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曾經對我們說:“世界是妳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妳們的。妳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處於盛世,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妳身上。年輕人要有兩樣東西,壹是朝氣蓬勃,二是謙虛謹慎。”
都說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民族的興衰,所以黨對不同階段的青少年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期望。在小學,最重要的評價大概就是“三好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才能得到認可和表揚。隨著不斷的成長,我們身上的負擔也越來越重。對於大學生來說,德、智、體仍然是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但作為高等院校的受教育者,我們絕不能滿足於此。因此,在新時代,黨結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需要,對我們提出了新的主張,“六有”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今年五四前夕,提到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學們肩負起時代的責任,高舉理想的風帆,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努力練好人生和事業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有擔當有作為,有素質有修養。
“理想,追求”首先告訴我們要樹立正確遠大的人生目標。革命先烈奉獻了他們的生命,為我們創造了壹個獨立、民主、和諧的新中國。他們的理想,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壹代壹代傳下去。與利己主義的資本主義價值觀不同,在社會主義國家裏,只有壹個人可以為壹個人享受所有。因此,祖國的美好未來離不開我們大學生的遠大理想和不懈追求,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理想和追求,而且要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學習黨的先進思想和優秀黨員的光輝事跡,致力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不是個人享樂。
“責任、行動”和“理想、追求”是壹脈相承的。沒有行動的空洞理想,害怕行動,只會壹事無成。說說我們國家犯錯誤,勤勞興國。只有敢於肩負起歷史的重任,不畏風險,勇往直前,才能真正有所作為。所以對於大學生來說,歸結到壹點就是要積極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或者說歷史和時代的重任,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真正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素質修養”是壹種道德要求,也是當今社會的迫切需要。中國是所謂的“禮儀之邦”,但中國人普遍存在的道德問題卻層出不窮。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加大了,各種欺詐防不勝防;很多人沒有“排隊”的概念,認為依次等待就是“賠錢”;中國式過馬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但這並不影響路人的“放肆”;放眼網絡世界,辱罵性語言和肆意謾罵已經成為常態...這壹切都說明國民的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有待提高!作為認知水平相對成熟、可塑性較好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勢必會率先行動。我們每壹個人都會本能的厭惡不道德的行為,所以除了厭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免疫。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努力更上壹層樓,也許有壹天我們會發現身邊的每個人都是那麽的高尚。
有理想,有追求,有責任,有成就,有素質,有素養。它們緊密相連,缺壹不可。我們要理解其內涵,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付諸實踐,學習先進典型。
這裏我想給學生們舉壹個生動的例子:
2006年7月,清華大學法學院畢業的周北良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八房子村做黨支部書記助理。我畢業的時候,確實有幾家單位高薪聘請了周北亮。但他告訴記者:“只有壹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才能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年輕的時候去艱苦的地方鍛煉,對自己以後的成長也是有好處的。”
任職期間,周北良多聽、多看、多思考、多感動,懂民情,為村裏立下了汗馬功勞。村裏施工讓壹位村民斷水十多天,周北亮立即向書記匯報了情況。即使遇到“碰壁”,他也為了村民的利益堅持談判工作,最後得到了村民和書記的壹致好評。某私企老板承包了村裏的耕地,不僅沒有妥善管理,還擅自改變耕地性質,嚴重損害了集體利益。法學出身的周北良第壹次獨立辦案,官司打得很艱難。由於精心準備,對方律師被周說得啞口無言,最終村民們贏了。後來周北良說:“農村太需要法律了!”他開辦了自己的法律課程,教育人們普及法律。此外,周北良還建立了法律咨詢室、法制宣傳窗口和普法工作室,積極開展普法活動。現在,周北良已經成為八房子村的壹員:“我要做壹名不離不棄的農村律師,如村民所願,讓法律文明之花在農村的土地上綻放。”
從周北良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首先,他有遠大的理想,把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需要緊密結合,不怕苦,不怕累;其次,他敢於大膽行動,維護正義,真正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利和利益,人民受到侵犯。他身先士卒,承擔了法學畢業生應有的學術和專業素質。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甚至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該有壹雙發現身邊榜樣的眼睛,並從中學習提高自己。
希望“六有”精神能真正被同學們認可,讓它成為我們大學的目標之壹,指引我們不斷前進。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同學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六有”大學生。* * *將在黨的領導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三分鐘即興演講2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興也很榮幸站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我的大學生活。我今天分享的話題是:我22歲的時候在想什麽?在分享之前,我想簡單介紹壹下自己。我叫張(Juck Zhang),2012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15年終於拿到了壹直想去的2065 438+05-2065 438+06世界排名第67位的莫納什大學環境管理碩士offer。但是,今天,面對同系的兄弟姐妹和我的兄弟姐妹,我其實想說壹下我大學四年學到的壹些人生道理,或者說如果再給我壹次上大學的機會,我該怎麽做,才不會留下什麽遺憾。也希望我今天在這裏說的話,能讓在座的所有同學,或者即將走出校園的我們,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更加勇敢無畏,因為今天分享的三個故事!
時間線切回到201x那壹年,我還依稀記得大壹的我,方向不明,沒有動力。走在校園裏,總能看到比我高,比我帥,比我學習好的同學。這種反差讓我很沒有安全感。於是乎,在壹個漆黑的夜晚,舍友們都睡著了,我悄悄打開手機,默默打出那幾個字:如何讓壹個男生更自信。我驚訝地發現我並不孤單。有成千上萬的大學生和我壹樣迷茫,不知所措。在翻了幾頁的時候,發現了壹個叫英語角的地方,似乎成功的讓很多男生重拾了作為男生的自信。所以,第二天,我帶著我的壹個朋友去了這個英語角。在去英語角的路上,我發現自從高考後,我幾乎忘記了英語。反正硬著頭皮先找回自信。壹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這個叫spill的英語角。很多外國人,那種氣場讓我不敢接近他們。我只能站在外面,因為我知道他們聽不懂我的英語。就這樣,連續去了幾次後,壹個美國女孩註意到我是個每次都不說話的怪物。這個美國女孩來問我;妳叫什麽名字?我很緊張,但我也很興奮,因為我真的明白了她在說什麽。我用蹩腳的英語介紹了自己。之後這個美國女孩時不時讓我造些句子。因為總是被這個美國姑娘照顧,我也不好意思。所以我不知道我哪來的勇氣邀請這個美國女孩來我們學校,請她吃壹頓飯。我記得是在樓上第二食堂。我還記得當我遇到壹些我不理解或不能清楚表達的事情時。我總是喜歡說妳知道;妳懂的;最後,女孩被迫說我不知道。好在大壹了,終於找到了充實自己的東西,不管是每天早起背單詞,還是晚上對著宿舍鏡子練英語。我當時只有壹個目標,就是和這個女生在下壹次聚會上把英語說得更好。結果堅持了兩年,我做到了!這個女孩叫Gianna,和我同歲,我比她大壹個月,最後和我成了朋友。現在,在美國堪薩斯州,她成為了自己壹直想成為的甜品師。我們經常通過視頻聊天,經常互相說說最近的生活,在微信上分享最近的趣事。從我大四的角度,我不敢相信有壹天,壹個外國女孩可以跨越幾千公裏和我聊天,我們也有壹個很大的夢想,那就是壹起完成壹次美國自駕遊。我想我壹定會實現這個夢想。通過這件事,我得到了兩種人生體驗。第壹個是有時候真的需要強迫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妳永遠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妳永遠不會知道還有壹種生活叫間隔年,還有壹種生活態度叫,堅持夢想,妳會有所收獲。我很難想象,如果我當時怕丟臉怕犯錯,我現在肯定不會頂住被世人面試的壓力,更不會用英語向面試官表達對未來的看法。史蒂夫·喬布斯曾經說過,妳不能向前看把點點滴滴連接起來,妳只能向後看把它們連接起來。當妳看不清未來的時候,請低頭看看腳下的路。這是第壹個和大家分享的故事。
三分鐘即興演講III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發展的能量之源,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本次活動旨在進壹步落實爭做“六合格大學生”的要求,努力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做“有理想、有追求、有責任、有成績、有素質、有修養的大學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經過初賽的激烈角逐,兩個校區的29名選手脫穎而出。他們圍繞“爭做六有大學生”這壹主題,進行了主題演講和即興演講兩部分的比賽,評委根據選手的現場表現給選手打分。
在主題演講環節,來自電影學院的陳·在演講中引用了西格麗·薩松的名句。他心中有壹只老虎,仔細嗅玫瑰,並談到了老話說,但做好事將導致莫問的未來。來自電視藝術學院的李熠霖講述了她穿越青海采訪的故事,講述了在加沙置生死於度外的媒體人的責任和追求,然後送給大家三句話:止步於山頂,去做;山中煮銅,海中煮鹽;別忘了,會有後果的。管理學院王澍以“承擔媒體的責任,祖國的驕傲”為主題,闡述了媒體人未來應承擔的重大責任,發出了“堅守求真底線,承擔傳播責任”的號召。文創學院楊雪雅老師引經據典,將當代生活與儒家“立人、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思想相結合,講述了“做六才大學生,做浙江追夢後代”的理想。每位選手都以豐富的感情展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在這場視聽盛宴中,“六有”大學生獲得了更豐富的內涵。
在隨後的即興演講環節中,每位參賽者抽簽決定自己的演講主題,並在60秒內完成演講。雖然時間很短,但學生們仍然思維敏捷。動畫學院的趙依雯將“獨立自主,做合群之事,用思想和良心承擔責任”的主題與當前復雜的社會人性相結合,提醒同學們在社會人際交往成長的過程中保持初心。電子信息學院的李開如以“真理是時間的孩子”為主題發表演講,分別闡述了真理掌握在少數人和權威人士手中的錯誤,並用哥白尼“地球是圓的”的科學鬥爭來說明堅持真理的必要性。文學院歐陽成以“體驗”為切入點,表達了自己對“人若有情則老,人間正道滄桑”的理解。雖然60秒的演講時間很短,但選手們抓住了寶貴的時間,簡潔生動的演講內容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先生和康先生還對選手們的表現進行了現場點評。兩位老師對29位同學充滿激情的演講和上臺的勇氣表示贊賞。同時,他們也在發言中指出了同學們的不足,提出了針對性的提升建議。
經過激烈的角逐,文化與創意學院何馳宇、程程、管理學院張玉嬌等14名選手成功進入決賽。
本次演講比賽展示了我校青年學生積極進取、樂於奉獻的精神風貌,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加強了我校大學生對“六有”大學生內涵的理解,引領他們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聯系起來,不斷增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