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生命教育理念下如何重新認識和構建幼兒園區域活動

生命教育理念下如何重新認識和構建幼兒園區域活動

[摘要]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並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因為壹方面,區域活動被誤認為是幼兒園集體活動的補充,另壹方面,教師害怕開展區域活動有困難。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看,區域活動的開展應具有常規性、整合性和動態性的特征。因此,教師應全面、穩定地將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課程,通過構建穩定的實施機制和科學的區域教材評價,促進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

區域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空間布局模式,通過重視幼兒的自主活動、幼兒與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滿足不同發展層次幼兒的需求。因此,目前已被幼兒園廣泛重視,成為幼兒的壹種主要學習方式。然而,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效果並不理想。雖然教師已經意識到了區域活動的重要性,但並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區域活動的開展往往流於形式,未能實現其應有的教育價值。

壹,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認知偏差

區域活動被認為是幼兒園集體活動的補充。

很多教師仍然傾向於把集體活動看得比區域活動更重,把區域活動看得可有可無,誤以為區域活動只適合小班的幼兒園,於是教師往往以“上課”為主,把區域活動當成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補充”甚至“裝飾”。相應地,教師在教學評價和陳述中更多地關註集體教學,很少備課和進行區域活動研究。壹方面,教師在投放活動資料時未能適應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節奏,資料投放過少且沒有及時更新,使得區域活動名存實亡;另壹方面,教師投擲材料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得區域活動成為兒童的自由活動,不僅不能充分體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甚至與其他形式的教學活動相沖突。

(二)教師害怕開展區域活動遇到困難。

區域活動主要是通過材料來傳達和承載教師的教育目標,活動材料是否合適,完全是基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兒童的年齡特點及其實際發展水平。因此,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往往需要教師具備更多的教育智慧,這在某種程度上比組織集體教學更難,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有鑒於此,許多教師雖然在思想上能夠認識到區域活動的重要性,但在區域活動的材料傳遞、教師組織管理等諸多方面都存在畏難情緒,人為放大了開展區域活動可能遇到的困難,不會因地制宜地積極尋求各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大大降低了區域活動的有效性。這種結果反過來會大大降低教師對進壹步區域活動的興趣和熱情。有的老師認為每次區域活動時活動的安排和資料的收集必然造成時間的浪費,有的老師則抱怨區域活動的創設條件不足,如缺少櫃子、課桌少、教室空間小等,誤以為開展區域活動是幼兒園的“奢侈品”。

二,重新審視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區域活動

生命教育是壹種全人教育,它不僅關註生命本身,而且關註個體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旨在充分認識生命本質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兒童的自然天性和發展潛能,從而全面提升兒童的生活質量。作為壹種強調兒童自主學習和發展的教育活動,區域活動的教育內涵與生命教育的理念有著內在聯系。基於生命教育的理念,教育者應充分關註兒童的現狀,通過區域活動為兒童創造有準備的環境,幫助兒童在體驗和探究中建構自己的體驗,全面提高兒童的生活質量。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導下創設的區域活動應體現以下特征:

(A)區域活動的發展應該是常規性的。

目前,我國幼兒園班級數量眾多,而與整班集體教學活動相比,區域活動以其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豐富的操作素材、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基於生活教育理念的區域活動必然要求全面關註兒童的日常生活,這種關註貫穿於兒童在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區域活動日常化,使其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占據與集體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區域活動的內涵應該整合

至關重要的區域活動不僅是兒童的遊戲活動,也是兒童的學習活動。它與群體活動,免費遊戲,甚至家庭和社區互動。參與者包括兒童、教師、護士、家長和社區相關人員。因此,區域活動的開展應該包括園內外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各種課程實施形式的整合。

(三)區域活動的建構應該是動態的

有生命力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應該是動態的,主要表現在隨著活動的變化而變化的各種區域和重點區域。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活動素材,促進區域活動的不斷豐富和深化,從而促進幼兒學習體驗的不斷優化和豐富。

第三,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區域活動策略

(壹)區域活動的開展應從“點綴”轉向“主題”

許多幼兒園在實施區域活動時,沒有將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的整體課程。因此,作為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和組織者,幼兒教師要轉變課程意識,提高區域活動在整個課程中的比重,變區域活動為“點綴”為“主旋律”。首先,幼兒園在組織區域活動時要有的放矢,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根據自己的整體情況,從容易實施的區域和內容入手。例如,在壹些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學習是從數學教育開始的,以數學領域為重點,結合日常生活和集體教學,實施數學區域化教育。隨後,教師將數學區域活動積累的關於區域資料傳遞、教師觀察評價和持續跟蹤的經驗轉移到其他區域,促進了其他活動區域的建設和發展,同時也真正認識到區域活動在整體課程實施中的意義和價值。

其次,幼兒園要統籌區域活動的相關要素,全面進行課程改革,包括課程理念、作息制度、師資配置、師資培訓、幼兒數量、班級設置、教學評價等。比如給孩子制定彈性作息時間,除了吃飯、午睡、起床、出園,其他時間都可以由老師控制和掌握,社會區域性活動安排在人民公園,飯後、出園,而學習區域性活動在原有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日常考核的內容也要從單壹的集體教學轉變為區域活動和集體教學並重,有時甚至要加大對區域活動的考核。通過各種渠道,逐步使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園的主要教學模式和教學特色。

(B)區域活動的背景應當從"流動"改為"穩定"

區域活動的良好實施需要在環境布局和區域規劃上有壹個穩定的、正常的實施機制,這樣區域活動才能成為壹種常態化的教學活動。首先,區域活動應該在區域空間上得到拓展和優化。區域空間的設置必須以“園本”為理念,即利用幼兒園現有空間優化拓展資源,而不是“另起爐竈”。如果有的幼兒園活動室不夠大,而且活動室也是用餐場所,在原有硬件設施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先對幼兒午睡室進行改造,將兒童床改成閣樓和活動床,用於集體交流。

其次,理清教師區域活動的思路。通過教研討論的形式,促使教師通過自我反思和小組討論,樹立正確的區域活動觀,深刻理解區域活動過程中各種問題的潛在內涵。比如討論“主角的桌感反映了什麽”,其實可以揭示教師內心的教育理念,指出問題的關鍵點。此外,還要充分調動護士和家長的智慧,針對區域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找開展區域活動的最佳途徑。

再次,及時總結和歸納區域活動的情況,從區域活動好、有經驗的班級開始,樹立榜樣,以點帶面,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全面開展,讓教師從生活實例中知道日常區域活動的可行性和意義。

(C)關於區域活動的討論應從“形式”改為“實質”

區域活動教育價值的實現是以材料為基礎的,讓孩子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發現、思考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實現自己的成長。但在具體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由於沒有充分認識到活動材料所承載的教育功能,過於註重活動的組織形式,從而影響了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因此,區域活動的設計和開發應從註重活動的組織形式轉向對材料的評價和分析。

首先,對材料的評價要著眼於孩子的需求。目前對地域性材料的研究和評價往往是靜態的,只停留在材料的質量、創意等方面,而沒有基於兒童的發展和實際需要考慮材料的適宜性。對材料的靜態評價容易使教師在材料上出現“短期行為”,使教師跟不上孩子玩耍的速度。因此,教師對教材的評價應從“靜態”走向“動態”,真正著眼於兒童發展的需要,這將有助於真正實現教材的教育價值。

其次,教材的選擇、制作和傳遞要與教育目標緊密結合。教師要隨時對幼兒的材料操作活動進行考察和評價,分析是否能體現壹定的教學目標,幼兒對材料是否感興趣,數量是否合適,材料的梯度是否適合幼兒的心理水平。在此基礎上,根據兒童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添加、補充和調整適當的材料,有效保證區域活動的質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使活動材料成為傳遞自己教育理念、增進師生交流的媒介,真正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參考資料:

侯利民李蕙敏。幼兒園區域活動概念辨析。基礎教育研究,2006,(2)。

[2]王春燕。生態幼兒園區域活動對幼兒園課程的挑戰。學前教育,2006,(11)。

[3]秦元東。區域活動與集體活動關系的形態分析及演變趨勢。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8,(7-8)。

[4]周信。數學活動區的師幼互動分析。學前教育研究,2008,(12)。

[5]秦元東。生態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基本取向與超越。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1O)。

[6]王春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新視角。上海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