差等。
案例:
場景A:壹位女士正沿著海邊的懸崖散步。突然,壹陣大風把她吹下了懸崖,女士撞倒了海邊的巨石,死了。
場景B:壹位女士正沿著海邊的懸崖散步。她試圖爬上壹塊巨石,但她爬上的不是壹塊石頭,而是壹個深淵的邊緣。她不小心摔倒,撞倒了巨石,死了。
場景C:壹位女士試圖自殺,從海邊的懸崖上跳下,撞到海邊的壹塊巨石而死。
場景A:物理死因,死因是萬有引力定律。
場景B:算法層面的信息處理謬誤導致死亡。因為她在處理眼前信息的時候,處理系統出了故障,向決策機制發出了錯誤的信息,導致她做出了災難性的舉動。
場景c:反思精神問題。這位女士準確地察覺到這是懸崖的邊緣。"行動指揮中心發出精確的指令來操縱她的身體."她縱身壹躍,跳下了懸崖。“她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她的目標,以及她對這個世界的信念和她的目標之間的相互作用。反思性思維關註系統目標、與目標相關的信念以及基於當前系統目標和信念的最優行動。
A.抑制
所謂的壓抑,比如妳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被壹輛快速行駛的車插隊,妳來了個急停,嚇得妳破口大罵。妳獨立心靈的本能反應就是追上他罵他。但是,妳的算法思維壓制了妳,第壹時間告訴了妳危險。妳的駕駛技術壹般,所以妳不得不放棄超車。繼續勻速安全行駛。所以壓制是成功的,當然也有可能壓制失敗。比如昆山龍哥反殺案中的龍哥,遇到事情,沒能壓制住,就沖動了。
B.開始壓制
壓抑和命令的來源是對心靈的反思。比如妳的目標是安全開車回家,而不是生氣。因此,命令由反思頭腦發起,由算法頭腦抑制。
C.去耦操作
維持認知解耦是算法思維的壹個重要機制。
要理解解耦,我們必須理解什麽是耦合,或者說耦合。耦合詞是耦合和耦合的ing形式。情侶有火車車鉤的意思,也指情侶和戀人。
算法思維的解耦操作是指將壹個模擬的世界從現實世界中分離出來,在妳的頭腦中進行模擬。是抽象思維,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模型化。在構建模擬世界模型時,我們需要解耦。初級表征直接映射世界,通過解耦操作,次級表征成為初級表征的副本,與現實世界分離,被操縱。操縱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消耗大量的腦力)。
比如妳要超車,就要在腦子裏模擬,想象怎麽超車。怎麽罵他?如果他撞車了怎麽辦?等等,等等,等等。我壹直想下去。昆山龍哥只是沒有進行解耦操作,直接依靠自己的思維來完成自己的決策和行動。未能模擬各種情況的發生,導致決策失誤。
D.通過認知解耦啟動模擬。
類似於A(抑制)和B(啟動抑制)的情況,反射思維也會啟動算法思維解耦操作的命令。比如昆山的龍哥,可能還沒有啟動認知解耦的模擬。就算模擬了,估計沒有模擬被人打死怎麽辦?
E.連續連接認知
從給定的焦點規則出發,聯系思維沿著規則為真的思路展開。這種處理信息的方式就是連續連接認知。在這種思維方式下,認知局限於模型起點的連接方式,然後會從這個起點開始推理,而完全忽略了其他場景建模的可能性。這就是“焦點偏離的連續連接認知”。
比如龍哥的想法可能是“我練過武術,我有刀”。長期的江湖生涯造就了龍哥的處事規則,只有勇猛無情才能震懾對手。眾所周知,任何事件都充滿不確定性,將認知經驗與過去的連續性聯系起來,未必能解決今天的新問題。我想龍哥沒有學過量子力學和混沌的測不準原理,否則他不會明白這個道理。看來跨學科學習很重要,關鍵時刻能救命。
F.啟動對連續連接認知的控制
同理,F也是反思心智發起的命令,中斷連續連接的認知,或者通過認知解耦,切換模型的起點,重新模擬。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種思維傾向的人通常能帶來新的想法和創作。比如,龍哥明白了壹切都充滿不確定性,龍哥就真正明白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寬容別人就是寬容自己”,“司機壹滴酒,親人兩滴淚”,真正明白了政府頒發的“見義勇為”的意義,真正明白了墨菲定律的力量。我相信龍哥。龍哥要學成都,在論證下去的時候,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比如“石頭、剪子、布”解決矛盾……哈哈。我覺得成都的“哥哥”是壹個理性的人,能夠控制持續的連接和認知,然後找到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令人欽佩(我沒有想到)。
通過三重心智模型的加工過程,我們發現自主心智是本能和直覺,所有信息都要先經過自主心智,類似於大腦邊防軍,屬於第壹反應。算法思維更多的是執行、推理和操作,而反思思維是理性思維的核心,它冷靜地觀察、壓制、警告和及時調整算法思維。高智商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聰明人,也有理性思維嗎?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理性(反思頭腦)和智力(算法頭腦)之間存在微弱的相關性。
換句話說,聰明的人不壹定理性,聰明和理性是兩種獨立發展的能力。傳統的智商測試只測量算法思維,而不包含任何針對反思思維的測試內容。這可以解釋為什麽聰明人會做傻事。
根據三重心理加工模型,認知科學家得出壹個令人震驚的結論:
聰明人只有被告知該做什麽,才能表現出色。
如果把人比作汽車,智商就像汽車的速度,而理性決定了行駛的方向。
所以好的領導不壹定聰明,但壹定要理性,就像唐僧永遠相信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永遠反思自己是否偏離了方向,壹路上能應付很多誘惑。很多創業者也要經歷八十壹難,能不能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能不能壹天三次反省自己,不被浮華的誘惑所動,才能實現自己的使命和夢想。
提高合理性的兩種解決方案:
第壹種方式是避免先天的信息加工缺陷(即認知守財奴)。
第二種方法是在大腦中安裝好的心智程序,抵制壞的心智程序。
以下是亞紐總結的思維謬誤的基本類別:認知吝嗇鬼和心智程序問題。
1,認知守財奴
人腦遵循的原則是:能不用腦就不用腦,該用腦就不用腦。
——大衛·赫爾《科學與選擇:生物進化與科學哲學論文集》。
大腦在使用認知資源時極其吝嗇,喜歡走捷徑。我們簡稱之為“認知守財奴”。很多時候,人類是認知上的吝嗇鬼,這是進化的結果。因為大腦是壹個極度消耗能量的器官,人體儲存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大腦的使用遵循“經濟原則”。
認知守財奴的三個特征
特征壹:默認自主心理加工反應,這是完全沒有2型加工參與的最表層的信息加工方式,完全依靠直覺反應。
特征二:焦點偏離的持續連接認知和過度節省認知資源導致替代世界模型或完全析取推理過程失敗。完全析取推理是指在推理任務中,面對多種選項進行決策或選擇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時,分析和選擇所有可能性及其結果的思維過程。
特點三:壓制失敗。2型加工試圖抑制和取代自主心智的1型加工,結果失敗了。
普通認知吝嗇鬼
屬性替換:復雜的簡單替換。
生動效應:容易被生動形象的證據抓住,忽視統計證據。
易得啟發式處理:將最近最易提取的內容作為決策依據。
錨定和調整啟發式處理:決策結果由壹個相關值錨定。
默認啟發式加工:不能改就不改。
框架效應:對本質相同但表面不同的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
過度自信:人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
我們的立場處理:我對雙方都是對的。
2.心理過程的問題
心智程序是指個體能夠從記憶中提取的規則、知識、程序和策略,以輔助決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哈佛大學認知科學家大衛·佩爾金斯
大衛·佩爾金斯認為,糟糕的決策有兩個重要原因:
心理程序缺陷
受汙染的精神程序
第壹大原因:心智程序缺陷。
心智程序缺陷是指個體的心智程序沒有獲得足夠的規則、策略和知識來支持理性思考的情況,有兩種心智程序缺失:
缺乏科學思維
缺乏概率思維
心智程序缺陷通常是由於缺乏教育或經驗造成的,但壹些高智商個體缺乏壹些重要的關鍵心智程序,許多低智商個體也使用心智程序做出理性反應。比如壹個低智商的騙子可以騙過壹個高智商的醫生。因為擁有水晶知識不等於擁有水晶理性,學習五種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水晶理性。以下是壹些知識的列表,但不是全部。只有學習和研究概率推理、決策科學、科學推理、邏輯思維和經濟思維,才能彌補我們心智程序的缺陷。
第二個原因:被汙染的心理程序。
心智程序的汙染:心智程序本身的壹些知識是導致非理性行為和思維的罪魁禍首。
比如龐氏騙局,傳銷,邪教組織,都是給個人植入被汙染的精神程序。精神程序被汙染的人,開始認為自己壹生經歷的經濟規律是可以違背的。他們開始相信自己可以壹夜暴富,懷疑自己的努力。他們開始相信躺著也能賺錢。他們夢想著能壹勞永逸地修建壹條管道。他們認為這種新的投資方式的回報率遠高於傳統的金融工具。騙局策劃者通常利用生動效應、框架效應、錨定效應、啟發式加工等各種認知偏差來說服他人。他們絞盡腦汁設計各種套路讓普通人覺得合理,試圖讓普通人做出不合理的決定。但無論這些騙子說得多麽精致,都無法掩飾他們被汙染的心智程序。略懂科學、決策、概率的人,略懂批判性思維、證偽、心理學的人,都能很快識別騙局。
所以,學習很重要。學習可以讓我們去偽存真,發現事物的本質。同時,妳必須學習好的科學知識,但不能學習被汙染的心智程序的知識。下面是亞紐總結的八種被汙染的心理程序。如果妳把它們裝在自己的腦子裏,妳的大腦就會中毒,他就會成為妳的水晶理性抑制劑,把妳引入泥潭和深淵。
以上只是汙染心智的八種常見心智過程,但並不能代表全部。被汙染的精神程序善於偽裝。如何識別被汙染的精神程序?只有把握住原理,才能準確識別病毒,讓它無處可逃。
亞紐認為,避免安裝不良心理程序的四條規則。
1.避免安裝可能對妳造成身體傷害的心智程序,比如自殘。
2.關註影響妳目標的心智過程,確保它不妨礙目標選擇的多樣性,比如讓妳只相信它的思想。
3.註意與認識世界相關的信念和模型,力求只安裝正確的心智程序,即真正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不選擇過度的價值觀。
4.避免拒絕評價自己的心理過程,比如神秘主義。
摘要
在壹次會議上,壹位女士堅持讓查理·芒格用壹個詞來講述他的成功之道。芒格回答:原因!芒格曾經說過:“如果妳想成為壹個理性的思想家,妳必須培養壹個超越常規學科界限的頭腦,妳必須研究跨學科,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思維模型。”因為這是壹個復雜的世界,這是壹個危險的世界,這是壹個野生動物的天堂,這是壹個戰場,生物進化的第壹任務就是生存,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可以想盡壹切辦法獲取生存資源,這是自然界殘酷的規律。為了生存,我們進化出了文明、道德和理性。再聰明也會犯不理智的錯誤。正如亞紐所說,“聰明人只有被告知該做什麽,才會表現出色”。告訴妳怎麽做,不是別人,是妳自己。在這個極其復雜危險的世界裏,黑暗無處不在,理性是指引我們行走在黑暗森林中的燈塔。
參考資料:
超越智商[加]錫紐維希機械工業出版社
獲得50個思維模型,加入大型小組討論,參加深思熟慮的討論組。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模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