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通過轉變作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如何通過轉變作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作風正則民心齊,民心齊則事業興。”黨員幹部作風建設對內凝聚、對外吸引、對外感召,是衡量壹個地方發展環境的重要標尺。近年來,我們審時度勢,根據科學發展觀的現實需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我們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作風,抓作風促發展”的思路。通過創新作風建設理念,豐富作風建設載體,建立健全作風建設機制,有效激活了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不僅為高平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新形勢下加強作風建設提供了新思路、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

審時度勢,用新思路指導作風建設

近年來,高坪區發展較快,但橫向比仍有壹定差距。我們始終把加強和改進幹部作風作為推動工作和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以全新的理念推進幹部作風建設。

堅持發展第壹,大力發展,銳意進取。幹部的作風不僅關系到黨委政府的對外形象,還直接影響到發展環境。我們始終堅持“不自吹自擂,不大喜功,不搞短期行為”的執政理念,遵循“立足比較優勢,選準突破口,搶占先機,先謀後發”的原則。在發展問題上不爭論不猶豫,在項目推進策略上堅定不移。我們潛心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敢與強者競爭,敢與勇者鬥,敢攀高峰。

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戰勝困難、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法寶,也是千千千千萬萬人民的殷切期望。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出發,堅持“紮紮實實做事不作秀,多做不吹牛,想做就做壹流”的工作理念,指導思想要實,工作作風要實,工作效果要實,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不搞欺人的“形象工程”,不搞紮紮實實做事求成功的“水業績”。同時,在廣大幹部中深入實施壓力傳導,將工作壓力從縣級領導逐級傳導到基層幹部,廣泛推行推後目標,以時間推後進度,以下屬推後上級。全區形成了想幹事、敢幹事、善幹事、幹成事的幹事創業良好氛圍。以事實為依據、以事實為榮的求真務實之風,已成為廣大幹部的自覺行動。

堅持民生為本,以民為本。群眾利益無小事,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在全力打造南充制造業集聚中心、農業集約化經營中心、旅遊休閑中心、最適宜人居中心“四個中心”,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提出“寧可放慢發展速度,也要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確保弱勢群體基本生活條件”的執政理念。立足改善民生,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對涉及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即使條件尚不具備,也積極創造條件加以落實,真心實意解決人民群眾正在遭受的、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廣大黨員幹部在傾聽民意、化解民怨、解決民困、送溫暖、促和諧。

突出實效,以新舉措推進作風建設

創新舉措是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關鍵。近年來,我們通過加強學習、豐富載體、創新方式,不斷深化作風建設。

加強學習,質量驅動。註重學習教育,加強理論武裝,是加強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基礎。首先是開展“三觀”教育。開展以“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為主要內容的以“三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重點圍繞“不想做事、不做實事、不能做事”、“工作缺乏創造性和主動性、惰性嚴重、標準低、效率低”和“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行、獨斷專行”二是開設“周末班”。廣泛開展“周末幹部進課堂”活動,各級黨組織每周末開展不少於兩小時的專題學習。通過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黨員幹部輪流講課、觀看專題片和集體討論、撰寫心得體會和交流發言等方式,努力提高黨員幹部的政治素養和領導水平,進壹步優化黨員幹部的知識結構。會同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民營企業家協會每年舉辦壹次“南充民營企業家江東論壇”。民營企業家和黨員幹部紛紛走上講壇,共同探討如何打造南充新“浦東”,突出園林城市景觀和江東發展產業布局,提高了黨員幹部駕馭市場經濟、引領發展的能力。三是推進“復合型”培養。通過舉辦“百家講壇”專題培訓、開設“網絡課堂”在線培訓、建立“實踐基地”現場培訓、開設“人才超市”專題培訓等方式,引導黨員幹部到經濟幹線、產業主陣地、農村壹線實踐學習,讓廣大黨員幹部真正走出辦公室,在學習實踐中開闊視野、鞏固成果,有效激活黨員幹部服務群眾、促進發展潛力。近年來,全區共舉辦專題講座和各類培訓班1237次,培訓黨員幹部近3萬人,舉辦論壇、座談、學習競賽783次。先後有1000多名黨員幹部在蔬菜、柑橘、糧油、竹子、楊樹等實踐基地參加培訓,“鄉土人才超市”總數達到1500多人。

豐富載體,協調聯動。新區政府成立時,高平被各種矛盾所困擾,發展舉步維艱。幹部方面,人心渙散,四分五裂,不上進;穩定方面,企業改制、征地拆遷遺留問題多,維穩壓力大。面對這壹系列困難,我們不斷豐富活動載體,建立健全協調聯動機制,把作風建設推向深入。壹是創造性地開展“富民強村”和“構建和諧社區”工作。在農村,在全國率先開展以“鄉鎮幹部下鄉,公務人員盡責”為主要內容的“富民強村”工作,要求鄉鎮幹部進村與全區20萬農民逐壹結對,發展產業,幫助群眾致富、改善民生、解決困難,有效解決了農村發展難題。在城市,我們將大力開展政府官員結對活動,幫助建立壹個和諧的社區。該地區的所有政府官員、黨員幹部和城市居民將結成壹對幫扶聯系人。有困難就幫助正氣,建設新文明,建設和諧社會。二是大力實施“十大民生工程”。把人民利益、人民需求、人民期待放在首位,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大力實施就業促進、扶貧、教育救助、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人民住房等10民生工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三是積極開展“六個壹”NPC代表和CPPCC委員進社區活動。組織轄區內各級人大代表深入開展“當好政策宣傳員、產業發展排頭兵、上下聯絡員、脫貧致富幫手、矛盾糾紛調解員、富民強村監督員、構建和諧社區監督員”等“六個壹”活動;組織廣大CPPCC委員深入社區抓穩定、改善民生、促和諧,投身基層體察民情、傾聽民意、聚民智、解民憂,搭建黨委政府與NPC代表、CPPCC委員、人民群眾溝通交流的新平臺。第四,大力推行社情民意聯絡員制度。從全區鄉鎮村社區、城市社區中確定1782名思想覺悟高、口碑好、帶動能力強的社情民意聯絡員,收集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問題,直接與縣級領導溝通,建立了基層群眾與縣級領導“零距離”聯系的綠色通道。2009年,全區369個村中有326個“零上訪”村;清溪街道辦事處祖師廟社區成功創建為“全國和諧示範社區”;富民強村工作被《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總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平模式”。

創新的方式,典型的驅動。以身邊的典型榜樣影響和引領各級黨員幹部轉變工作作風,是加強作風建設的有效手段。第壹,樹是典型的,有典型的導航指引。按照“實事求是、群眾公認、優中選優”的原則,圍繞“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調以人為本、實現人民滿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勤政廉政、關心群眾”等內容,分行業、分層次開展“我身邊的典型”推薦活動。二是表揚典型,用典型營造氛圍。收集整理區蠶業局退休幹部王瓊林、區公安分局老君派出所民警曲國利、龍興鄉蘇家蓋村黨支部書記劉秀成的先進事跡,匯編成《關愛老人》王瓊林、《無悔的選擇》、《山魂》三本書,發放到各黨組織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啟動“動起來”大型文藝創作編輯活動,深入基層演出,實事求是宣傳先進典型創先爭優、改善民生、轉變作風的新舉措。第三種更典型,用典型激勵作為。黨組織組織黨員圍繞“我向典型學什麽”“我比典型差什麽”“我該怎麽改作風”“典型就在我身邊,我離先進還有多遠”等話題進行深入討論。廣大黨員主動以先進典型為準繩,認真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和寶貴精神,增強了轉變作風、推動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近年來,全區精心評選出符合時代要求和發展需要的先進典型100個,成立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團講學41次,刻錄發放先進事跡光盤1300多張,為作風建設提供了生動的個性化教材,營造了尊老愛幼、學習典型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