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紹
20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地鐵發展迅速。目前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地鐵的城市有25個,已經有10個城市擁有地鐵。從2065,438+00到2065,438+05,地鐵建設計劃投資將達到65,438+065,438+056.8億元。到2013年5月,我國地鐵運營裏程2518.6Km,在建裏程2975.58Km,規劃裏程14678.84Km,杭州、成都、Xi、廈門等都在積極申請或已經開始修建地鐵。可見中國地鐵已經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
由於地鐵車站壹般位於城市繁華地段,車站附近高層建築密集,地下管網復雜,地鐵車站深基坑的平面尺寸和開挖深度壹般為200(長)×20(寬)× 17(深)左右。目前,國內地鐵車站基坑規模日益龐大,周邊環境極其復雜,也帶來了壹系列復雜的工程問題,如基坑開挖引起的圍護結構變形以及對周邊建築物、地下管線和地面交通的風險。
地鐵監控已經成為車站和區間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現場監測數據的分析,可以客觀、動態地反映圍護結構及周邊環境的變形情況。
(2)通過反饋信息,合理控制現場施工節奏。
(3)為設計變更和施工方案的修改提供合理的依據。
(4)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地鐵設計和施工水平。
隨著現代工程建設環境的日益復雜,地鐵車站必須進行信息化建設,現場監控量測可以為信息化建設提供重要依據。本文結合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對地鐵施工監控要點進行探討。
2.地鐵施工監控的基本流程
3.地鐵施工監控前的準備工作
3.1熟悉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
以天水路站為例,根據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車站穿越天水路,采用圍護樁和內支撐形式,采用垂直開挖,在天水路下采用蓋挖逆作法施工。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911-2013),基坑設計深度為18m,由表3.3.2可知,基坑工程風險等級為壹級..
3.2周圍環境調查
調查基坑可能影響的建築物、地下管線和市政道路。建築物主要是關於建築年代、結構形式、基礎類型、地質情況,對建築物現狀進行拍照取證。地下管線主要調查分析管道功能、材質、工作壓力、管徑、接口形式、埋深、敷設方式、敷設年限等。如圖2所示,根據周邊環境實地調查,由表3.3.3可知,基坑主要影響區(0.7倍基坑深度)內有六層建築(1#樓)和地下管線,周邊環境風險等級確定為二級。根據表1,可以確定天水路站基坑監測等級為壹級..
3.3基坑地質條件調查
查閱相關文獻,了解站場原始地貌,通過詳細的地質勘探資料,進壹步掌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發現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對有針對性地編制監測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將開挖面的地質條件與地質勘探資料進行對比,進壹步優化設計、施工和監測方案。
3.4監測方案的編制和審核
根據工程的監測等級,確定基坑工程的監測項目和方法、測點布設原則、監測頻率和監測預警值,編制測站(區間)監測方案,並根據最終方案開展現場監測工作。
監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工程概況;(2)施工場地的地質條件、周圍環境條件和工程風險特征;(3)監測目的和依據;(4)監測範圍和工程監測等級;(五)監測對象和項目;(6)參考點和監測點的布設方法和保護要求,監測點的布設;(7)監測方法和精度(8)監測頻率;(9)監測控制值、預警級別、預警標準和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10)監測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要求;(11)監控信息反饋系統;(12)監測儀器設備、部件及人員;(13)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
4.地鐵監控的現場實施
4.1監測點埋設及驗收
測點應嚴格按照監測方案中的測點布置埋設在施工現場,壹些監測項目需要在圍護結構施工時埋設,如圍護樁(墻)深層水平位移所需的測斜管、混凝土支撐的鋼筋計等。基坑開挖前需要埋設的其他監測項目。基坑開挖前,需對所有監測項目進行驗收,采集初始數據,並與施工方進行第三方數據比對,確保初始數據在監測誤差範圍內。
4.2合理安排監測任務
現場站和監測站較多,監測站驗收臺賬可以實現對各站現場驗收的動態管理。根據監測頻率,車站監測臺賬可以合理安排各車站所需的人員、設備和車輛;提高監測效率,避免監測點漏測。這兩個臺賬結合起來,可以從整體上控制現場監視和測量的工作量。如發現測點不合格或損壞,可督促施工單位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及時補埋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並可重新采集初始值。
4.3周圍環境和基坑檢查
地鐵車站基坑及區間施工期間,每天專人巡查。基坑檢查的主要內容是支護結構、施工條件、周圍環境和監測要素。巡視檢查工作及時、到位、認真,不僅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能對監測計量起到重要的補充、完善和輔助作用,在獲得第壹手資料的同時,為監測數據變化原因獲得重要依據。巡視和監測相輔相成,綜合分析判斷主體結構本身和周圍環境的風險。
風暴等極端天氣對監測元件的靈敏度影響較大,應加強巡視,及時反饋現場信息。
5.數據整理和提交
根據監測時間階段和監測結構報告的及時性,監測報告分為每日報告和定期報告。日報是反映監測對象變形變化最直接、最簡單的報表形式,是實現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定期報告主要以周報、月報、年報的形式,是對壹段時間內各種監測信息和監測分析結果的深入總結和分析。經過綜合分析,得出該階段各監測項目及整個項目的變化規律、發展趨勢及評價,為信息化建設提供階段性指導。
6.結論和建議
(1)城市軌道交通施工過程中的監控量測是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壹。
(2)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監測通過設計圖紙和規範,結合工程地質特征,以及對周圍環境的調查,編制合理的、有針對性的監測方案。
(3)經過精心組織,在專業技術隊伍的努力下,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實施現場監控量測,形成及時、準確、可靠的監測結果,確保工程結構和周邊環境的安全。
“地鐵施工監控要點”的詳細信息可以在仲達咨詢設計鏈接找到,妳想要的所有相關建築施工信息都有。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