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熬夜有害,如何拯救強迫癥?

熬夜有害,如何拯救強迫癥?

“失眠”“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熬夜強迫癥”。

所以我們特意請來了小院的顧問Buffy先生~

做了壹檔深夜脫口秀~

(“深夜”不是指深夜欄目,而是關於“深夜”的采訪。不要誤解我。)

如今,失眠廣泛存在於城市人群中。即使沒有失眠,很多人也有熬夜的習慣。似乎我們都變得不願睡覺。現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非常奢侈。熬夜背後有哪些不言而喻的心理原因?

邊肖:妳有熬夜的習慣嗎?妳通常不睡覺做什麽?

Buffy:說到熬夜,我壹般晚上11都不會睡著,就算熬夜。按照這個標準,我目前沒有熬夜的習慣。不過仔細想想,寶寶出生後我壹直睡得很晚很晚。白天工作,下班後照顧孩子,孩子睡著後,可以自己支配時間。壹般這個時間是用來讀書寫字的。

在亞馬遜Mechanical Turk平臺上,有人收集了200多名不同種族、教育程度、婚姻和職業地位的參與者的睡眠自述數據。這些人中有30%的人睡眠不足6小時,84%的參與者報告稱,他們每周至少有壹天感覺睡眠過少,白天無精打采。超過40%的人每周有三到七天處於疲勞狀態。

邊肖:是因為人們工作壓力大,熬夜是對自己的心理補償嗎?

巴菲:補償是壹種常見的心理機制。比如我小時候家裏窮,壹直缺衣服。長大了,有條件了,喜歡買各種衣服。

對於商業社會背景下的我們來說,白天忙於工作,加上交通、飲食、家務、社交等不可避免的時間消耗。讓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的感到壓抑和無助,久而久之就會積累很多焦慮。自然希望有更多的空閑時間放松娛樂休閑來發泄和補償自己。

求賠償不是壞事。但如果熬夜變成了對睡眠的強烈抗拒甚至恐慌感,或者睡前容易興奮,就會出現反復的不睡覺的強迫觀念和行為,會感到壹些焦慮。就有可能形成強迫性熬夜,就像失控買衣服變成“購物狂”,這種補償就變得不合適,補償過度。

另外,還有壹種補償,這種補償顯然會意味著悔恨。他們用晚上來彌補白天的工作。在白天,他們容易在工作和人際關系中感受到太大的壓力,難以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工作。我對自己的評價不高,晚上覺得需要補償白天平庸的感覺。

無論以上哪種補償,熬夜都是人內心對獨處的需求。

邊肖:享受獨處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嗎?

巴菲:社交和獨處是兩種生活方式,也是基本需求。當代人往往更註重社交,而忽視獨處。某種意義上,獨處比社交更重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我們內部的整合。換句話說,就是要對我們在工作、學習等社會活動中所接收和體驗到的信息進行思考、整理和總結,並把它放在我們內在記憶中適當的位置。整合的過程就像是信息經驗自我消化吸收的過程。獨處能力關系到壹個人能否真正形成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擁有相對健康客觀的自我認同,從而影響個體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的表現。

邊肖:大量的信息使大腦高速運轉。會不會也讓人難以入睡?

巴菲:是的,據統計,有些人把他們的深夜投入到各種社交活動中,比如“聚會咖啡”。更多的人把時間花在網絡上,這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如果晚上特別是睡前做太刺激的活動,攝入太多新奇的信息,會引起大腦神經興奮,難以或不願入睡。

此外,有些人熬夜,與“澤格尼克效應”有關。有時候,盡量不去想白天沒有解決的事情,盡管妳知道這個問題非常難,不容易解決。但是當我在入睡前或入睡後突然醒來時,這些事情又回到我的腦海裏。我們很難忘記大腦中未完成的事情。即使我們的意識忘記了,我們的潛意識也會讓我們感到焦慮。這些人往往對自己期望過高,對自己的成績期望過高,容易造成壓力過大和焦慮抑郁,引發睡眠問題。

邊肖:熬夜對普通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嗎?

巴菲:是的,睡眠在調節我們的認知神經、血管壓力、情緒和壓力方面發揮著作用。當人們在睡覺時,大腦也在積極休息,形成新的神經回路來幫助他們學習和記憶信息。睡眠不足會改變大腦某些部位的神經活動,影響註意力、判斷力、學習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嚴重的睡眠不足也會增加抑郁和自殺的風險。

邊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睡個好覺?

巴菲:熬夜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人們沒有更好更積極的方式來放松和減輕壓力。無法處理壓力會導致自卑,覺得自己無能,沒有價值,進而覺得生活失控,自制力降低。

相信自己,提升自信心。多給自己壹些鼓勵的心理暗示,在每天放松平靜的時候鼓勵自己。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對於學習來說,工作需要循序漸進,需要努力掌握壹些管理時間的方法和技巧來增加自己的掌控感。個人掌控感增強後,壓力感也會降低。勞逸結合,工作之余可以做做運動,從事壹些有益健康的愛好。如果妳的情況難以自我調整,不要回避問題。建議尋求專業幫助。

感謝525心理網布費老師的分享~

不知道在座的朋友們對自己的“熬夜強迫癥”有沒有更好的理解?

歡迎搜索微信官方賬號:“525心理網”關註我們!更多精彩內容分享給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