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美國摩爾斯在華盛頓和巴爾的摩成功地拍出了電報。1857,跨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完工。1875美國貝爾發明了電話;1877美國愛迪生發明留聲機。1887年,德國人赫茲通過實驗驗證了電磁波。1889意大利人馬可尼成功拍攝英法之間的廣播;1895年,俄羅斯波波夫和意大利馬可尼同時研制成功無線電接收機。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映了他們的第壹部電影。1901印刷時代成功鋪設跨大西洋電纜;在1912的印刷時代,在泰坦尼克號的沈沒中,無線電挽救了700多人的生命。1915的印刷時代,巴黎和華盛頓之間的遠距離無線電通信是成功的;1920s印刷時代,收音機問世。在1920s的印刷時代,英國人貝爾德成功傳輸了電視畫面,被譽為電視的發明者。
1926印刷時代,英國貝亞特在英國皇家學院完成了電視圖像的開發;第壹臺電子計算機“ENIAC”問世於1946的印刷時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電子工程學院。1947的印刷時代,美國人震驚地發明了晶體管;在1953的印刷時代,IBM開發了“IBM 650”系列計算機;在1955的印刷時代,美國發行了第壹臺軍用電子計算機,以滿足大戰的需要。印刷時代1956,美國Ampex公司發明了錄像機;1957的印刷時代,IBM開發了第壹代高級語言“Fortran”;印刷時代1958是激動人心的壹年。這壹年,美國達沃斯發現了激光的原理。1960的印刷時代,美國制造了第壹代小型機PDP I;1962印刷時代,美國發射了第壹顆人造衛星,開啟了電視衛星傳輸時代。1962印刷時代,美國通信衛星與歐洲通信成功;在網絡通信1969時代,美軍建立了ARPANET,防止受到攻擊時通信中斷。網絡通信時代,美國提出了從65438年到0969年的全球通信網絡藍圖;網絡通訊1970時代,Intel做超小型集成芯片;在網絡通信時代,美國人比爾·蓋茨在1975年開發了“Basic”語言。在65438年到0977年的網絡通信時代,蘋果把PC做成了“蘋果二代”;網絡通信時代,美國在1978提出建設高速通信網絡;網絡通訊時代1979傳奇的美國賽羅公司的研究團隊,在鮑勃·泰勒的帶領下,研究了互聯網的前身。在網絡通信時代1981,美國微軟公司開發了“MS-DOS”。同年IBM發布了IBM-PC;;在網絡通信1983時代,美國國防部將ARPANET分為軍用網和民用網,並逐漸擴展為今天的互聯網。網絡傳播時代,光盤出現1984,傳播進入海量時代。蘋果推出購物電腦;網絡傳播時代1988隨著傳播的發展,virtus急劇增加;網絡通信時代1991摩托羅拉、IBM和蘋果聯合推出Power-PC芯片網絡通信時代1993、美國宣布建設信息高速接入計劃,整合計算機、電話和電視媒體。網絡通信1993時代,美國英特爾公司開發非Risc高性能CPU;網絡傳播時代,美國佛羅裏達州從65438年到0994年建成了信息高速公路。在網絡通訊時代,微軟在1995開發了“Windows95”。將網絡功能融入PC傳播是報紙宣傳的基本主題之壹,具有內容真實、詳實具體、形式自由靈活、表現形式多樣、語言生動形象等特點。傳播類型有:人物傳播、事件傳播、作品傳播、人物形象傳播、新聞故事傳播、文學傳播、主題傳播、旅遊傳播;最常見的有:人物傳播和事件傳播。它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形式之壹。傳播是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現形式,具體生動地報道具有新聞特征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經歷的文體。其表現形式有多種,壹般的交流、特寫、小品,還有訪談、側記、筆記、隨筆、遊覽、故事等等,壹般都可以歸為交流。人類有著悠久的交流歷史。早在古代,人們就通過簡單的語言和壁畫來交流信息。幾千年來,人們壹直用語言、符號、鐘鼓、煙花、竹簡、紙質書等來傳遞信息。古人的篝火、飛鴿和驛馬就是這方面的例子。有些國家還有壹些原始部落,至今還保留著敲鼓、吹號這樣的古代。交通警察在導航中的指揮手語、旗語,不過是古代交流方式進壹步發展的結果,而這些信息傳遞的基礎方面,依靠的是人的視覺和聽覺。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電報、電話的發展和電磁波的發現,人類的通信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實現了用金屬線傳輸信息,甚至通過電磁波進行無線通信,使得神話中的“千裏眼”、“千裏眼”成為現實。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方式,使用電信號作為新的載體,這就帶來了。
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Samuel Morse)於1837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壹部電磁電報。他用自己的代碼將信息轉換成壹系列或長或短的電脈沖,傳輸到目的地,再轉換成原始信息。20438+0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在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進行。
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J.c.Maxwel建立了壹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並解釋了電磁波和光具有相同的性質,都以光速傳播。
1875年,蘇格蘭青年A.G .貝爾發明了世界上第壹部電話,1876年,他申請了發明專利。1878年,他在300公裏外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了第壹次長途電話實驗,並取得了成功。後來,他建立了著名的貝爾電話公司。
1888年,年輕的德國物理學家H.R .赫茲用無線電回路進行了壹系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通過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實驗在整個科學界引起了轟動,成為現代科技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電磁波的發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到6年,俄羅斯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馬可尼分別發明了無線電報,實現了信息的無線電傳輸。其他無線電技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1904年,英國電氣工程師弗萊明發明了二極管。1906年,美國物理學家費森登成功地研制出無線電廣播。1907年,美國物理學家德累斯頓發明了真空晶體管。美國電氣工程師阿姆斯特朗利用電子器件發明了超外差接收機。美國無線電專家康拉德於1920年在匹茲堡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商業電臺。從那時起,廣播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廣播成為人們了解時事的便捷方式。1924年,瑙恩和布宜諾斯艾利斯之間建立了第壹條短波通信線路,1933年,法國人克拉維爾建立了英法之間的第壹條。
電磁波的發現也促進了圖像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1922年16歲的美國中學生菲洛·法恩斯沃思(Philo Farnsworth)設計了第壹張電視傳真原理圖,1929年申請發明專利,被裁定為發明電視機的第壹人。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的茲沃金在1928年發明了光電顯像管,並與工程老師瓦斯合作。實現了電視傳輸和電子掃描方式的傳輸。1938+0935年在美國紐約帝國大廈建立電視臺,次年電視節目成功發送到70公裏外的地方。1938+0938年,沃爾金制造了第壹臺符合實用要求的電視攝像機。經過不斷的探索和改進,1945年,美國無線電公司根據三原色的工作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壹臺全電子管彩色電視機。直到1946,美國人羅斯·魏瑪發明了高靈敏度攝像管,同年,日本教授八本解決了家用電視機的接收天線問題。此後,壹些國家相繼建立超短波中繼站,電視迅速普及。
圖像傳真也是壹種重要的通信方式。自1925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研制出第壹臺實用傳真機以來,傳真技術不斷創新。在1972之前,這項技術主要應用於新聞、出版、氣象、廣播等行業。從1972到1980,傳真技術完成了從模擬到數字、從機械掃描到電子掃描、從低速到高速的轉變。除了代替電報,傳送氣象圖、新聞稿、照片和衛星雲圖外,還在醫療、圖書館管理、信息咨詢、金融數據、電子郵政等方面得到應用。1980後,傳真技術改造為綜合處理終端設備,不僅承擔通信任務,還具備圖像處理和數據處理能力,成為綜合處理終端。靜電復印機、磁帶錄音機、雷達、激光等等都是信息技術史上的重要發明。
此外,遙控、遙測、遙感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術。遠程控制是壹種利用通信線路控制遠距離被控對象的技術,應用於電氣工業、石油管道、化工、軍事和航天工業。遙測是壹種測量技術,它將被測物理量轉換到遠處,如電壓、電流、氣壓、溫度、流量等。,轉換成電量,通過通信線路傳輸到觀測點,應用於氣象、軍事、航天等行業。遙感是壹種綜合測量技術,利用傳感器接收高空或遠處物體輻射的電磁波信息,通過計算機使用的經過處理或可識別的圖像或記錄磁帶提示被測物體的性質、形狀和變化趨勢,主要應用於氣象、軍事和航空航天等領域。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軍事和科研急需的計算工具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埃克特和莫西裏研制出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電子元器件材料的創新進壹步推動了電子計算機向小型化、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方向發展。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半導體材料,並用它們制造了晶體管。已更換真空管。1948年,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巴丁、布拉廷發明了晶體管,於是晶體管收音機、晶體管電視、晶體管電腦迅速取代了各種真空管產品。1959年,美國的基爾比和諾伊斯發明了集成電路,微電子技術誕生了。1967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誕生。壹粒米大小的矽片上可以集成超過65,438+0,000個晶體管電路。1977年,美國和日本科學家做出了VLSI,在壹塊30平方毫米的矽片上集成了1.3萬個晶體管。微電子技術極大地促進了電子計算機的更新換代,顯示出前所未有的信息處理功能,成為現代高科技的重要標誌。
為了解決資源共享的問題,單臺計算機迅速發展成為計算機聯網,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信和數據共享。通信介質從普通電線、同軸電纜發展到雙絞線、光纖線、光纜。電子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也發展很快。掃描儀、繪圖儀、音頻和視頻設備等。,使計算機更強大,可以處理更復雜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末多媒體技術的興起使計算機能夠全面處理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文字、聲音、圖像和電影,並日益成為信息處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工具。
至此,我們可以初步認為信息技術(IT)是壹門以微電子和光電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支撐,以信息處理技術為主題的綜合性技術。電子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緊密結合標誌著數字信息時代的到來,也標誌著通信發展史的終結。
有線電信
美式莫爾斯(F.B.Morse):電報5公裏左右(點、破折號、空格→字母、數字);
美國貝爾(A.G.Bell):專利電話(電信號→語音);
美國浦濱:通訊電纜;
1972日本:公共通信網的數據通信和傳真通信業務;
美國:出版貝爾數據網,英國:圖像信息服務實驗;
現代通信系統使用壹些集中的交換設施→復雜的信息網絡。
→“交換功能”→實現任意兩點之間的信號傳輸。
無線通信
英國麥克斯韋,1864:電磁波存在的假設;
1888 H .赫茲:確認電磁波的存在;
1895意大利馬可尼:無線通信,傳輸距離只有幾百米;
意大利馬可尼1901:無線通信跨越大西洋;
1938法國絲帶:PCM模式;
1940美國CBS:彩電實驗播出;
1951美國CBS:彩電官方播出;
現代無線通信遍布全球,通向宇宙。
如GPS,其精度可達幾十米。
不知道以後通信技術會有更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