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什麽”和“為什麽”是兩個神奇的詞,是孩子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大約在壹歲半的時候,孩子開始了以“什麽”為特征的第壹個好問題期——“這是什麽?”天空、泥土、鳥兒,甚至家裏所有的日用品都會成為被追問的對象。當他們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有了壹點熟悉之後,就開始刨根問底了。可見孩子的潛力是很大的,比現在的教育體制激勵人多了。基礎教育時期可以是促進或扼殺孩子好奇心的關鍵時期。想想我們的孩子,剛入學的時候,踏進學校的門檻有多激動,對老師的信任有多深。幾年後,甚至僅僅幾個月或幾個星期後,他們眼中閃爍的火花逐漸熄滅。他們厭倦了單調的學習,對缺乏溫情的老師感到失望。為了“顧全大局”,只能再忍壹次,在“忍耐”中湮滅創造力,在無奈中變得被動和冷漠,如果有合適的環境,好奇心自然會繼續發展,從而進壹步形成強烈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創新人才的根本基礎。學習的欲望越得到滿足,潛在的刺激程度就越高。學生只有把所有的感官、情感和智慧都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聰明的孩子在哪裏?當孩子們的問號變成句號時,有教育工作者壹針見血地指出,現在的孩子不願意用腦是壹個被忽視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不願意用腦的原因有很多。我們的教育缺少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缺少開發孩子思維的“作業”是壹大原因。同時,有些學校註重具體解題的指導,卻忽視了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換句話說,重視“答”的訓練,忽視“問”的訓練和引導,也是壹個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廣大教育工作者本身很大程度上缺乏問題意識、民主意識和對話意識。事實上,無論對於教師還是學生,問題應該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問題意識應該是其基本意識。因為,所謂教學,說到底就是師生共同討論、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學會了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麽教師的“教”就會取得成效。不僅如此,問題還可以激活思維,思維被激活,課堂永遠不會停滯。活躍的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興奮狀態,有利於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促進學生從封閉走向開放和創造。當然,這裏所說的問題和學生在作業和考試中要求回答或解釋的問題是不同的。他們指的是必須通過研究和討論來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換句話說,這裏的“話題”和“探究”的程度更小,但“討論”的意義更強。
俗話說“不學不行,不問可知”。學習源於問,學習總是與問緊密相連。我們讓學生學會學習,就是先學會問。孔子的“問事”是對問題意識普及的最好解釋。問題意識要求在面對新的知識時,要運用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技能,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來解決壹個又壹個新的問題。壹旦出現問題,就可以圍繞問題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活動。另外,問題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在壹個又壹個問題的提出過程中開始其生命歷程的。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培養青年學生自覺的、強烈的問題意識,應該是創新教育的出發點和中心。在問題意識的指導下,“教學相長”必將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我們需要努力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用老師的問題代替學生的問題,剝奪學生提問的做法,本質上扼殺了學生創新的種子。
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麽我們學生不善於提問,不敢提問,不敢挑戰權威?為什麽我們學校只教「學答」,不教「學」?為什麽我們的考試內容用“答案”代替“問題”,為什麽我們的考試評價標準只有“答案”的標準而沒有“問題”的標準?為什麽我們的教育沒有引起學生提問的興趣?反而傷害了學生用“回答”提問的興趣?為什麽我們的教育沒有培養學生捕捉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只是死記硬背信息?為什麽我們的教育沒有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教會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是我們只是按照老師說的,書上說的,書上記下的死記硬背。
人雖然天性好奇,但主動的問題意識,提出問題的能力,挑戰權威的勇氣,還是需要培養的,還是要靠後天。由此看來,我們需要以問題為紐帶進行教育教學,即激發學生產生問題,產生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們將他們的創造性反應與他們的訓練和知識結合起來,這樣他們在接管成人世界時就能保持他們神奇的視力。因此,教育者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創新求異的本能和欲望。我們不能教條地、機械地用同壹個標準和模式去評判他們,去規範和框定他們的創作活動。而是要通過改革教育理念和方法,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勇於探索。欣賞奇思妙想,允許錯誤,給他們創造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讓他們充滿“?”創新能力可以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眾所周知,21世紀是科技競爭激烈的世紀,也是知識經濟的世紀。面對壹個知識過時、新問題層出不窮的世界,我們的教育能否創新個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大力強化問題意識,有效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創造性地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取決於有多少“?”孩子能壹直充滿“?”。加拿大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是問題多多,很多人因為沒有親身經歷而顯得有點不可想象。然而,有壹點是肯定的。如果以中國人的傳統視角來看待加拿大的教育,人們可能會認為加拿大的教育是最不守規矩的教育,但這恰恰給了我們寶貴的啟示。