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哪些著名的華人心理學家?
遇到想不通的事情怎麽辦?在美國,人們要麽去咨詢心理醫生,要麽去教堂向神父懺悔。和去教堂尋求心理解脫壹樣,心理咨詢是美國人的“套路”。由於生活的壓力和冷漠,美國患精神疾病的人比較多。據統計,美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26.2%的人有過精神疾病或看過心理醫生。和吃感冒藥壹樣常見。“為了挽救我們的婚姻,我和希拉裏分別尋求心理咨詢,壹年來每周壹天。這是我人生中第壹次敞開心扉,公開談自己的感受、經歷、對生活的態度、對愛情的看法。我不喜歡我的過去。這讓我很痛苦,我不得不面對不幸的童年和痛苦的成長過程。我知道我很疲憊,憤怒和孤獨。我為我所做的錯事感到慚愧。我努力尋找心理平衡。經過長期的心理咨詢,我和希拉裏開始交談,我們重新認識了對方。”這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在自傳中的壹段獨白。當時克林頓的性醜聞被媒體曝光,妻子希拉裏與他打了壹場“冷戰”,兩人精神備受折磨。雖然妳是總統,克林頓也得有心理咨詢。近日,美國著名高爾夫球手泰格?6?1伍茲在壹場車禍中“撞”進了壹樁性醜聞,讓他名譽掃地,被迫接受心理治療。壹個美國華裔高中生先是上學遲到,然後開始逃學。學校先找輔導員和學生談心,然後心理咨詢師做心理咨詢,再讓家長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最終解決了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因為網戀而精神恍惚。心理咨詢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用他們的話說,接受心理咨詢就像吃感冒藥壹樣平常。美國人之所以把精神疾病當成壹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是因為他們從上到下都能勇敢面對,而不會歧視和疏遠“精神病人”。正如德國壹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所說,那些自以為心理健康的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而是敢於面對心理問題的人。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社會學家張曉東認為,精神疾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物質生活難以滿足的情況下,心理問題相對較少;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疾病會越來越突出。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公民的心理問題將日益突出。南加州心理學博士林慈敏說,美國人敢於面對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問題,他們不認為看心理醫生是可恥的。但是,中國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在美國的華人,在面對心理問題時,也沒有美國人勇敢。他們只在必要的時候去看心理醫生。在這方面,要接受心理咨詢和治療,首先要跨越文化差異和心理障礙。完善的心理咨詢體系美國的心理咨詢行業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蓬勃發展,並逐漸發展完善,其中壹個法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簽署了建立社區精神衛生中心的文件。該法案頒布後,各種規模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在美國城鎮和社區出現。1972年,負責解決總統心理問題的總統心理健康委員會作為白宮辦公室正式成立。這意味著,從總統到普通民眾,都可以隨時接受心理咨詢,看心理醫生。目前,美國有超過28萬名臨床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和精神護士,大約每1000名美國人就有壹名心理學家。心理學家也分很多等級。要做壹個會開藥,會做心理治療的心理醫生,必須是醫學院本科以上學歷,心理學專業。同時,他應該是壹個相對健康的人,能夠妥善處理自己的心理沖突。這不是壹項容易的任務。相比之下,心理學博士只能做心理咨詢和治療,不能開藥。碩士生也可以做心理治療,但是不能做心理測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美國政府關註的焦點。美國心理學家協會認為,每千名學生需要配備壹名學校心理學家。因此,目前美國90%以上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基本上都有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學家,或者以專業人士為首的常設專門機構,如由學校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教育評估專家、學生輔導員和語言治療師組成的“校本支援小組”。這些進駐各個學校的心理咨詢專家和機構,可以隨時為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系統提供日常的心理咨詢、心理診斷、心理咨詢、評估和幹預服務。除了學校,美國的大公司、政府機關、醫院和軍警部門也在人力資源部下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由心理學家和心理咨詢師做“思想工作”。警方在處理人質危機或防止自殺時,往往會派心理專家先喊話,以求不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牧師是美國軍隊中的“心理工作者”,應該幫助士兵做思想輔導,消除他們的恐懼。當患者因手術、重病住院期間出現恐慌時,醫院會派心理醫生與患者聊天,幫助患者提高信心。社會對心理學人才的需求也帶動了學校心理教育的快速發展。資料顯示,1954年,美國只有28所大學開設心理學專業,其中只有10所大學有資格授予博士學位。到1999年,美國共有218所大學設有心理學專業,其中1/5的大學可授予心理學博士學位,為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當然,在美國看心理醫生的費用也不低。壹般每次收費在70-200美元之間。但有些非營利服務機構不收費,有的每次只收$ 10到$80。如果把心理咨詢納入醫療健康保險,就不用自己掏錢了,所以大部分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看心理醫生幾乎都是保險公司出錢。美國對心理醫生和心理咨詢師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和道德規範,比如嚴格禁止泄露病人的任何隱私。克林頓本人可以坦白承認自己接受過心理咨詢,但他的醫生絕對不能炫耀總統讓他接受過心理咨詢。但如果患者有明顯的自殺傾向,心理醫生會提醒患者家屬警惕。對於那些有殺人或其他暴力傾向的患者,心理醫生也有責任告知患者的學校或工作單位以及派出所,以便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這是心理學家必須執行的法律要求,與隱私權不沖突。心理幹預應對危機每當天災人禍發生時,政府和民眾除了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外,提供心理咨詢幫助災民渡過心理難關也是非常重要的。1992洛杉磯騷亂,1994洛杉磯北嶺地震,“9?6?“111”恐怖襲擊和新奧爾良颶風發生後,政府基本上是先進行物質救助,再進行心理疏導和咨詢。單靠物質援助很難解決失去家園和親人的災民的痛苦,必須雙管齊下。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很多房子因為無法償還貸款而被拍賣。再加上失業率居高不下,尋求心理咨詢和輔導的人數大增,心理醫生的工作量巨大。據統計,今年第壹季度,美國尋求心理咨詢的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正是因為大多數遇到問題的人及時得到了心理疏導,人們生活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全穩定才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